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到隋末 第四十六回 傾心勸說
2016/01/09 02:09:16瀏覽1916|回應0|推薦107

百步內沒有任何隨從跟侍衛以及傳令,空無一人,當然,除了李世勣跟謝映登。

慈澗城署衙大總管房內顯得異常寂靜,謝映登看著李世勣的方臉,淡淡地說:「世勣兄,目前唐夏二軍交戰,小弟有二建議給兄長,兄長可自行裁奪。」

李世勣說:「賢弟請說!」

「兄有兩條路,其一為斬我首級,請使者拿著我的頭顱至夏軍西征大軍總管獨孤揚帥府,以示要和夏軍決戰之決心,如此不但可讓唐皇知道你的忠心,並且除掉敵方一員大將,一舉兩得。」

李世勣聞言臉色大變,怒說:「若如此,世人會如何看我李世勣?」

謝映登平靜地說:「兄長不用擔心世人會說你無義,因為李密的瓦崗軍已敗,早已消逝,自古本就是成王敗寇,沒有人會怪你,只要你對得起自己良心…」

李世勣深吸一口氣,很不以為然的耐著性子說著:「適才賢弟說還有第二條路

謝映登繼續說著:「第二條路就是聽我分析情勢給兄長聽。」

李世勣正有此意,於是很自然的說道:「請講!」

謝映登娓娓道來:「兄長!夏王當年對你仁厚,你駐守黎陽,被夏王打敗,假意投降夏王,實則欲謀算夏王,制他於死地,以立功勳於唐朝,但夏王因世子誕生,幸運逃過一劫,後兄長被迫只得回唐軍,留家眷在黎陽,當時夏軍所有文臣武將都勸夏王殺了兄長之父,但夏王非但沒殺你父,還派專人照應,之後甚至遣人護送兄長家眷到長安,如此仁厚之君,試問世間有幾?」

接著,謝映登看著李世勣,看他似乎有所感觸,於是話鋒一轉,繼續說著:「反觀李淵這邊,卻殺你我舊主李密;當年李密大哥經由翟讓事件後,與兄長化敵為友,之後和兄長惺惺相惜,對兄長可說恩重如山;李密在洛陽敗給王世充後投效唐軍,山東多縣都跟著歸唐,唐軍因此實力跟版圖大增,奠定日後問鼎中原的基礎,李淵不但沒因此感謝而重用李密,還事事猜忌他,防範他,處處冷落他,只給他做一個祭酒的小官,李密因此心灰意冷而率部離開,而李淵居然半道設伏暗殺李密,讓李密大哥橫死荒野,連兄長跟我最知心的朋友王伯當也一起殺死,還把王伯當的頭砍下曝曬三日,說什麼因為他慫恿李密才讓李密反叛,要以示效优,讓為人臣者不敢有異心…」

此時,李世勣閉上眼,但呼吸沉重

是的,謝映登所言,句句都像一把刀深深刻在他心坎上,那往事歷歷在目,李世勣怎麼會忘的了?

他當初跟著李密投靠唐軍,當然如同找到一艘大船,心裡踏實許多,原以為從此人生再也不需擔驚受怕了,但後來李淵的所做所為,確實讓他心寒,他也曾經想要離去,但茫茫亂世,何處為家?後來在他心灰意冷之際,上天讓他遇見李世民,他的舉世才幹以及與生俱來的領袖氣質,讓李世勣欽服,也因為李世民,讓李世勣看到了未來,因此才死心踏地的留下來,但如今謝映登這一席話,又讓他心猿意馬。

謝映登見李世勣似有所感,繼續說著:「弟知兄長素來重義輕利,特來勸兄長迷途知返,切勿因小利而損害大義,關中王承繼夏王仁義,特派在下前來,願兄長回歸仁義之師。」

李世勣嘆了一口氣說:「賢弟所言,句句誠心,然兄之心已屬秦王李世民…」

謝映登不置可否的說:「秦王確實是百年難得遇上之明主,然弟有一問,試問唐皇李淵百年之後,誰繼承皇位?」

李世勣說著:「論才幹及實力自然是秦王…」

「哈哈哈!兄長莫不是糊塗了,唐朝的太子是李建成,而非秦王李世民。」謝映登很乾脆地大笑。

「且弟知秦王素來和太子不和,不要說兄長,就連秦王都難保在太子即位後能全身而退,遑論兄長之安危及前途?」

李世勣此時突地默然了,沒錯,謝映登說的沒錯,李世民固然是賢君之材,但卻無帝王之命啊!待李建成繼位後,自己的下場一定兇多吉少。

謝映登看李世勣猶豫間,淡淡地說著:「關中王管照陽乃上天派來之神將,自西征長安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之後更大勝突厥,並一舉掃蕩關中區的叛逆,且在武關擊敗從未吃敗戰的唐朝名將李靖。」

