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訪肯塔基老家州立公園—--憶福斯特的民謠
2017/07/02 03:10:24瀏覽2201|回應3|推薦54

在那沒有手機, Google搜尋的年代,我們去旅遊是靠大本地圖,和在旅館拿的景點簡介,來規劃目的地之外的一些即興行程。

那個夏日週六下午,我們離開肯塔基新港鎮的客西馬尼修道院之後,不久又遇到旅程中另一個驚喜。

我們的下一個景點是離修道院約半小時車程的「肯塔基老家州立公園」(My Old Kentucky Home State Park)。

進入公園,車窗搖下,聽到不遠處傳來的熟悉樂音。讀了入口處拿到的公園簡介,才知道公園的戶外劇場那時正演出「史提芬福斯特故事」(Musical: The Stephen Foster Story)的歌舞劇。

這個歌舞劇在1959年夏季首次演出。以後年年如此,從六月到八月。我們去的那年,所訂的演出時間是週二到週日晚上八點半日落後才出場,唯獨週六是下午三點開始。我們幸運地碰上了。

「肯塔基老家州立公園」的前身是約翰羅文(John Rowan )的莊園。1795年他在離大城Louisville東南約30英哩的巴德斯鎮 (Bardstown) ,佔地1200英畝名為「聯邦小丘」(Federal Hill)的農場裡建了一棟三層樓的大宅邸。

[以上是肯塔基大學存的檔案照片]

羅文先生在19世紀的初到中期,曾擔任肯塔基的州務卿,肯州上訴法庭的法官,聯邦的眾議員和參議員;他的宅邸也成為地方政要、文藝界人士和各地來訪的達官顯貴聚集之處。

約翰羅文在1843年過世,莊園傳給子嗣。1852年,羅文家族的表親史提芬福斯特從賓州來訪。肯州內陸遍佈藍草(bluegrass,一種牧草)的起伏丘陵,莊園的農牧景觀和僱用的黑奴生活,想必給予他靈感,讓他寫成「晚安!肯塔基老家」的歌謠,這首歌和他譜寫的其他民謠一樣,很快的傳遍美國各地。

1923年,羅文的曾孫女以低價將整個莊園賣給肯塔基州政府。州政府翻修老舊宅邸,恢復其原初樣貌,將其改名為「肯塔基老家」,作為歷史景點;莊園後來在1936年成為州立公園,宅邸開放參觀,有穿著當時服裝的義工導覽解說;而那首歌謠則在1928年成為肯塔基的州歌。

[州立公園裡的福斯特雕像]

1958年,州政府在一個高大橡樹圍繞的坡地,蓋了一個露天劇院,專門用來演出歌舞劇「福斯特的故事」,演員們穿戴19世紀中期的服飾,載歌載舞的戲劇裡穿插福斯特譜寫的50多首民謠,許多都是人們熟悉的,例如「哦! 蘇珊娜」, 「康城賽馬」,「棕髮珍妮」,「班卓琴聲」,「桑梓故人」,「夢中佳人」等等,「肯塔基老家」當然是不可少的。

我們那天抵達的時候,歌舞劇已經開演十來分鐘了,劇場前的座位幾乎客滿,我們站在稍遠處的大樹下觀賞餘下部份。

天,勻淨的藍,午後的微風輕拂。舞台的佈景樸實,演員們賣力的詮釋這位美國民謠之父短暫一生(1826-1864)的事跡。觀眾們專注的欣賞著。斯情斯景,盈溢美國鄉村的悠閒從容寧和。

可是福斯特寫民謠時的實際背景,美國正醞釀並經歷蓄奴與否的對立抗爭。他筆下許多歌詞帶著黑人靈歌的韻味,連用字都類似,內容充滿懷舊憶往的鄉愁;也因此福斯特的民謠,在南北戰爭時被兵士廣為吟唱。

那些士兵也許不像黑奴那樣跨洲越海,從非洲被擄賣來到美洲,然而戰爭不管其口號多麼響亮堂皇,人卻必須離開家園,投入征戰,總是無奈。內戰1865年結束,福斯特已於前一年過世,無法再譜寫黑人脫離奴工生涯的歌謠。

