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脫離貧窮意識,得回尊貴身分
2020/06/28 05:25:36瀏覽1985|回應4|推薦42

卡森醫生(Dr. Ben Carson) 是我尊重的人物。早先聽聞他,是讀到他1992年出版的傳記《恩賜雙手》(Gifted Hands),書裡有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敘事。

卡森說他少年時,脾氣很壞,時常和人發生衝突,打架。有次同學轉了他正在聽的電台,他氣的持小刀戳向那個同學的肚腹。幸好刀尖觸到皮帶的環扣,沒有導致嚴重傷害。但那衝動之舉把卡森嚇壞了,回家跪地向上帝禱告,求祂改變他暴戾易怒的性情。他說感謝主,自此後性情改變,沒有再受壞脾氣的主控了。

他在底特律出生,後來隨單親的母親以及哥哥遷往波士頓兩年,又搬回底特律,在那裡成長,就學。

小學三年級時,他的學習不佳,母親於是嚴格限制他和哥哥看電視的時間。要他們每週固定從圖書館借書回來閱讀,並寫心得報告給她;她沒有讓兄弟倆知道她是文盲,無法閱讀他們所寫的。

那些課外閱讀幫助他課業進步,使得他日後進入優異大學和醫學院。33歲就擔任約翰霍金斯醫院的小兒腦神經外科主任,數次操刀,將腦部相連的連體嬰切割分開,也因此聲名大噪。

2016年,卡森醫生參選總統。在共和黨17個候選人裡,他和川普好像是個性光譜的兩極。卡森溫文儒雅,含蓄內斂,是我屬意的。不過我是獨立選民,沒有登記為共和黨,所以初選時無法投票選他。

川普當選後,延攬卡森醫生為房屋和城市發展部長(Secretary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在行政內閣裡,這不是重大部門,卻是卡森樂意承擔的。

因為卡森個人在底特律成長的切身經歷,使他有心幫助那些住公共住宅(Public Housing)的人(絕大多數是有色人種和新移民)脫離貧困,而非世代循環,長年靠著政府救濟,不僅喪失生活鬥志,還染上不良惡習,例如賣毒吸毒,幫派械鬥,隨意性關係,未婚生子等等。

2018年五月有一天,我在臉書讀到卡森醫生自己寫的一長篇言論,譴責許多媒體成員因其偏頗立場,在報導中公然撒謊 (blatant dishonesty)。

川普總統罵美國主流媒體成天製造假新聞,或是扭曲真相,很多人當笑話看。但讓一位德高望重,謙和謹言的人都受不了,發出如此嚴厲指責,可見美國主流媒體現今的墮落敗壞。

事件起因是卡森部長在紐約的黑人公屋區開會時提出的一個方案,內容是針對領取租屋福利的人,要把他們福利金的一小部份設立代管帳戶(Escrow Account),用來作房屋例行維修和必要修葺的費用。

因為一般住公屋的人,總覺得公寓不是自己的,租金低廉,加上有福利津貼,因此不會愛惜,讓公屋社區變成殘破髒亂的貧民窟。

卡森此舉是要人們明白,隨意破壞公共措施或自己的住屋,然後希冀政府用納稅人的錢隨時來修理,是不該有的錯誤心態。

但是如果他們學著愛護住所,或自己修繕,不動用到那個代管帳戶,幾年之後,累積到一定金額,就可以當作購屋的頭款,因為那常是人們無法購買房產的主因。

卡森的提案是幫助那些弱勢或是貧寒的人在租屋時,就開始學習培養「房屋管理者」的良好心態,然後加上一些相關聯的教育和訓練計劃,裝備他們能夠成為獨立自主,擁有資產的人。

他也提到,政府有責任恢復一個制度,是鼓勵和獎賞所有公民參與生產性就業和創新的企業精神,而非以福利住屋系統,阻撓人有工作收入和婚姻,卻製造懶散自滿和滅除苦幹勤奮的態度。(We the government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restore a system that encourages and rewards productive employment and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for all of its citizens, rather than create an assistant housing system that discourages earned income and marriage while creating complacency and extinguishing the can-do attitude..,)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案。因為卡森認為一個有為的政府應該幫助人脫離貧窮,脫離貧窮意識,而不是藉著福利,讓他們「穩定的」留在貧窮裡。(A capable government should help people get out of poverty, out of the sense of poverty; not keep them stable in poverty by welfare.)

