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8 05:07:01瀏覽9650|回應12|推薦66 | |
過去這個禮拜﹐ 幾個姐妹不約而同的跟我提起「饒恕」這個題目。 會談到饒恕﹐ 當然都涉及到傷害﹐ 該怎麼處理傷害﹐ 以及受傷者與傷害者的關係。 因此﹐ 饒恕﹐一定是雙方的事件(a two-party issue)﹐ 關乎饒恕者和被饒恕者----「如果你的兄弟犯罪,要責備他;如果他悔改,要饒恕他。 如果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到你那裏去,說『我悔改了』,你都要饒恕他。」(路加福音17﹕3-4) 這裡有個徵結是﹐ 有沒有無條件的饒恕﹖ 如果對方沒有悔改﹐ 沒有回轉來說﹐ 他懊悔所作的(路加17﹕3-4)﹐ 那麼我需要給予饒恕嗎﹖ 還有﹐ 神給予我們的﹐是無條件的饒恕嗎﹖ 對於這些問題﹐ 先要明白的是﹐ 聖經怎麼定義「饒恕」(赦免﹐寬恕)﹖ 在新約裡﹐有幾個不同的希臘字﹐ 意義略有不同﹐但﹐ 英文和中文都是翻譯為「饒恕」。 試舉其中兩個﹕ aphiemi 和charizomai 上述的路加福音17﹕3-4﹐ 以及約翰一書1﹕9「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還有信徒比較熟悉的﹐ 主禱文裡的那些話語﹕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欠我們債的人。。。如果你們饒恕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如果你們不饒恕別人,你們的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6﹕12﹐14-15) 這幾段話裡﹐ 免(赦免)﹐ 和饒恕﹐ 在希臘原文裡是同一個字(aphiemi)﹐ 意思是豁免﹐ 釋放﹐ 遣散(remit, release, send away)。 它指的是除掉一個人的罪﹐ 但那絕對不是漠視不顧(disregard)那罪﹐ 不作任何事﹐ 而是釋放人(liberate)脫離罪的權勢﹐ 除掉罪咎和羞恥意識(the sense of guilt and shame)。 就程度而言﹐「 債」﹐ 指的是生命本質與生活言行的虧欠﹐ 達到難以清償的地步﹐ 唯有「免債」才能使人脫除那壓力﹐ 不再因揹負罪債而受到控訴﹐ 覺得羞慚﹐ 良心不安。 「過犯」(offense)﹐ 在程度上沒有罪債(sin)那麼嚴重﹐ 但依然是一種有意的行為傷害﹐ 導致關係的破損。 要注意的是﹐馬太福音6﹕12﹐ 中文翻譯成「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但是英文或是希臘文﹐ 都是說「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欠我們債的人」。 換句話說﹐ 神能赦免我們的罪債﹐ 而我們「豁免」那欠我們債的「人」(debtor)。 因為只有神有赦罪的權柄﹐ 而我們則是「放開」(release)那虧欠我們的人﹔ 希望那個被饒恕的人也能夠得到神的恩典﹐ 而有罪債免除的平安。 也因此﹐ aphiemi這個字的重點是﹐ 給予饒恕後﹐ 被饒恕者所得著的「釋放與自由」。 另一個也翻譯成「饒恕」的希臘字charizomai ﹐ 是保羅書信裡常用的﹐ 例如﹕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容忍,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3﹕13) 「你們要以恩慈相待,心存慈憐,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32) 還有﹐路加福音7﹕42﹕「耶穌說: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銀幣,一個欠五十。他們都無力償還,債主就把兩人『豁免』了。他們之中哪一個更愛他呢?」(新譯本) 這裡的「饒恕」(charizomai)﹐ 意思是恩慈的給予﹐ 顯示恩惠﹐ 赦免 (graciously give, show favor to, grant pardon)。Charis這個字根的本意就是「神的恩典」(grace)。 相對於aphiemi著重於被饒恕者「領受的結果」﹐ charizomai的重點在於「饒恕者的心思」。 最著名的一段經文﹐ 可以表明出神身為饒恕者的心思﹕ 「神愛世人,甚至把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神的愛﹐ 願意赦免人的心﹐ 導致耶穌來到世上﹐ 替人揹負罪債﹐ 而死於十字架上。 遠在人因信耶穌的替罪犧牲﹐ 而生發悔改之心﹐ 神就已經有要赦免的心思。 換句話說﹐ 神的恩慈意願在先﹐ 我們的悔改﹐ 導致赦罪的結果改換我們的生命本質。 保羅的書信﹐ 就是勸勉人要存有帶著恩慈的饒恕意願(willing to forgive)。 有饒恕的意願(willingness)﹐ 才有饒恕的行動(action)。 而饒恕的行動是否釋出﹐ 關涉到對方是否悔改。(待續)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