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錫安國家公園
2013/08/12 03:15:25瀏覽2206|回應12|推薦81

從布萊斯峽谷公園到猶他州西南角的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大約是兩個小時的車程。

離開布萊斯峽谷一個小時之後,開始傾盆大雨。幸好快到迦密山小鎮時,雨停了。

順著迦密--錫安公路而行,半個小時之後,我們抵達錫安峽谷公園的東入口。

進入後不遠,就看到這個2033公尺高的棋盤面巨石(Checkboard Mesa)。

過不久,就是1.7公里長的隧道。 因為太長,太黝暗,隧道有幾個地方是打穿石壁,鑿成隧道窗。

想當年開通此路,應該費了不少功夫。

錫安國家公園的主要景觀公路只允許公園的巴士行駛。

除非住在公園的住宿區,領有許可,否則所有車輛需要停在遊客中心的停車場。

那時約莫四點鐘,我們於是決定先開到南出口外的小鎮Springdale.

到旅館放好行李,然後去吃個簡單晚餐,再入公園。

這個公園,大部份地區是一個深谷;

是處女河(Virgin River)從色彩斑駁、層次陸離的內華荷砂岩層(Nevajo Sandstones)切割出來的。

錫安,希伯來文意思是:一個安靜的聖所(A place of quiet sanctuary)。

此公園如此命名, 源自一個摩門教拓荒者Isaac Behumn。 他來到這個地方,望著週圍環繞的高聳巨石,讚嘆著:

這些真是神的殿堂啊!非經人手所造。。。。這是錫安!(These are the temples of God, built without the use of human hands….This is Zion!”

不知是否因此,錫安公園裡幾處岩壁的名稱出自聖經典故。

例如先祖列石--亞伯拉罕,以撒,雅各(Court of Patriarchs), 白色大寶座(The Great White Throne,2056公尺高),

是一個循道會牧師Frederick Fisher為之取的名字。他可真有想象力啊!

[從河濱小徑看到的白色大寶座山巖]

其他著名的巨巖還有蜂窩巖、眾廟之塔、和獻祭壇等(Towers of Temple, Altar of Sacrifice)。

後者如此得名,是因為岩壁頂端的礦物質形成的如同血跡顏色。

[蜂窩巖]

夏天,日落的晚,我們決定走幾個輕鬆的步道。 搭巴士去到「哭泣之巖」小徑(Weeping Rock Trail)。

是落差不過30米的短步道,半小時可來回。

[看起來。像是曲徑通幽]

[水泉不足,巖石沒有大量淚水]

[從Weeping Rock 小徑看出去,峽谷景觀]

然後我們再去河濱小徑(Riverside Walk)。

路徑沿著處女河(Virgin River)上溯,直到峽谷深處。

來回3.5公里,走一個半小時左右。

[河濱小徑的盡頭,溯水而上,可以進入峽谷的隘口(Narrows)。

河水看起來不深,但路牌有警示:一場暴雨就可以讓水量驀然暴漲,令玩水的人措手不及。]

[通往峽谷隘口的Temple of Sinawava。看到幾個如同落湯雞的孩子,想想,還是打消涉水的念頭。]

[河的另一頭,看出去的景觀]

這一天的早上,我們已經走了布萊斯峽谷公園的內華荷環道,一天的運動量應該夠了,保持體力,準備次日的健行吧!

回旅館後,稍微看了對這幾天觀覽的幾個國家公園的地質介紹。

有一說是,大峽谷的最高層乃是錫安峽谷的最底層;而錫安峽谷的最高層則是布萊斯峽谷的最底層。這幾個公園的地質變化,為美國的地質提供豐富資料。

然而地質學家對於風霜、雨雪、陽光、火山、河流等自然能力為何對這幾處地岩形成不同樣貌與景觀,卻眾說紛紜,無法提出一致而令人折服的解說;甚至連形成的時間和年代也只是猜測揣摩而已。

靜穆的大自然,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但其訊息卻是明確有力,敘說神的永能權柄和創造奧秘。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812132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小羊媽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哇!!!讚嘆!!!
2013/09/01 13:04

好美呀!神的創造令人敬畏呢!

透過相片傳達還是很有力量!