但媒體普遍的報導卻是含沙射影說卡森部長不懂城市與公屋社區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只挑小問題下手;甚至說他想「扣住」窮人的福利金。難怪讓他極其憤慨,只好親自澄清他並非不能分辨,以及他提案的目的。

卡森和那些走出貧民區的人知道,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懷著「貧窮意識」,覺得自己一生註定就是潦倒貧窮和失敗無用。

前者可能只是物質擁有少一些,卻是一個可以改變的狀況。但貧窮意識是一個「咒詛」,是魔鬼對人的欺哄;加上擁護大政府體制的政客推行福利發放,以此來轄制那些人,讓他們喪失努力上進的意願,更無法明白上帝創造人的原初心意與使命託付。

我想到我的教會與本地幾個教會聯合參與的「家庭承諾」(Family Promise)事工,也是要幫助暫時貧困的家庭能夠翻轉其不幸狀況。

「家庭承諾」在1986年開始,目前在全美兩百多個城市有其據點。每年服務十多萬人,參與的義工達到20萬人左右。

事工源起一些因著失業,疾病等不同因素而失去住屋的家庭,雖然有遊民收容所(homeless shelter)可以暫時棲身,但那些收容所多半是男女分開。若是母親帶著年少的兒子,或是單親爸爸帶著女兒,就必須被迫分開,這讓身為父母者總是不安。

「家庭承諾」 的宗旨是讓家庭不因此離散,由各城市社區幫助在地有需要的這些人。其服務包含幫助成人找到合宜的工作而有收入,也找一些企業或是機構提供技術培訓和金錢管理的教導。另外就是找一些願意協助的教會,輪流提供住宿地方和準備三餐,讓那些家庭可以省下食與住的開銷。

像我們教會,基本上一年有四到五次的接待,大約三到五個家庭,每次一個禮拜。

禮拜天中午,機構的卡車運來活動床,我們把那些床,按著各家庭人數,架設在幾個主日學教室裡,鋪好床單和毯子。(週間的白天,如果課室需要使用,就把床推置於角落。)

教會有個比較大的房間作為他們的餐廳和讓孩童作功課。我們準備的餐點,早餐是簡單的咖啡、牛奶、麥片、土司、雞蛋、水果、優格等。中餐是作一些三明治,讓大人帶去上工;孩子則是在學校有免費午餐。晚餐比較正式,有主食、副食、甜點和水果,由各人在家裡煮好,傍晚送到教會。

每天的早餐和晚餐有義工服侍,陪同他們用餐,晚上安排人看顧孩童,指導課業,讓大人可以去上課;另外每天安排兩個過夜的人,以備他們臨時有什麼需要,可以馬上協助。

一個禮拜之後,我們幫忙把床收好,床單被褥枕套讓義工們拿回家清洗,再送回教會儲藏室,等下次使用。

我從來都搞不清每次的接待從頭到尾需要多少人手,只是在服務單上按自己可參與的項目簽名。

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接待的幾個家庭,有人不吃牛肉,有人不吃豬肉,有人對海鮮過敏。那個禮拜準備晚餐的人能選擇的主食非常有限,我記得看著那些重複的雞肉菜單,能作的變化就是換成火雞肉而已。

雖然那些家庭帶著隨身衣物,每個禮拜要換一個住所,是很辛苦。

但可喜的是,幾個月之後,他們通常可以積存一些錢,能支付公寓的訂金和租金,搬出放在公共儲藏室的傢具用品,或是由機構幫忙募集傢私用具,而遷入自己的居所,結束流離的生活。也因此,我們接待的家庭很少是重複的。

我相信,那些家庭領受眾教會愛心的接待,日後他們有能力,也一定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這種民間自發性的慈善救助,絕對比政府的只是發放福利要來的有效,而且真的能夠建造生命,幫助他們走出自卑陰影,培養負責,肯接受挑戰的生活心態。

例如「家庭承諾」只服務那些願意工作的,而非那些只伸手要錢的人;因為秉著聖經的教導,人不可閒懶;聖經甚至講到不工作的人不應該吃飯。

上帝是有其計劃的創造人。創世記第一章很清楚的講到上帝以祂的形象來創造人,所以人受造是尊貴而獨特的;接著提到上帝賦予人治理全地,管理所有生物的使命。

人受魔鬼欺騙,墮落沈淪,忘卻自己的尊貴性,自然就自暴自棄,陷入貧窮也是必然的。

聖經說真理讓人自由。想要脫離貧窮意識的轄制,要知悉並得到上帝原先應許的豐富祝福,唯有先去認識上帝的愛。

上帝的愛,透過類似「家庭承諾」的服務來表達,引導人藉著耶穌基督的恩典,得回失落的真正身份,明白受造的意義,被賦予的宏觀使命,才會與上帝同工,達成其在今世和永恆的計劃。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140284742

