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03 12:43:23瀏覽1391|回應4|推薦59 | |
介於 Santa Barbara 和 Monterey 中間的小市鎮 San Luis Obispo ﹐是我們初春加州之旅的一個停駐點﹐為的是觀覽那裡的一個天主堂。 十八世紀時﹐西班牙的聖法蘭西思修道團的修士﹐離開家鄉﹐遠渡重洋﹐越過美洲大陸﹐來到太平洋濱的加州﹐建立傳教據點﹐為的是要感化當地的原住民。從 1769 到 1823 年﹐幾十年之內﹐他們在加州從北到南建立了二十一個傳教站﹐ Mission San Luis Obispo de Tolosa 是其中的第五個﹐於 1772 年開始建造﹐城市也因這個傳教據點而開展﹐算是加州古老的市鎮之一﹐沿留至今的教堂也成為加州的歷史古蹟之一。 San Luis Obispo 最初被發現的時候﹐因為有不少熊出沒其間﹐被稱為是熊谷。 1772 年﹐監管加州傳教區的西拉神父 (Father Junipero Serra) 為了解決食物供應問題﹐先是派了一隊人到那裡狩獵﹐接著覺得有在那裡建立據點的必要。當年九月一日﹐他在 San Luis Obispo 溪附近設立了一個十字架﹐主持了第一場彌撒﹐然後就回到聖地亞哥﹐由 Cavaller 神父和當地的人完成禮拜堂的建造。第一次建好時﹐因原住民想把「入侵」的歐洲人趕走﹐放火把教堂燒了。 Cavaller 神父不氣餒﹐再度以可耐火的泥磚和磁磚興建。 一般教堂的聚會廳多半是長而窄﹐而這個禮拜堂特別的地方是它在靠聖壇處的右邊延伸出去﹐又有另一個幾乎和主廳一樣大小的長廳﹐整個建築物內部因此呈 L 型。它的鐘樓和入門廳集建在一起﹐也與其它教堂把鐘樓分開建不太一樣。 傳教站的設立﹐除了廣傳基督信仰以外﹐傳教士也帶來家畜、蔬果﹐穀物等﹐幫助原住民改善生活﹔但同時因著俄國和英國也對豐饒的加州垂涎﹐西班牙政府於是派遣更多軍隊到那裡﹐欲圖藉著傳教據點﹐鞏固其佔有勢力。原是單純的傳教﹐慢慢有政治因素滲入﹐就變得不單純了﹔而原本與傳教士和諧相處的原住民對日漸增多的歐洲人也開始有了戒心和衝突。 我在回顧這段簡短歷史時﹐不免唏噓﹔因為它讓我想起中國所經歷的。從明朝開始前來的耶穌會傳教士一直到滿清末年進入內地的更多歐美傳教士﹐原是要把基督信仰傳給千萬的中國人﹐甚至為福音的緣故而與當地人同甘共苦﹔但鴉片戰爭前後 ﹐列強挾著船堅砲利﹐欲從中國得取好處﹐民眾遂開始有了仇外排洋心態﹐甚至殺害手無寸鐵的傳教士和信徒。義和團運動引致為主殉道的基督徒不知有多少。而清廷不當的處理﹐更招來八國聯軍的攻入﹐京城淪陷﹐滿清政府至終付出龐大賠款。這樣的結果豈是傳教士們所願意看到的﹖ 然而愛心與饒恕終是勝過仇恨與武力。因著迭起的政治風波和戰爭﹐傳教士雖然幾度進出中國﹐艱苦中還是把福音的種子撒下﹐百年來也看到出芽的幼苗逐漸長成。而中國和台灣各地許多傳教士當年籌辦的醫院、學校、慈善機構﹐至今仍在服事社會大眾﹐就是很好的見證。 Mission San Luis Obispo de Tolosa 也是如此。西班牙軍隊離開加州以後﹐墨西哥人來﹐接著是美國政府。 1845 年墨西哥任加州的總督擅自把天主堂裡的東西拍賣﹐ 1846 年美軍與墨西哥交戰﹐也以此為兵營﹐把這個傳教據點搞得狼藉不堪﹐唯賴駐守的修士們盡心竭力才得以保存。雖然迭經變動﹐這個天主堂仍是城鎮的中心。 我們去的那天是週三﹐下午的 San Luis Obispo Downtown 沒有矽谷地區車馬水龍的匆忙急快景象﹐只是一派悠閑安寧﹔而天主堂更是靜謐祥和﹐堂前傍著小溪的花園有幾個人坐在那裡靜思默想﹐院宇的許願池旁掛著投入的金錢所要支持的機構。因為是復活節的前一個禮拜﹐禮拜堂聖壇有耶穌受難和棕櫚樹枝的掛飾﹐聚會廳入口處寫著受難週特別的活動﹐而印好的週報則詳細列出例行的各樣聚會﹐少年兒童的活動﹐成人查經﹐禱告會﹐詩班練習﹐社區服務等等。 教堂裡面的擺設裝飾簡單樸實﹐可是歷經兩百多年﹐它仍然在社區裡發揮鹽與光的功效﹐對人宣揚神愛世人的真理。我想起前一日遊覽的﹐獨踞山頭、堆砌珍藏、美輪美奐卻無人居住的赫氏堡 [虛緲夢幻赫氏堡] ﹐兩相對照﹐更加提醒我今生所該追求看重的。 (鐘樓和入口處) (Serra神父像和十字架) (教堂主廳) (從側廳看聖壇) (入口處的銅牌) (簡短的歷史記載) (傍著小溪的花園一角)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