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9 10:43:32瀏覽487|回應0|推薦1 | |
抗戰勝利後,我們舉家遷往南京,父親在中央政府任職,我們在南京住了三年多。我在南京讀過一年小學,直到一九四九年我們被趕到台灣。 「開什麼玩笑,我讀的是貴賓小學,學校規定穿皮鞋、校服、還要打領帶……。」 「什麼是貴族?」有一位同學問。 「貴族就是家裡很有錢的意思。」 其實我也不知道「貴族」是什麼意思,來台灣後我跟姐姐讀瑞芳國小。那時一般台灣百姓生活很窮困,同學幾乎都打赤腳,教室也很簡陋。我的南京經驗常常讓同學聽得目瞪口呆。 「南京是六朝古都………」 「那六朝?」有位同學問。 「有明朝還有……還有……我也記不得了。」 從小學到大學,南京記憶一直是我吹牛的體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七歲是我有記憶的開始,從南京到瑞芳,反差太大,南京是繁華的大都市,瑞芳是產煤、產金的山中小鎮,反差強化了我對南京的懷念。 「雨花台、玄武廟、明孝陵、莫愁湖我都去過,最好玩的是雨花台,路邊很多人賣雨花石,比較漂亮的會用一個小瓷盆盛起來,盆中放些清水,有些小販賣小鏟子,很多人買了鏟子自已去挖石頭………。」 「你們知道嗎?雨花台的另外一面是刑場,是槍斃犯人的地方。」 到了高中,「南京記憶」依然是我在同學中建立聲望地位的重要武器,一談到南京總是一大群同學聚精會神地聽我講話,當然許多內容已經不是我個人記憶而是書中看來的。 同學為什麼對南京那麼好奇?因為在台灣「南京」兩字隨處可見,「南京板鴨」、「南六京大蘿蔔」、「首都南京」、「南京東路」、「正宗南京西服」,無論教科書、商店招牌、廣告、國民黨的宣傳品,「南京」兩字天天可見。 一直到長大我才瞭解,多少外省人跟我們一樣,跟著國民政府從南京遷來台灣。勝利後「還都」南京是何等榮耀的盛事,南京本來就是大城市,瞬間中央政府還都了,大批的公務員、商人在南京定居,南京似乎瞬間恢復了昔日的風華。多數人以為天下太平了,從此會有好日子了。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僅僅三年,國民黨在內戰失敗後倉皇撤離………。但是南京記憶混雜了悔恨、思念、迷惑,形成了許多外省人的南京情結。蔣介石在台灣整軍駐武夢想反攻大陸,當時許多同學的作文結語是「明年我們的國旗飄揚在南京的城樓上。」 兩蔣時代台灣推動愛國歌曲,有一首「鐘山春」非常流行,歌詞是: 「巍巍的鐘山,巍巍的鐘山,龍蟠虎踞石頭城,龍蟠虎踞石頭城,啊..畫樑上呢喃的乳燕,柳蔭中穿梭的流鶯,一片煙漫無邊的風景,裝點出江南新春。 巍巍的鐘山,巍巍的鐘山,龍蟠虎踞石頭城,龍蟠虎踞石頭城,啊..莫向那秦淮煙柳,不管那六朝金粉,大家努力向前程,看草色青青,聽江濤聲聲起來,共燃起大地的光明!」 在兩蔣時代「鐘山春」是一首最容易引起共鳴的歌曲,旋律悠揚而略帶雄壯,台上演唱這首歌時經常引起台下聽眾的共鳴,甚至最後變成大合唱。南京對當年老一輩的外省人而言,有太多的懷念,南京是許多人的故鄉,或第二故鄉,南京是他們心中永遠的首都,是他們逐夢的地方,也是他們的傷心地。 一九九一年我「潛赴」南京,那是台灣對大陸還採取「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台灣人偷蹓到大陸是「潛赴匪區」,是有罪的,但是我無法壓抑我對南京的思念,還是去了。 當時我們住在南京唯一的豪華酒店──金陵酒店,住了三天,遍遊記憶中的風景區,發覺中山陵變小了,雨花台不認得了,我們在中山北路的小洋樓不見了。南京變了,南京不再是記憶裡朝思暮想的樂園,南京的天空終日灰濛濛,到了黃昏,整個城的居民大多燒煤球,空氣中充滿了嗆鼻的煤煙味,令人窒息。 我忍不住問南京的朋友南京到底怎麼了?