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0 07:48:34瀏覽775|回應2|推薦5 | |
近日馬總統在88水災的相關言行舉措上,遭到諸多的批評。追究這些受嚴厲檢討的失言與失策行為的根源,可歸納成兩點:
1. 現行雙首長制的滯礙難行 2. 馬總統警小慎微,循規蹈矩,親力親為的個性。 馬總統上任以來,一直強調要貫徹雙首長制,國防,外交,兩岸,由總統主導,其他的,行政院長負責。在個性方面,馬總統曾經被批評是一個「法匠」,太拘泥於法令的傳統框架。另外,馬總統有個綽號,叫「馬更正」,用來形容他對細節的挑剔,以及遇事好親力親為的個性。而大家耳熟能詳的形容詞:不沾鍋,也是描述馬總統循規蹈矩的特質。上述的兩個因素:制度與個性,相互作用,造成了大多數88水災的馬式失誤。 馬總統的第一個失言事件,發生在災後的第二天,提出要檢討氣象局的雨量預報失準。這個發言,曝露出馬總統身邊沒有適當的幕僚群來提供氣象預報困難度的資訊。總統發言後,許多專家對雨量預報的低精確性,提出解釋。馬總統的話,被當成了卸責的托詞。現行的【總統-行政院長】雙首長制,讓馬總統成了一個沒有直接幕僚團隊的總統。總統府的編制,就是秘書長和副秘書長,其他都是事務性人員。所有的技術性幕僚,都在行政院。然而馬總統謹守他理想中的府院(總統府-行政院)分際,不願直接運用行政院的資源。 馬總統的第二件的失誤,是打電話給各縣市長要求支援救災器具。這又讓人認為馬總統不知運用中央可動用的國軍資源,反而退而求其次,求援於地方政府。馬總統當時可能還是認為,根據雙首長制及現有的法令, 救災的中央指揮權在行政院,他應從旁協助。 第三件事端,也可能是最大的失誤,是在面對外文記者尖銳的問題時,以英語回答時稱他們:they (小林村住戶)沒有及時撤離,才釀成巨大傷亡。他的說法技術上有其道理,但是政治上是個大地雷。小林村沒有撤離,是多層面機制上的疏失。撤離指令如何下達與執行,這其中有許多的環節要檢討。但是馬總統的說法,卻很容易被認為是把責任都丟給了災民。關於這個嚴重的言辭不當,只能說,馬總統是對自己的英文能力高估了。外交辭令,通常避免用你我他等主詞,以免升高對立。英文裡,有個避免 finger-pointing 的說法,也就是不要把食指對著別人。馬總統的英文有一定的造詣,但是永遠不及以英語為母語的記者。馬總統的中文政治語彙,絕對高於他自己的英文政治語彙,也絕對大大的高於外文記者的中文政治語彙。為什麼要陷自己於不利的狀況中呢?我想可能是馬總統認為自己用英文表達,不假手傳譯,最能準確無誤的闡明自己的想法。在此建議,一方面為了減少類似的事件,另一方面為了維持國格,在公開場合,馬總統以台灣最通行的語言:漢語普通話,來與外籍人士交流。在私下聚會,可以不受拘束。這事件也凸顯了馬總統身邊沒有幕僚,讓馬總統成了一人政府。如果馬總統帶著幕僚視察災區,這種不懷善意突襲式的挑釁,大可由幕僚來應付。 我們不期待馬總統能夠徹頭徹尾的改變個人行事風格。他的這種人格特質,在其他的情況,也會起一種正面的效應。但是我們期待,中央政府的現行體制,必須有所調整。現今的一人總統府外加上行政院超級團隊的雙首長制已經是滯礙難行了。雙首長制的基礎非常薄弱。馬總統經人民直接選出,以超過6成的得票率當選,是現今擁有全國最高民意加持的元首,卻躲在一個沒經過直選或立法院同意,完全沒有民意支撐的行政院長背後執政。這種雙首長制,合乎比例原則嗎?這樣的組合,也讓一般對所謂的雙首長制陌生的人所無法理解。外籍記者,追著馬總統跑,卻根本忽視劉院長,也是因為對這種體制的全然無知。這種畸形體制,所形成的弱勢總統的景像,讓人不得不感覺總統總是瞻前顧後,進退失據。馬總統在回答記者對他的領導力的質疑時,表示他做的很多事,大家不一定看的到。這就指明馬總統的執政,對人民而言,缺乏透明度。人民選出總統,當然希望看得到總統如何經世濟民,當然不希望看到總統只現身一些頒獎表揚,追思悼念的場合。再者,這種政體,有時也會造成行政院各級官員的無所適從。行政院長官的指令要執行,但是總統的心意是不是也要揣測一番呢?畢竟,任何行政院的施政,不論總統有無直接掌控,總統都要負起最終的責任。總統要負很大的責任,但是可運用的資源卻非常有限。承平時期,這樣的制度還勉強可以運作,但是偶發狀況與非常時期,這種脫線的體制就無法及時全力應變了。憲法裡,對雙首長制的憲政體制是保留了彈性的。1997年修憲後的兩任總統,都將雙首長制毫無保留得推向總統制。其間,並無違憲與否的爭議。前兩任總統,其實已經樹立了憲政慣例。馬總統,何不循這已有的憲政範例來執政?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