山楓 @ 薪火相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15 09:38
一個星期去三個國家公園,一定很過癮。我本來暑假也計畫全家這麼做,但臨時回了台灣。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自看看這些奇景。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8-18 08:37 回覆:
以往多半只是去一個國家公園。這次去三個,因為都在相近之處,景觀卻又不同,只能說神的創造,奇妙可畏!

Shalom W.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14 21:39

貞吟姐平安!

錫安公園的命名一段,讓我想起舊約時代以色列列祖為神築壇獻祭的記載...

雖然年代不同,形式不一,但忠心的僕人對於神的奇妙偉大,

總是能以其領受的感動,獻上感恩並將神一再高舉在任何地方。

謝謝貞吟姐的分享!微笑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8-15 06:43 回覆:

以色列的先祖會在神向他們顯現之處,築壇獻祭也紀念神的大能作為。

Isaac Behumn當初來到錫安公園,還說了一句話:人可以如同在人手所造的聖所那樣,在這偉大的殿堂中敬拜神(A man can worship God among these great Cathedrals as well as in any man-made church.)

神的自然創造,即使靜默無聲,也讓人折服。


春眠。人間如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14 09:15
介紹的真詳情,好想也跟著走一遍啊!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8-14 09:26 回覆:
這次拍的照片比較多,所以,就‘看圖說故事’了。大笑

NJ過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14 02:17
美國很多浩大的國家公園 都令人讚嘆的神創造 想起 你真偉大 那首詩歌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8-14 09:25 回覆:

我也是想到那首詩歌,結尾的那句:How Great Thou Are! 

每個景觀,都有祂的簽名。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家公園
2013/08/13 10:36
每張攝影都像是拍明信片的風景一樣好、我最喜歡是那張隧道口的、非常忠於原味、不說、還有像給動物進出的洞穴呢!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8-13 10:46 回覆:

哈哈!所以,我們都像小動物一樣,給關入洞穴裡!

迦密-錫安隧道在1930年開始通車時,應該是美國當時最長的隧道了。當初營建這隧道,以及迦密-錫安公路,為的是方便旅客在Bryce Canyon和Zion Park之間來回。

如今開著休旅車在這路上的,好多是歐洲遊客。我後來才知道,這次我們旅行走的路線,歐洲旅遊手冊稱之為German Circle。

不知為何這麼稱呼,不過,這個路線就是包括3個公園和Las Vegas。


mjpj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13 10:33

是否也像黃山一樣  親眼看到的美與壯闊  相片無法呈現呢

還是要親自去看  才能像您一樣發出驚嘆與俯伏吧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8-13 10:36 回覆:

神的巨大創造,應該都類似,渾然天成,人手無法增減什麼。

您見過黃山,所以那震撼,應該是相近吧?

無論高山,或是深谷,祂的‘簽名’總是在那裡!


玲個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12 21:40

Dear 貞吟

妳這趟峽谷之旅總共花了幾天的行程真是成果輝煌不但羨慕更是佩服

健行的效果果真不一樣臨場的真實感令人雀躍拍出來的高山和巨石岩壁之宏偉更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26歲時曾和先生登上玉山4000公尺的主峰那時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了(好漢不提當年勇)但和妳們母子三人峽谷健行的體力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這是一輩子值得驕傲的記憶恭喜完成壯舉

p.s. 我出去四天峽谷之旅都沒有碰到雨耶謝謝妳一路提醒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8-13 10:12 回覆:

你用了一個很鮮活的形容詞:臨場的真實感!

WOW!你26歲,就登上玉山的主峰!那是真的厲害啊!我大學有時和登山社友去爬山,自己都未曾(不敢)去挑戰這個高鋒吶!

這次用一個禮拜去這3個國家公園,幾個健行走下來,才知道為什麼美國有好些人對於健行這麼熱衷,原來有些景色,只有透過深入其中,才看得清楚。---可惜,相機實在遠比不上眼睛!

你們四天沒碰到雨?我們天天碰到---包括在Las Vegas尖叫


汪小小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12 14:08
光是看照片, 就覺得心胸開闊, 何其有幸!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8-13 10:05 回覆:
的確是很氣勢磅礡的壯觀。

AZ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12 12:21

難道我記錯?! 錫安公園地勢可是比大峽谷上簷低得多多...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8-13 10:05 回覆:

我也這麼覺得。尤其錫安公園溼度(夏天)好大,比起大峽谷北緣,熱很多呢!

但若是從地質結構,那可能又是不一樣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