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02 12:56:08瀏覽1477|回應3|推薦64 | |
從明亮的外面走入略微陰暗的大廳﹐我們稍稍休息﹐讓眼睛適應﹔也舒緩從舊金山市的 Union Square 東南角一路上行到 Nob Hill ﹐走了快一個小時﹐有些疲乏的雙腿。 恩典大教堂 (Grace Cathedral) 是我們這次旅遊的一站﹐為的是大教堂裡面的迷陣圖 (labyrinth) 。 Labyrinth 和 Maze ﹐中文都譯為迷宮或迷陣﹐但它們在圖形結構上有些不同。後者,可以有幾個入口和出口。進入裡面﹐可能走到一個死角﹐而必須原徑折回﹐再覓新路。讓人冒險、遊樂的成份較大﹐例如有些美國農夫在夏末初秋玉米收成以後﹐把存留田裡的玉米莖桿佈置成 maze ﹐供人玩賞。 Labyrinth 只有一個入口﹐循著迴旋又彎曲的路徑﹐可一直走到中心﹐再按照同樣路徑回到起點。 恩典大教堂的迷陣原本只是畫在一塊鋪地帆布上﹐ 1994 年換成錦緞布料﹐於去年以花崗石鋪成。 1995 年教堂外面的花園裡也有個石塊鋪成的迷陣。其圖形都是仿照法國查特思大教堂 (Chartres Cathedral) 裡的迷陣圖﹐那是十三世紀時用大理石鋪的。 據說查特思大教堂的迷陣﹐其中心原豎立一個浮雕﹐繪塑一個取材自希羅神話的故事﹕克里特島的米諾斯王造了一個迷宮﹐囚禁牛頭人身的怪物 Minotaur 。年年米諾王向這個怪物獻人為祭﹐而居民也為此活在恐懼中﹐直到希臘王子迪修思 (Theseus) 勇敢進入迷宮﹐與怪物對打﹐終於把牠殺死。 然而這個希羅神話故事怎麼會和基督信仰扯上關係﹖ 關鍵就在於迷陣帶給人的感受。對初代教會的信徒而言﹐在世上的生活就像走在迷陣裡﹐彎來轉去﹐不知前面會碰到何事。而且對這些信徒來說﹐迷陣的中心表徵著基督和撒旦的抗爭﹐就如神話故事敘述的﹐克里特島的居民蒙拯救﹐乃是有人願意進入前途難測的迷宮裡﹐擊敗那恐懼之源。 中世紀以後信徒走迷陣﹐省思靜想基督的救贖和生命的波折這樣的修行操練逐漸沒落﹐直到上世紀末﹐恩典大教堂牧師之一的雅特思博士 (Dr. Lauren Artress) 在 1991 年於教堂大廳鋪上帆布﹐教導信徒怎麼走這個看似簡單﹐卻寓意涵深的迷陣。 教堂裡的迷陣是一個大圓圈裡分成四個等分﹐每個部份佈滿十一個轉折的小路。但是路徑不是按序從第一個等分延伸到第二個﹐而可能是從第一個部份走到第三個﹐再回到第二個﹐然後又延展到第三個。有時你會覺得自己好像快要走到中心﹐但一個轉折後﹐居然又回到外圍。 其象徵意義是﹐人的一生就像這樣難以捉摸﹔有時你以為所努力的快要有結果﹐但一個翻轉﹐一切又得重新來過。 有時你以為快完成一個階段的工作﹐準備邁向下一個﹐然而生活的變數使得人又轉回前一個。有時你覺得前途茫茫﹐準備放棄時﹐一個轉彎﹐居然把你帶到驚喜的目的地。但是不管怎麼樣﹐迷陣的路徑只有一條﹐只要懷著耐心和信心走﹐總是會走到中心。 雅特思博士教導人在走迷陣時﹐放下腦海裡的思慮牽掛﹐放開一向要掌控的習慣﹐平心靜氣的﹐一步一步慢慢走﹐仿彿是要從思維的迷陣裡去尋到生命的中心主旨。待到達中心時﹐不必急著要走出來﹐可以安靜的坐在那裡﹐沉澱心緒﹐凝視教堂上面的彩飾圖窗﹐感受那柔和的光照入自己內裡。 在她的倡導之下﹐過去十多年在美國許多城市的修道院、公園和醫院也開始鋪設迷陣﹐讓人行走﹐靜想默思。用 google 搜尋﹐我住的城市就有三個。 在外旅遊﹐從一處地方趕到另一處﹐心情難免浮動躁急。然而那個下午﹐我們在教堂的迷陣裡﹐緩步慢行﹐深思默想﹐生命之途縱使多有轉折﹐有主引導﹐就不會失迷於浮華塵世。基督徒﹐應該知道自己是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而其間路徑﹐也只有一條 。 (從講臺望向後面迷陣上方的彩窗) (緩步徐行﹐在中心靜思) (大教堂外面繪有浮雕的大門) (禮拜堂牆壁上掛著各國的旗幟﹐驚喜的發現有我們熟悉的國旗。)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