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在今年的金曲獎名單公布之後,又出現了這樣的字眼。
有讀者投書指出,該把傳統、流行音樂分開競賽。但 Kimbo〈胡德夫〉的
音樂能算是傳統音樂嗎?我不知道。
有人說,「歌如唱得好,專輯也該賣得好才對」。是這樣嗎?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唱片首發只賣了不到一千張, Michael Jackson的一張專輯
就賣了四千萬張,但他們的音樂都很重要。
....想起了去年金曲獎頒獎之後,我上網去找了些中國樂評人的分析。對
岸的樂評人多能自成一家之言,有很多道地夠味的音樂文字。可惜,大多數
人提起「生祥與瓦窯坑三」獲獎的唱片《臨暗》時,多坦言「根本不知道是
什麼團體」,也沒聽過音樂,但直接下斷語,稱這是「地方保護主義」的結
果。
還真是頗有中國味的說法,但我看了有些惱火。這些樂評根本沒聽過他們
的音樂,如何能夠這麼說?他們當然也不會曉得,《臨暗》其實才是台灣少
數曾在歐洲電台上被強力播送的音樂。我心想,「聽了再說,好嗎?」還真
打算寄張唱片跨海送給他們,但後來沒查到聯絡方式,作罷。
今年據說有不少樂迷已準備拒看金曲獎,因為該入圍的歌手沒入圍。本來
嘛,青菜蘿蔔,各有所愛,這種獎確實只反映了評審們的趣味,未必要理會
。但我還是想,「聽了再說,好嗎?」有些實在不錯的好聲音,何妨試著聽
聽看呢,若終究覺得厭惡,再來抗拒不遲,況且有些聲音要聽出滋味來,需
要時間。話說我雖在大二那年就買了 Dylan的唱片,也是束之高閣,遲至服
役以後,才在聽亞伯廳現場以及《 Blood on the tracks》時,為之激動不
已。
....某報的一位大哥,去年在Sandee獲獎後,撰文直指「有問題」,今年
又稱天王被封殺了。最讓我傻眼的一句文字,是「請來雜牌部隊難有長遠作
為」。唔,批評不合理的事情,本是記者的天職,但寫音樂的記者,耳朵不
是應該更具包容力嗎?大概是我想錯了。可是假若Kimbo、Cheer都被指為「
雜牌部隊」,真令我難以想像。
《匆匆》是一張遲到了卅年的專輯。裡頭有 Kimbo傾注了卅年的生命。「
....溫暖柔和的朝陽,悄悄走進東部的草原....」 Kimbo的音樂就是有這種
魔力,在第一顆音符響起後,不論是再怎麼嘈雜的環境,似乎都要在他的琴
聲、歌聲裡沉靜,然後溫暖柔和的音符,就會悄悄走進心底的暗角。
「大武山美麗的媽媽」、「最最遙遠的路上」....這樣的歌謠有辦法分什
麼傳統、流行嗎?我還是不知道。我只知道這種感動是可以跨越世代的。而
像「美麗島」這麼一首李雙澤隨著滔滔水流離去後留下的九首不朽作品之一
,卻沒有漢人繼續傳唱,是巴奈在唱、是 Kimbo在唱,難道不該感謝他嗎?
用如此美麗的嗓子唱了如此美麗的一首歌。
Kimbo的音樂也是難以歸類的。有人說這是民歌,但這些歌謠的氣味,與
楊弦、吳楚楚、楊祖珺都是如此的不同;有人說這像藍調,可我沒聽到什麼
十二小節藍調行進;有人說這裡頭有爵士,但那到底是調性爵士、酷派還是
Hard Bop呢?我也不曉得。 Kimbo的音樂就是他自己的音樂,那是無可歸類
也無可取代的。
....我不覺得有什麼樂手一定得要入圍。即使 Kimbo、 Cheer、拜金小姐
都沒入圍,那也沒什麼,樂迷假使已在心中加冕,又何必在乎這些虛名?換
作是 Jay、 Jolin、燕姿、王力宏得獎,那也是很合理的,他們每年都很努
力地持續交出高水準的流行音樂作品,也算難得,有的歌也很棒。但假使今
天評審肯定了些不一樣的聲音,就算只是他們的口味,那也沒什麼關係吧,
換隻耳朵聽,說不定會有不同的感受。假如硬要符合大眾口味,那跟 MTV音
樂獎一樣用民意來決定就好了,何需什麼評審?
哈,太認真了。其實,我覺得越是看似「傳統」的歌謠,此時回頭來聽,
反而也可能很現代呢,文夏、洪一峰、吳晉淮等人唱的曲子夠古老了吧,可
是仔細聽裡頭的音樂元素,赫,日本演歌、古巴頌樂、南美的 Salsa、北美
的Big Band....什麼都有耶,幾年前溫德斯的《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紅透半邊天,刮起一陣中南美音樂旋風,其實台灣過去就有差不多的聲音
了,當作洋音樂來聽,有何不可?況且比起頌樂裡「我從這座山到那座山」
之類的歌詞,台語老歌裡的柔情蜜意、人生詠嘆,不是更有味道嗎?
扯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