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0 12:17:35瀏覽746|回應3|推薦37 | |
我們是十二月初搬到花蓮的。元旦過後不久的一個深夜﹐我迷迷糊糊被眾人的吵雜聲吵醒﹔勉強睜開眼睛﹐爸媽已不在房裡。我拉開房門﹐看見廳堂裡燈光明亮﹐人來人往。 原來是四姨家鄰居失火﹐殃及他們﹐火雖及時滅了﹐但房子已無法居住﹐倉促間收拾細軟﹐攜兒帶女奔回娘家。 四姨原是給人作養女﹐養父母家後來搬到嘉義﹐但她結婚後也遷回花蓮。四姨丈是營造商﹐生意很好﹐收入頗豐。按母親的說法﹐外祖父一向只瞧得起有錢人﹐而四姨也不時回來走動﹐所以還算來往的不錯。 四姨那時已有四個孩子﹐老大與我同年﹐老么和我弟弟同歲﹐都是男孩﹐中間兩個是女孩﹐大的和妹妹同年。 原本還陌生的表手足﹐因著同住一起﹐逐漸熟捻起來。孩子已成群﹐要阻擋他們的遊戲歡笑也難﹐於是在那個冬天﹐外祖父家一向寂靜的樓上﹐多出了孩童的嘻戲聲。 接著是學校放寒假﹐在台北擔任住院醫師的四舅﹐在大學唸書的五舅和六舅回來過年﹐還有大姨的幾個孩子不想待在富里鄉下﹐也來了。一屋子的人﹐飯桌上有了話語笑聲﹐連外祖父有時也露出罕見的微笑。 人多有膽﹐白天我們小孩子結隊﹐趁外祖父睡午覺時﹐由二舅的老大領隊﹐到我一向不敢涉足的工廠去「探險」。第一次進去﹐我才知道外祖父工廠佔地那麼大﹐外人從前面熱鬧的馬路看過來﹐只見到四間店面 ﹐其實它後面一直延伸進去﹐幾乎達到另一條也是商業區的大馬路。 那裡除了各種大型機器設備﹐產品貨架﹐大大小小的醬瓜罈子﹐還有數十個大醬槽﹐有的在廠房內﹐有的在露天﹐上面蓋著網罩。醬糟比成人還高﹐有的是木桶型﹐有的是水泥砌成的﹐成井字型﹐槽與槽之間有一呎多寬的分隔道﹐我們津津有味的看著工人站在那裡﹐拿著長柄芍子攪動裡面的醬料﹐有的還咕咕的冒著熱氣。 晚上外祖父照樣早早回房休息﹐但樓上六十坪大的廳堂熱鬧時間才剛開始。 舅舅和表哥表姐們打撲克牌﹐互相吹牛﹔母親和姨媽各抱著襁褓的孩子﹐與舅媽聊天﹔不知是誰的一雙輪鞋﹐被我們幾個孩子找到﹐於是交替穿著﹐在廳堂的磨石地上溜來滑去﹐前後綁著枕頭﹐防止摔痛﹔或是把洋娃娃拿出來﹐辦家家酒﹐而且逼唯一的小男生也要加入。常因公出差的父親﹐忙著整修房子的四姨丈﹐甚至與眾寡合的二舅有時也來到廳堂﹐看報﹐談一些時事見聞。在那還沒有電視和聲色遊樂場合可去的年代﹐我們因此有一個很難忘的寒假 。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