 回應文章

小羊媽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神
2020/06/28 19:39
「家庭承諾」的服務好有意義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20-06-29 00:43 回覆:

單是一個教會來承擔,會很辛苦。但集合幾個教會,輪流接待,運作,也是跨過教會各自豎起的圍籬,而共同為建造人的生命攜手合作。

我們教會比較大,有足夠空間,人手。但一些小型教會也可以參與,例如一個教會提供空間,另一個教會提供備餐的人手的分工。

而且由在地的教會幫助在地需要的家庭,是最直接的。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6/28 16:04
我一直都覺得我們信到這位神,是對人廣開大門的神,雖然卡森向神禱告自己的脾氣從此大轉彎,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運,不過,我們若不放棄,終有一天,我們會知道神早就垂聽禱告,只是每個人的時間不同,計畫也不同。這也是我近年來的體會。

我們敬拜的神,對我們是有期許的,不像其他的神佛,只是單方面的滿足一己之私慾,求求求,給給給的供需關係而已。

我們所信的神會修剪我們的刺,會翻土,會灌溉,最後才收成。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20-06-29 00:38 回覆:

人的痛切悔改,神必不輕看那樣的心懷。但另一面是,人的意志也必須配合,生發作用。

我相信卡森在那之後可能還是會有想發脾氣的時候,而聖靈也一定會適時的提醒他。在那當下,他要「抉擇」是聽從聖靈,還是順從自己的情慾?他越順從聖靈,就越能抵擋不再受情慾或是魔鬼的誘惑。(其他惡習也是一樣。)

神會幫助我們,但使徒保羅也提醒我們要心意更新變化,就是在心思意念,意志,情感,都願意順從神,而不是順從過往的壞習慣,這個更新的部分,就像運動員操練一樣。好的運動員可能有好的體質,但還要加上不斷勤奮的操練。新生命成長,也是如此。神給予善的動力,我們配合而行。

PS。其他神明是有可能會給給給,但其目的與至高上帝的給予祝福非常不同。聖經裡的上帝給予祝福,是讓人認知自己屬於祂,是具有尊貴的兒女身分,在世上和永恆裡都有使命要行作。(保羅甚至提到,信徒在永恆裡是要與耶穌基督一起審判天使。)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啟發
2020/06/28 14:27

貞吟教會所做的, 給我很大的共鳴~

在我上個月周五與管束人(假釋受刑人)協談中, 有一個瘦弱的爸爸, 就是因為要領取政府的補助, 而不願和太太辦理合法結婚, 我請爸爸進入教會尋求幫助, 他說他太太(用過毒)是一位離開教會的基督徒, 我隨後請他邀在外等候瘦弱的太太和懷中嬰孩一起進到辦公室~

一問之下, 這位瘦弱的太太還真是教會受洗的基督徒, 當我碰觸她的肩膀, 鼓勵她回到教會尋求幫助時, 她眼眶鼻頭變紅~

台灣的教會做的社區工作實在太少, 大都是在教會內自己辦得開心就好! 這樣一個沒有實踐真理的教會, 其實也耽誤信徒的靈命成長, 就是沒有實踐教導, 所謂: 聽道, 行道也~唉!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20-06-29 00:26 回覆:

我個人認為,華人教會可能對於神拯救的福音,認識不足。我們常停留在傳講個人與神關係和好的層面,然後希望將來能進天家,而欠缺激勵信徒將新生命的樣式活出來。

但沒有活出新生命,其實顯示的就是還沒真正「信從」福音真理。這是耶穌說的,什麼樹結出什麼果實。不是所有稱呼主的人都進天國。聽道,而沒有行道,基本上不是基督徒。所以,人可能陷入自欺,但神的審判是公正的。

耶穌說,教會是世上的光,信徒是世上的鹽,若光,或是鹽,其本質沒有發生作用,只能被廢棄。

但是教會若是聽入真理,也實踐出來,其產生的影響和果效是長遠的。因為是神的生命在其中。


tz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6/28 08:24
卡森的母親,真了不起,

自己沒念書,不識字,

能夠教育這麼棒的孩子!👍👋

有信仰,真是好!❤️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20-06-28 08:34 回覆:

堅毅的母親,信靠神,不依靠政府的救濟福利,把兩個兒子都教育成傑出的人,脫離貧困綑綁。也才使得卡森有志於幫助他的族裔,能脫離類似的泥沼。

卡森原本被認為是衛服部長最佳人選,也的確符合他的醫護資歷。擔任城市發展部長,我覺得是屈就,但我想他是因為懷著不一樣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