福斯特不善於理財,他雖有音樂天份,寫的歌曲也很多,卻沒有顧好版權,不少歌謠成為公有創作(public domain),也因此得以流傳到世界各地。我們在中、小學時的音樂課,就唱了好些他的歌,上述的那幾首之外,還有「老黑爵」,「馬撒(主人)長眠黃泉」,等。

年幼或年少時唱那些歌,完全無法意會歌詞表達的滄桑與惆悵。

還記得高中參加合唱團,曾經唱過[桑梓故人](Old Folks at Home),但用的是詩人李叔同填入的歌詞,歌名也改成「夢」,開首的字句是:「哀遊子煢煢其無依兮  在天之涯   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   時恍惚以魂馳。。。月落烏啼   夢影依稀   往事知不知   泊半生哀樂之長逝兮   感親之恩其永垂。」

青春的十六、七歲,如何能唱出歌詞的意境呢?

「老黑爵」也是。初中音樂課的老師教我們中、英文歌詞。字句簡單,容易上口。可是,花漾年華,朋友成群,如何能感受:「時光飛逝  快樂青春轉眼過 老友盡去  永離凡塵赴天國  四顧茫然  殘燭餘年惟寂寞 只聽到老友慇懃呼喚老黑爵。。。」

即使那個夏天,與先生,帶著健朗的爸媽和活潑的稚子,在到訪的州立公園,無預期的得以聆聽福斯特的那些歌謠,我還是沒能全然體會。

而今,回顧,想到爸爸過世之前,他的老友已一個個凋零而去,「老黑爵」的心境,我從爸爸落寞的眼神裡感知了。

「桑梓故人」,另一個歌名是「史瓦尼河」(Swanee River),因為歌詞裡重複提到懷念家鄉的那道河流:「回想起故鄉史瓦尼河邊  青青草原  父母的容顏浮在眼前  牽引我思鄉情   想到那故鄉史瓦尼河邊  心中甜蜜  兄弟和姊妹談天說地  笑聲猶在耳際。。。」

沒想到我現居的弗羅里達州有一條名為Suwannee 的大河,源於北面喬治亞州,流經弗州北部而注入墨西哥灣,州議會遂於1935年以這首為州歌。

昔日唱這首歌時,哪想到自己會來到福斯特的國家,居住的年歲已超過待在故鄉的時光。故鄉沒有的史瓦尼河,在他鄉居然有。

福斯特最後一首歌「夢中佳人」(Beautiful Dreamer),也是我高中音樂課學的。

這首他1862年初次譜寫,卻在過世之後才出版的歌,其意境似乎超脫情歌,帶有告別塵世,對新天地的嚮往與盼望;而深入細究,這樣的期盼,好似也隱約浮現於他之前的一些作品。若是如此,主持他葬禮的牧師所說的:「我們相信,福斯特弟兄現已加入那永無止息的頌讚行列了!」就是對這位美國民謠之父最好的註記。

PS:文章裡的照片取自網路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105606636

 回應文章

小河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12 02:08
他的音樂質樸,因而雋永!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7-08-14 08:55 回覆:
是的,而且曲調簡單明朗,聽過,就好像印在腦海裡。

Charles L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7/04 17:45

謝謝分享Foster的資訊,他的民謠是我了解美國的開始,第一首歌是Old Black Joe,我都還記得當時音樂老師介紹這首歌時的模樣,和那段"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歲月。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7-07-13 23:33 回覆:

他的民謠,也是學習英文的材料,歌詞用字簡單,曲調容易記住。

我還記得去州立公園時,兒子們跟著唱'康城賽馬','嘟啦,嘟啦'的唱個不停。


旭日初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7/02 15:13

我也是在青少年聽過老黑爵這首歌,雖當時不能完全體會歌詞意境,但唱時還真感覺到有點悲傷的味道。

很久未聽到這首歌了,現在看這首歌的詞,不正是我們這時的心境嗎?

以前的中文歌詞寫得真是好!!!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7-07-04 09:45 回覆:

的確以前的歌謠,文句很優雅,即使是翻譯的,也看出譯者的用心。

不曉得現在的小孩都唱什麼歌?

我們童年時唱的歌,現在回想,歌詞都有些'沈重'。憶兒時'也是其中一首。

褔斯特的民謠,歌詞偏於感傷,道盡人世悲歡,可是曲調往往是輕快的二節拍旋律,很容易就在腦海裡迴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