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治自主與應責交代
2018/05/18 05:17:19瀏覽1569|回應4|推薦52

Accountability,是近日浮現腦海的字。我把它粗略譯為「應責交代」(應對,回應),但其確切意思仍然需要看文句內容而定。

初次接觸這個「生字」,是1990年代初,教學進修,暑假去上的一門課所探討的。之所以說是生字,因為它所涵蓋的觀念,對我是陌生的。

翻開英中字典,中文翻譯是:問責,責任性,承負責任。為什麼不用Responsibility, Liability? 教授的解說,同學的討論,似乎都與我想到的那兩個字有點關係,那麼為何特別選用這個字?

我很苦惱,不只是難以參與課堂討論,更不知如何寫期中報告。

那幾個禮拜,我不斷探索,閱讀相關文獻,注意聽同學與教授的對話。我學到應責機制,除了承負責任,給予交代,也包含「資訊交流作用」,後者是更重要的意涵。

正如它的字根:Account,記錄、帳簿或報表,因此Accountability,是承負(或被授予)責任的一方對審核或需要知悉訊息的另一方提供報告,作合理交代的機制。若是其中存有誤解,在這個互動的關係裡,提供交代的一方,也可以藉著記錄報告,詮釋/澄清自己的作為。

健全的應責機制,有幾個因素要先確立:(1)承負責任者,他(們)要向誰交代?(2)承負責任者,他(們)為何事而提出交代?(3)得取交出的數據和資訊,目的何在?最後一點尤其重要,要人給予交代,其至終目標應該不是只為了懲戒、挑錯;而是改善一個體系運作和公共治理(例如政府部門、公司機構、學校等)出現的問題。

1990年代,應責機制在美國的公立學校開始受重視,它包含三個元件:(1)清楚訂定的學習標準(a clearly defined set of standards);(2)合理而可靠的評估方式,以確保能達成所訂的標準(valid and reliable assessments to measure how well the standards are met);(3)有效的計劃,幫助表現不佳的學校作改善(an effective plan to improve schools that fail short)。

各州相繼制定州的鑒定考試,課堂視察,來衡量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以及設定不同學習管道,提升學習效果。

那門課堂裡,在職進修的老師們認真的討論著。身為老師,我們要向誰作交代(To Whom Do We Pay Account)?州教育局,學區委員會,學區納稅人,學校校長,學生家長,受教的學生等等都是。我們要給予的交代(For What Do We Pay Account),當然就是學生的學習,那是呈顯於平時的課業表現和州政府的考試成績。而目標就是改善並提升學生的學習果效。

但是領受交代的那些人,在這個互動過程中也成了要達成「共同目標」的合夥人(Partnership),他們也各自有要承負的職責和要交代的對象。

州教育局要審量鑒定方式是否合宜,是否會嘉惠某些學生群,而忽略另一些?學區委員在教材選購,是否妥善使用經費與審核內容;對老師的聘用和年度評估,過程是否透明?納稅人是否該多參與學區召開的討論會議,貢獻可行的意見;或成為學校義工,幫助有需要的老師?校長是否讓學校成為安全,滿有活力的學習環境;對有困難的老師提供援助?學生家長有否督導子女的課業,在孩子學習出現瓶頸時,及時與老師聯絡(或回覆老師的聯絡)?學生自己是否視學習為自己的責任,努力為之?

從這個交互網絡的觀念來看,健康的應責機制運作是提出說明和接受說明的人都有份其中,互相應責交代,彼此協商支援,為的是達成共同目標;而非藉此尋隙指責,導致推諉塞責,或造假搪塞。

因此,在教育體系裡,老師是對學生學習最直接的影響者,他們在教案設計固然有自主權,可是也需要記錄選用的教學題材和方式,在必要時對諮詢、審查的人給予合理交代;而其他相關的人也需要常自覺:為達到學習標準,我是否還能作什麼,以改善整個學習成果?

那個暑假,在那些探究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有一天我忽然悟出,我不認識這個字的意思,因為健康的應責系統(Healthy Accountability System),是我成長時的台灣社會缺乏的。

而在台灣政權轉變的民主初期,我印象裡的政治應責畫面,是官員在議會被無禮拷問嘲弄,是議員們因意見不合而打群架。企業界當有的應責,是否會適當的用於台灣的國營企業或是中小型家族(家庭)企業?而升學考試主導的教育界,更談不上有什麼健全的評鑒機制和替代計劃,來幫助學習落後的學生。

這樣的環境並非缺少職務的負責人,而是缺少詳盡的交代。無論什麼領域,問題發生時,資訊交流的不透明、不充分或迴避給予,使得後續的監督、改良機制也無法運作;即使要人「下台」,置換主事的人,但問題其實沒有改善或解決。

應責交代本來可以是溝通與作出改善的「時機」,雙方藉著理性的問答互動,為的是找出問題的癥結並解決。否則,對要給交代的主事者,應責就好像是被找麻煩,變成無奈的壓力,而想避開。

我觀察到,個人自由自主,雖然是美國民主社會所揭櫫而重視的,但公民「自覺」在社會關係裡彼此要應責交代也是制衡的力量。

絕大多數民眾有此公民意識,能自主思考,又尊重不同意見;能理性交流,企求資訊透明,為的是達成社會福址;才能使「自由」不會變成放縱的予取予求,或「應責」不會被視為找人麻煩、興師問罪。

台灣的民主制度只是萌芽階段,民眾渴望自主,但彼此應責(be accountable to one another)的公民自覺還是很缺乏,所以碰到社會資源、權益和義務重新分配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問題,常造成情緒性紛爭,淪為互貼黨派顏色標籤,於實際問題毫無解決。

此次大學要求自治,但幾乎無人談論大學的「應責」。也許身為高等教育者,如何以身作則,運作健全的應責交代機制,帶領群眾認識並培養這樣的自覺,也是對社會的責任之一?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112049266

 回應文章

曉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5/31 06:02
不拖累他人的 guts, 還真不是人人都有!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8-06-01 08:39 回覆:
No man is an island, 所以即使有這樣的gut, 也難以全然施行?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5/22 06:06

Accountability----這意涵應該是"擬量化評估"!

實物可設定"儀器尺度"以類比法度量,但是,如 : 新聞自由度;最適居城市;大學排名....等這些"抽象概念"如何"量化"比較?

要進行比較就必須設定"擬量化"(quasi-quantitative)的元素及權重,然後才能"Accountability"!


Tomas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8-06-01 08:43 回覆:

除了擬量化,還有涉及的共同目標也很重要。

因為accountability 是一個管道,一個溝通機制,涉及的相關人是透過這個機制,要達成一個目標。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5/19 08:47

謝謝,很有意義的分享!

我也時常在思想這些字詞的精締、以及與這世代並國內外社會現象的關係...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8-06-01 08:44 回覆:
這幾個禮拜還是在想這個字。最近美國神學院發生的一些事情,也和這有關啊!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5/18 10:34
「應責交代」....謝謝您的突破!三個字都是在國外常用的,但用中文總是找不出适當的字眼,現在有了。哈哈哈....感謝並祝週末愉快!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8-06-01 08:47 回覆:
暫時想這樣的翻譯吧。不過更確切的翻譯,可能還是看上下文才能更合宜。我覺得找不到合適中文意思,因為這好像是華人文化欠缺的一個重要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