朋友說因為南京政府是國民黨的首都,所以故意延宕南京的建設,我立刻抗議道:「南京是國民黨的首都,也是六朝的古都,也是太平天國的都城………」。 多年來史學家一直討論南京適不適合建都,建都問題又扯到「金陵王氣」,王氣是封建迷信的說法,建都原因複雜,建都南京的王朝都不能維持太久是事實,但是不停地有人要在南京建都也是事實。除了地理位置外,南京也代表了江南秀麗、婉約、柔美的文化特色,尤其魏晉以後,北方士族大舉南遷,與當地吳人通婚的結果,既延續了中原文化,又豐富了吳文化的內涵。南京成了許多英雄豪傑的舞台,南京也是許多才子佳人流連的樂園,多少詩人雅士在此徘徊、吟唱,多少白髮老人在此話天寶遺事。 第一次南京之行令人傷感,夢中的故鄉,金碧輝煌的故鄉變成了破落戶,王謝府邸的燕子不知飛向何處,但是我確定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一般百姓個個愁容滿面,衣衫不整。天哪!我夢中的南京變成破落戶了。 二○○八年有一個機緣又到南京,一下飛機就嚇我一跳,這不是我小時記憶中的南京,也不是十幾年前令我心碎的南京。南京不但恢復了昔日繁華,而且超越了昔日繁華,路上車水馬龍,高樓節次鄰比,年青人朝氣勃勃,老年人安祥自在。 後來我又接連去過南京幾回,我才發覺南京的建設真不得了,僅交通一項,就完成了全方位、立體化、多元化的大部份工程,鐵路、公路、水運、空運。南京高鐵站是亞洲最大的鐵路樞紐中心。 南京工業在原有的基礎上又發展了電子、石化、汽車製造、鋼鐵。南京被列為全國綜合實力五十強中的第五名。 二○一○年南京總產值已達8502.6億元人民幣,城市人口人均收入為28,312元,鄉村為11,128元。 南京政府現在又致力於產業轉型,除提昇電子、石化、汽車、鋼鐵之自動化外,更鼓勵發展服務業、物流業、金融、旅遊業、文化創意等。南京野心勃勃,南京志比天高,南京是一個夢幻的城市。 在近代,歷史的南京最重要的一頁,應該是民國十六年(1927)年北伐完成後,國民政府建都南京,一直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的十年。十年以南京上千年的歷史而言是很短,但這十年對近代中國卻十分重要。今天兩岸和平了,內戰結束了,我們理性地回顧這十年,大家應該給予新的評價,這十年國民政府仿照西方民主國家組織了粗具現代化的中央政府,統一貨幣,統一稅收,政府由軍閥混戰時期的連年赤字轉為有盈餘,政府有力量從事政設,增加軍備。這十年中央建立了戶政制度,使中國人民與政府之間建立了初步聯結。這十年推動了兵役制度,在抗戰時期徵集到了壹仟萬兵源,中國人得以血肉之軀對抗日本現代化武器而不致亡國…………。這一切都是在南京政府完成的。 至於談到歷史南京,總是離不開六朝金粉、秦淮風月,但是我們似乎忽略了中華民國政府曾在此建都。當歷史發展到一笑泯恩仇,當歷史發長到兩岸經貿文化來往如此密切,當中國已經和平崛起,我們應該有度量的正式對國民政府在南京的作為,無論功過,對國民黨的南京政府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扮演的角色重新評估。而國民政府在南京留下了那麼多值得紀念的舊址,這不也是南京重要的資產,南京應該珍惜、應該善加利用。 此外國民政府撤離南京時雖帶走了大量國府檔案,但是也遺留了不少在南京,未能運台,這些珍貴資料大都存放在南京二館,這些資料可以補台灣國府資料之不足。南京的總統府、行政院各部會的舊址,更是珍貴無比,既有學術價值又有觀光價值,所以我不但呼籲南京政府善加利用這些歷史資產,同時更呼籲南京政府向台灣當局索取全部國府檔案,加上南京原有檔案,讓全部國府檔案「還都」南京,讓南京變成一個研究國民政府這段歷史的中心。讓南京的風華不止是歷史的,不止是旅遊的,同時也是學術的。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