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3年塗鴉版─歷來華語專輯卅選》〈中篇〉
2006/02/09 00:20:51瀏覽917|回應0|推薦1

  十一‧張雨生/卡拉OK‧台北‧我

        這毫無疑問是雨生所有作品裡我最喜愛的一張,不只是因為
      那已成絕響的歌喉而已,從任何一個角度看來,都是令人吟詠
      再三的傑作。

        在這裡,歌聲沒有太多的炫飾,只是適切而誠懇地逐一表現
      某些作者內心真正的感觸與悸動,有子夜抒懷、有生活偶拾、
      有世情冷暖、有殷殷企盼,自然、溫潤、感人,音樂性更令人
      激賞不已,有著像Neil Young作品的現場味,讓每首原已含意
      幽遠的作品都因此更富生命力。

        這是一張從「我」來出發的唱片,反覆聆聽著,對自己身旁
      的一切,彷彿也多了一次重新認識的機會。

 十二‧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

        頭一回聽交工的那個夜晚,外頭細雨紛飛,劇場裡生祥放起
      反水庫的紀錄片。當整個情緒還浸在影片中的悲情時,忽然月
      琴錚錚響了起來,某種我從來未曾接觸過的聲音就這樣傾洩而
      出,儘管是不熟悉的語言,卻每個樂句都撼動人心。

        對這張作品的喜愛則更勝於「我等就來唱山歌」,內容有別
      ,本無高下之分,但樂器低吟之處嗚嗚咽咽、激越之處氣吞牛
      斗,進財的嗩吶尤其已入化境。而關於田間的苦楚、農村的悲
      涼,在來到山城以後都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也是因為他們,還在岡山時候,假日特別喜歡到美濃走走,
      瞧瞧美濃山下的沃野田園、菸樓與黃蝶翠谷,由於繚繞在耳畔
      的聲音,眼前的景物都因此更加鮮活起來。

 十三‧林強/娛樂世界

        這實在是一張被忽略過頭的經典之作,要談論電子樂在台灣
      的發跡,照理說就不能跳過這張唱片才對。

        狂暴喧囂的電子音牆下,藏著的是對黨國威權、兵役制度、
      膚淺電視文化等的批判,搭配那看似五彩繽紛卻又令人自然而
      然感到不舒服的封面、內頁,真是那一陣子罕見的概念專輯、
      秀異之作,只是,曲高畢竟和寡,遠遠領先時代一大步,卻連
      個聲響也沒就湮沒在成堆靡靡之音裡了。

        在企圖心極強的深度歌曲中,穿插著「愛情研究院」、「暗
      藏」這樣的小品,稍稍稀釋了從頭至尾控訴的味道,頭一次感
      覺到「電子」加「台語」加「情歌」竟也能這麼入味,就是在
      聽這張「娛樂世界」時。

 十四‧蔡藍欽/這個世界

        很難找出比這張唱片,更能讓我憶起高中時代的作品。在看
      似簡單的歌曲裡,可是有著整個聯考世代的縮影啊。

        一段段清新的樂章裡,彷彿可以看到南陽街裡成群下課後把
      制服拉出來、斜背著書包、掛支眼鏡的學生身影,當年常常背
      著一袋書到植物園看日落的記憶,一下子通通回來了。

        然後,也因此想起了,每天下午九點廿五分,從台北開往基
      隆的那班電聯車,第二節車廂的第二個車門旁,曾有過的許多
      故事。

 十五‧黃耀明/愈夜愈美麗

        也只有在香港這樣的地方,才能孕育出這樣的聲音吧?世紀
      末的滄桑與華麗,沒有人能比它表現得更好了。

        明哥俊美的臉龐、擁有某種不安定氣質的嗓音,總讓我不經
      意間聯想到Chet Baker與Jeff Buckley,也想到王家衛的影像
      風格。城市的光與影、世紀末的迷惘與倉惶、愛情的脆弱與虛
      假,全在他對世間絕美之處無止盡的貪戀裡得到了解答。

        嗯,「愈夜愈美麗」,這的確是一張適合夜晚輕輕流洩的作
      品,好像得用高腳杯裝點紅酒,品嚐城市裡屬於每個夜晚的酸
      澀與甘甜。

 十六‧陳珊妮/四季

        要從珊妮所有作品裡挑出最喜愛的一張,實在是相當困難的
      一件事。或許「華盛頓砍倒櫻桃樹」能勾起較多的回憶,可是
      「四季」卻顯得更為成熟。在這裡,她的「二段式」曲式可說
      已成為個人獨特的藝術語言了,從頭至尾幾乎都採相近的曲式
      ,卻每首都一樣精采,都令人忍不住跟著哼唱。