「再者,關中王虛懷若谷,禮賢下士,且知人善任,勤政愛民,在其轄區實施仁政,受到關中百姓愛戴與尊敬,實為百年不可多得之明主。」

「弟今有一問,如有冒犯還請兄長恕罪。」謝映登看著李世勣,慎重地問著。

「賢弟請問,為兄必不生氣。」李世勣說著。

謝映登爽快地問著:「兄長謀略自比李靖將軍如何?」

李世勣也爽快地說著:「李靖將軍乃常勝將軍,謀略出神入化,在下怎敢與之相比?」

謝映登接著說:「既然如此,李靖將軍尚且敗給關中王管照陽,遑論兄長?」

李世勣此時沉默不語,似有所想的看著謝映登。

謝映登又接著說:「再說到關中王旗下戰將如林,大將軍獨孤揚跟大將咸里呈名震天下,特別是獨孤揚武功蓋世,有萬夫不敵之勇,如今統率五萬大軍在後,早晚拿下慈澗,屆時兄長再降就一切枉然了;回歸夏軍,兄長對李密可全忠義之名,秦王或許英武,但他遠在洛州,遠水難救近火,況如今大將咸里呈率數萬精兵駐守陜州,控制黃河西岸,秦王要率軍援救短期內也難渡黃河,夏軍踏破洛陽只是早晚之事,而兄長對唐之忠心,換來的也許只是身死殉難,且洛陽一破,兵荒馬亂中誰能保證兄長家眷平安?」

李世勣聽完,起身獨自思考了半刻鐘,然後有些猶豫地說著:「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即使我有心歸降唐軍,然則老父及家眷都在洛陽,前日羅藝降夏,家眷全部被斬殺,叫我如何放得下?」

謝映登此時湊到李世勣耳邊,說著:「兄長,此事簡單,你可……」

這對瓦崗軍時期就結義的兄弟,一談就是二個多時辰,待謝映登再出慈澗關門時,已到申時(下午四點),他一出關,立即策馬奔馳,奔出慈澗一里多距離後,那二十個隨謝映登來的校尉跟隊正隨即跟上。

一位身材高大校尉說著:「將軍!情況如何?」

謝映登一面縱馬奔騰,一面小心的說:「先回谷州再說,走!」

於是,二十一騎揚起陣陣黃沙,向著谷州方向快馬奔騰

另一方面,在谷州,獨孤揚早已在謝映登出發後一個時辰下令中將軍徐離力山及小將龐速立即率早已整軍備戰的一萬兵馬向東繞道洛陽直攻虎牢關,他要阻斷洛陽唐軍的退路,防止洛陽唐軍在戰況不利後,撤退至虎牢關,以及阻止唐軍從鄭州附近渡黃河來援救,並且切斷洛陽東面的糧道。

同一時間,剛打下洛州的李世民與長期會戰唐軍的北伐大軍,正在休整。

他們已經接獲管照陽派獨孤揚率領大軍打下谷州,並且派大將咸里呈率精兵鎮守陜州的情報。

洛州署衙內,年輕有為的李世民如今也才不到二十八歲,留起鬍子來,看起來更加穩重。

李世民此刻正和他的大將及謀士們商討對策。

署衙內除秦王李世民外,文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侯君集等人,這署衙內的幾人,幾乎集合了唐軍最傑出的文臣武將。

李世民沉穩地訴說完如今的戰況後,他掃視在場的每一位文臣武將,緩緩地說:「諸位有何建議?」

相貌清奇,留著小鬍子的房玄齡說:「秦王!如此看來,夏軍已有準備,如果此時我軍強渡黃河援救洛陽,一定會受到很大的損傷。」

李世民聽完房玄齡的話後,看著一位白面書生,然後問著:「克明,你也這樣認為嗎?」

杜如晦回答著:「秦王!玄齡說得沒錯,眼下我軍經過北伐的惡戰,將士們已經兵疲馬憊,急需休整,如果在敵之已備的此時千里拔涉強行渡河援救洛陽,一定會傷亡慘重。」

尉遲敬德扯著他渾厚的嗓門說道:「秦王殿下!我的看法就是一個打字,管他夏軍有無準備,打就是了,總不能把洛陽白白讓給夏軍吧!」

程知節此時也附和:「沒錯,打就對了,秦王殿下!」

長孫無忌說道:「秦王!目前的情勢,軍士們之前已血戰過上黨,雖說後來我們拿下洛州,打敗竇建德,取得北伐的勝利,但大軍還是需要休整,且我們在洛州周圍各郡的地盤還未穩固,應先穩固後方,我的看法是此時不宜援救洛陽,但可在休整一段時間後集全軍之力拿下太原五郡,這樣我軍至少在黃河東岸就沒有後顧之憂。」

長孫無忌續道:「我們最終的目地是戰勝夏軍管照陽,至於一城一地的得失,有時候不必太在意,否則我軍此時以疲憊之師勞師遠征,極有可能吃下敗戰,非但沒救到皇上,反而因此種下敗因,因而失掉天下,我相信皇上為了唐朝天下也會同意我們如此做的。」

秦王李世民聽完眾文臣武將的建議後,獨自思考起來,他此時陷入親情和理智的重大抉擇。

如果不援救洛陽,自己的老父唐皇李淵,以及兄弟太子李建成及齊王李元吉必有性命之憂,但如果執意去救,可能反倒因此賠掉日後爭天下的本錢,數萬將士性命,因此輸掉一切。

但另一方面,即使現在不宜救援洛陽,也不能什麼都不做,這樣天下人必說他不孝不忠,這樣的輿論,也會失掉人心,人心一失,則取天下必難,想到這裏,他頓時下了一個決定。

「令!長孫無忌為主帥大總管,尉遲敬德、秦叔寶為副將,統領三萬兵馬,休整五日後出發,前往援救洛陽,避開陜州,由洛口及鄭州附近渡黃河後,先拿下鄭州,再視情況圖之。」

長孫無忌彷彿知道李世民之心意,他們從小一起相識,一起長大,於是他對著李世民會心一笑說:「遵命!」

尉遲敬德及秦叔寶也同聲說:「末將遵命!」

情勢的發展,越來越緊迫,唐夏兩軍對戰已經白熱化,請續收看"回到隋末"續集。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u169&aid=4265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