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專訪《財富》雜誌攝影總監
2006/05/01 00:02:07瀏覽495|回應0|推薦0

談財經雜誌的攝影報導

2006.4.25


美國《財富》雜誌(FORTUNE)目前在圖片使用和版面設計引導著世界財經類雜誌視覺報導的潮流。同時還是美國新聞雜誌攝影報導的開拓者和實驗者,該雜誌在一定程度上正引領著美國新聞雜誌圖片使用的潮流。

美國《財富》雜誌的攝影總監米雪兒‧瑪克娜莉(Michele F. McNaily)女士曾任荷蘭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新聞攝影比賽(荷賽)評委,美國新聞攝影比賽(POY)和全美圖片編輯和版面設計比賽的評委,荷蘭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大師講習班教師,美國六所大學新聞攝影兼職教授,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尤金‧史密斯基金會(Eugene Smith Foundation, ICP)推薦委員會委員。

1)財經類雜誌的攝影報導
記者:本世紀來,中國的財經類媒體崛起,成為了中國傳媒領域的熱點,出現了很多報紙雜誌。實際上不僅是中國媒體,美國的媒體也在爭奪著這個新興的市場。美國《商業週刊》中文版已經出版了好些年了,你們《財富》雜誌的中文版也已上市,這些媒介需要大量的圖片。但是多年以來在中國的新聞攝影界形成了一種看法,認為經濟新聞難拍,許多攝影師也對經濟類新聞感到無從下手,您作為目前引導著世界財經類雜誌視覺報導先驅的美國《財富》雜誌圖片總監,對他們有些什麼建議?

瑪克娜莉:我非常驚訝,為什麼有那麼攝影師不喜歡拍經濟新聞。的確經濟新聞是很難拍的,這是一個挑戰。如果拍上了,照片將會讓人驚歎。

實際上,經濟報導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關係,經濟也是最重要新聞。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份報紙的首頁上都是關於經濟的報導。美國那些大公司都在走下坡路,老闆們利用各種途徑斂錢,華爾街正在滑向「廁所」。華爾街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美國的經濟在下降,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怎麼能夠看到這樣的現象還說經濟新聞報導難拍呢?我想,如果有人這麼認為,那是因為他們缺乏想像力。對說這些話的人,我非常希望能他們能有機會看看我們那些很好地展示經濟新聞的好照片。

網路行業是這兒年的報導熱點,但很難用攝影來表現,我們做過一個關於網路的圖片報導,第一張是伺服器的外觀,然後有網路購物者,員警透過網路在調查虐待兒童的案件以及表現電子郵件的照片,當然圖片的光影都很講究,很有意思。再比如一次雜誌決定用比爾‧蓋茨上封面,事實上人們都知道比爾‧蓋茨長得什麼樣,人們也已經厭倦了看他的那張臉了,最終我們選擇了在那一期的封面上使用了從他背面拍攝的坐在電腦前的影像。


對「911事件」的報導,我們的封面也與其他雜誌不一樣,所有的新聞週刊都用了大樓倒塌的照片,而我們的照片是:一個人掩鼻從街上走過,街上雜亂的廢紙上的內容都是有關經濟的。我相信我們的報導適合我們的讀者,這個封面在美國的一次評選中獲獎。我們的一個圖片編輯,從辦公室的窗戶拍下了世貿大廈倒塌的過程,雜誌上則按時間上倒過來的次序發了多張照片,同樣,我們花了一天時間拍攝人們對此的各種各樣反應,後來報導重點又放在人們回到工作職位上,我們試圖描述「911事件」對人的生活狀態的改變。

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題材不可以從經濟方面來報導。比如關於愛滋病的,我們做這樣的圖片報導,是因為1/4的勞動力可能因愛滋病而喪失。只要可以跟經濟生活有關係的事件,都可以在我們的雜誌到報導,即便是宗教這樣的題材我們也可以從經濟方面來報導。我相信您找不到哪一個題材不能從經濟角度來報導。

對於編輯來說,讓記者去拍一張頭像,那是不夠的,肖像在報刊上不能僅僅只是一個頭像。我到《財富》雜誌後,曾做了一組關於肖像的報導,主人公或是想法斂財的大老闆,或是股票、債券的交易者,或是財政部長,或者CEO和總裁們。我的做法是把他們從辦公桌後弄出來,讓他們到外面去,讓他們回家,跟狗、跟貓、跟孩子們在一起拍攝。我也用一些擺拍的照片,還對表現細節的照片感興趣。我非常喜歡照片中的光影效果和動態的表現,這些細節對表現整個故事很實用。