        初聽的時候,還不覺得有何殊異之處,一遍遍放著,越聽越
      是覺得意味深遠,好似生活裡的每個片段都可以是一首小詩。
      好像就是在差不多的時候吧,開始喜愛上她的歌時,也正開始
      覺得每一天都可以活得很有趣。

 十七‧1976/方向感

        還有誰的作品,更能呈現所謂的「台北氛圍」呢?我實在很
      難想像,這樣的聲音,能夠誕生在除了台北以外的任何一個城
      市。傍晚時分的擁擠車流、閃爍的霓虹燈、電車裡塑膠的味道
      、地下道的出口、灰冷天空下陰暗的小酒館....在有著八○年
      代風味的蒼白唱腔和冷冽的英式吉他裡,台北印象就這樣浮現
      出來。

        帶回這張唱片,是在那個春寒料峭的時節,總在周五晚室友
      們都出門約會看電影之後,一個人騎車恣意漫遊,尋找台北城
      裡某個看似溫暖光明的角落,看著窗外濕濕冷冷、熙熙攘攘、
      行色匆匆,或者點杯黑咖啡與卡夫卡相伴,或者是Radiohead
      加長島冰茶,情緒跟瀰漫四周的煙霧一樣無路可出,當時還沒
      有意會到,某個故事已悄悄揭開了序章。

 十八‧唐朝樂隊/夢回唐朝

        這份榜單中,大概也沒有任何一張作品比它更濤瀾壯闊了。
      摧枯拉朽的吉他、鏗鏘有力的高亢嗓音,古老的神州大地一下
      子就整片攤開在眼前。

        相較於竇唯那帶著視覺性、接近王維意象的聲音,唐朝大概
      就像當代的李白了,也因此軍旅時光中相當喜愛這張作品,總
      得在污濁的泥濘裡喊出對生命的熱切與渴望。

        赫,「菊花古酒與劍/被咖啡泡入喧囂的庭院」、「今宵杯
      中映著明月/男耕女織絲路繁忙/今宵杯中映著明月/紙香墨
      飛詞賦滿江」,沒有比這些更教人熱血沸騰的歌謠了。

 十九‧濁水溪公社/台客的復仇

        已經逐漸失去生命力、籠罩在一片荒煙蔓草間的七○年代西
      方搖滾樂壇,讓 Sex Pistols一把野火燒出一片新天地,而從
      來社會意識付之闕如的台灣搖滾樂,從濁水溪公社開始有了活
      力。

        我總以為,要為台灣地下音樂寫一篇論文的話,不論主筆者
      要挑哪些樂團來著墨,只有濁水溪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跳過的。
      粗鄙的歌詞、荒謬的表演、嚴肅的訴求,台灣過去不曾有過這
      樣的聲音,以後恐怕也不會有〈因盜墓事件被退學的「左派」
      一干人,多年後畢竟返校當好青年步入正途了,還能期待些什
      麼?〉。

        我自己也是吧,很久沒有聽這張唱片了,就是因為沒有那種
      憤世嫉俗的心情,或許哪一天對這個世界的某個部分怨恨不已
      的時候,頭一件事就是掏出這張暴亂的作品,從「農村出事情
      」開始聽起。

  廿‧雷光夏/我是雷光夏


        擁有這張唱片已經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了,卻是到了最近,那
      些看似青澀淺顯卻有著濃濃感染力的歌謠,才忽然引起了很深
      的悸動。

        光夏最近把這張作品重新編成「二○○三逝」,或許也可說
      是同樣的道理吧?經過歲月的淘洗再來體會年少時期的點點滴
      滴,感受怎樣也不會相同的。

        從操場上遠遠傳來的鐘響、老式電影轉動的聲響、有如在空
      蕩蕩教室講台上獨白呢喃....在這些帶著聽覺魔力的聲音裡,
      眼前很難不出現一些泛黃的影像。光夏想起了她高中時代的白
      色短襪,我想起了那顆像靴子的石頭、有笑臉的錶以及從那首
      曲子以後六年來沒有牽過的手。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ery501&aid=17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