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2 07:06:01瀏覽1599|回應17|推薦91 | |
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 總統的侯選人﹐ 一個是自稱基督徒﹐ 但言行讓許多基督徒難以信服的在任總統﹔ 另一個則是基督徒認為是信仰異端的摩門教徒。 一些保守派基督徒因此覺得﹐ 今年這個票實在不知該投給哪個侯選人。 雖然在美國﹐ 歷年來﹐ 政治人物的信仰總是成為媒體和民眾議論話題。然而﹐ 政治人物的信仰立場﹐ 到底真的能影響多少人﹖ 想起和一個姐妹探討以色列歷史的一個復興時期﹐ 記載在歷代志下34-35章(列王記下22-23章)。 八歲就登基的猶大國約西亞王﹐ 在他16歲時﹐ 開始尋求先祖大衛所信仰的神。到了20歲﹐ 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信仰環境,除掉異教的邱壇、木偶、雕刻的像,和鑄造的像。26歲下令修葺聖殿﹐ 找到失散的摩西所傳耶和華的律法書。他讀了﹐ 馬上謙卑自己﹐ 知罪﹐ 因為發現以色列人沒有遵守耶和華的言語,沒有照這書上所記的去行,因此惹動神的怒氣。 那一年﹐ 他也下令﹐ 開始守以色列人荒疏已久的逾越節﹐ 這個重要的節慶。 約西亞持續將以色列各處一切可憎之物盡都除掉,使境內的百姓都事奉耶和華﹐ 跟從這位他們「列祖的神」,總不離開。 然而他一過世﹐ 以色列人又回復昔日習慣﹐ 去祭拜其他的神明偶像﹐ 讓復興的光景好像沒有出現過。 約西亞王的確雷厲風行﹐ 將國內的異教風俗盡都剷除。但是﹐ 清除之後﹐ 他的百姓是否真的認識這位真神﹖ 還是所拜的只是他們「列祖的神」﹖ 這樣的情況﹐ 在歷史上不斷重演。 似乎﹐ 對獨一真神的信仰﹐ 如果是由上而下﹐ 由在上掌權者所影響﹐ 帶出來的果效多半短暫﹔ 甚至因著權勢介入﹐ 還引出敗壞的負面情況。 羅馬皇帝讓基督信仰成為國教﹐ 就是一例。 君士坦丁大帝因為一個戰爭的得勝﹐ 而下令基督信仰成為羅馬國教﹐ 以君權設立神職人員﹐ 制定節期禮儀﹐ 政教合一。朝廷的文武官員與眾百姓也隨之接受徒有外殼﹐ 卻失去精髓的信仰。 現今的烏干達也是一個例子。 在幾個專政暴君統治蹂躪過後﹐ 基督徒的總統上台﹐ 在內閣成立「道德重整部」。1999年﹐更與總統夫人﹐ 帶領全民﹐ 與神立約﹐ 將整個國家獻給神。 這個國家的轉化與復興﹐ 成為世界各地基督教會樂於傳頌的經典事例。但是﹐ 教會閉口不提的是﹐ 這個國家在世界政權貪污的排名上依然是前幾名。 政治人物是見風使舵的﹐ 他們留意社會的習俗風潮﹐ 其話語表達也隨之而巧妙運作。即使他們有各自信仰﹐ 在外在政治環境下﹐ 又能起多少作用﹖ 人民選了某個人﹐ 給他權位﹐ 卻又因其政見跳票而不滿﹐ 覺得受到欺騙。可是﹐ 欺騙﹐ 不是政治允諾跳票的那一刻﹐ 而是人們不明辨而相信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也因此﹐ 除非一個侯選人﹐ 是裡外如一﹐ 並且清楚領受神的呼召﹐ 進入政治體系﹔ 否則﹐ 他的信仰表達﹐ 也可能只是為了博得幾張選票﹖ 然而﹐ 就算他帶著抱負﹐ 進入政治環境﹐ 欲藉著權勢來影響社會與人心信仰﹐ 也註定其果效的有限。 主耶穌當年在世的講道﹐ 就證明這點。他強調他的國度是以隱而未顯的方式﹐ 持續成長擴張。 麵酵使麵團漲大﹐ 小種籽長為大樹的幾個比喻﹐ 都是指證這個趨勢。 而信徒在世上是鹽與光的作用﹐ 更說明其影響力﹐ 是因為先具有這樣的生命﹐ 才能發出那本質的果效。 主耶穌給予祂那些平凡無勢﹐ 默默無名的跟隨者另一種權柄﹐ 授令他們﹕ 以其被聖潔的生命﹕ 那個從主的靈變化而成的﹐ 逐漸要顯出主耶穌榮耀樣式的生命(哥林多後書3﹕18)﹐ 去影響其他生命﹐ 如草根作用的不斷擴展。讓人因著與神和好﹐ 而進入神應許的平安滿足。 也正因著他們的沒有名望﹐ 其所影響的果效﹐ 能夠全然歸諸於主耶穌的權能。 當年主耶穌召喚的幾個門徒﹐ 受命後繼續帶領其他門徒﹐ 如此繁衍﹐ 延傳至今。 帝國興衰﹐ 朝代更迭﹐ 但是主耶穌所召喚的人﹐ 依然在今世繼續達成祂的計劃。 使徒保羅教導﹐ 面對在位的掌權者﹐ 信徒有責任為他們懇求禱告﹐ 使大家可以敬虔﹑ 端正﹑ 平安無事的度日。這樣的祈求﹐ 在神我們主面前也是可蒙悅納。 但是﹐ 至終﹐ 每個生命的更新﹐ 不會是因為外在教導﹐ 社會風氣﹐ 或是權勢命定﹔ 而是與聖潔生命的源頭聯結。換句話說﹐ 真實轉化不是由外而內﹐ 由上而下﹐ 乃是反其道而行之。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