2)攝影報導在財經媒體中的地位和作用
瑪克娜莉:攝影對《財富》雜誌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環。我們雜誌任何一個報導都不可能占很多版面,除非它有好的照片。同樣,一般報導如果沒有好照片,它的文字就可能上不了版面了,我們所有的從業人員都理解這一點。圖片在《財富》的版面上佔有
60%的篇幅,我們試圖在每一頁上用一張照片。每份刊物都希望擁有《財富》的讀者群,因為這樣的讀者群是廣告商感興趣的,他們有很好的購買力。我們了解讀者喜歡看圖片,當然是指好圖片,在這點上廣告商和讀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差別,這二年經濟發展延緩,廣告的投放下降,《財富》雜誌的廣告下降度較其他財經雜誌少,廣告商願意在《財富》刊登廣告就是因為我們在視覺和圖像方面做得比其他專業週刊好。


3)攝影總監的職責
記者:這二年來中國的中國的雜誌紛紛設立的攝影總監,作為一位資深的攝影總監,您能介紹一下攝影總監的工作職責具體是什麼?作為圖片總監,您在《財富》雜誌的編輯過程、圖片使用發揮什麼作用?

馬克娜莉:我負責雜誌所有照片。我們每週有大大小小的編前會,每天上午還有一個全體編輯參加的例會,討論報導內容,我需要參加所有的編輯會,我必須了解將要報導的所有內容,了解哪一個報導是最重要的,我為雜誌的每一個報導指派圖片編輯,給各報導挑選照片,以及對辦事設計等問題提出我的建議,他們向我報告每個報導是怎樣被攝影所表現的,我知道有多少報導的攝影工作已經完成了,是怎樣完成的。對於攝影在報導中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表現,紀實的、攝影室的或者其他方法,版面上使用什麼樣的照片,黑白的、彩色的或者一次成像技術的,我有最終的決定權。我們雜誌不雇用固定的攝影師,所有攝影師都是自由撰稿人,所以我要負責選用、管理攝影師。我負責攝影方面的預算與消費,決定怎樣去花錢,花多少錢。如果某個專題或文章有可能成為封面報 導、專題報導或是主要報導內容時,我會更多的參與進來。


我的手下有10個圖片編輯:每個圖片編輯負責一個報導題目,就像是在編輯部裡做攝影比賽,他們有權自己選擇用什麼樣的攝影師,可以決定用黑白或彩色的照片,可以用各種手法來表現他們的題目。我們雇用各種各樣的攝影師,比如那些專長於拍風光的攝影師,我們可能用他來拍垃圾場。《財富》雜誌有4個人需要參加所有的編輯會議,他們是總編輯,執行主編,藝術總監和我。我們雜誌的結構是總編輯、執行總編、藝術總監、圖片總監負責製作。而我的職務是提出攝影報導的想法,向主編推薦哪些是好照片,哪些是不好的照片。我們4人對雜誌的視覺影像都有影響力。

此外,我要從雜誌的整體來考慮,最主要的不是考慮我喜歡什麼,而是我們的雜誌需要什麼,因而我不能保證用多少人物肖像,用多少工業攝影,或者某些特定的表現方式。如果一期中我們已經有4個報導用肖像攝影的方式來表現,那麼其他的報導就會考慮用其他方式。


4)圖片編輯和《財富》雜誌的圖片編輯
記者:作為攝影總監,您對手下的圖片編輯有什麼要求?圖片編輯需要有什麼樣的工作背景才可能為《財富》工作?  

瑪克娜莉:《財富》目前有圖片編輯10人(藝術編輯12人,文字編輯24人)。他們第一必須具有看照片的天分,第二要有與被採訪對象溝通的能力和策劃能力,能給攝影師提供拍攝建議,第三要懂得版式設計。圖片編輯要幫助攝影師進入拍攝現場,負責分管欄目的圖片及參與版式設計,編輯與圖片相關的文字,包括給圖片寫說明、起標題。


我們的圖片編輯,一般情況下要求有5年以上的圖片編輯從業經驗。當然,我也聘用過大學剛畢業的人,訓練他們成為我們的圖片編輯,但他必須來自較好的院校。我希望我的圖片編輯有不同的工作背景,如他們有的曾是專業攝影刊物的編輯,有的是做過新聞的圖片編輯,還有的曾做過出版社的圖片編輯。

記者:圖片編輯需要有攝影師的工作經歷嗎?您認為做過攝影師的人是否更容易成為好的圖片編輯?

瑪克娜莉:我沒有做過攝影師。但我接觸過曾做過攝影師後來又做了圖片編輯的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看其他攝影師的照片時,可能會用自己拍照片時的經驗和想法來看別 的攝影師的照片,這樣就有了局限性,一些攝影師改任圖片編輯後做得很失敗。當然也有做過攝影師後來成為好圖片編輯的人,但很少。目前美國主流的報刊的攝影總監幾乎都是女性,而且她們沒有做攝影師的經歷,《時代週刊》、《紐約時報》、《紐約時報週末雜誌》、《新聞週刊》、《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等等攝影總監都是女性,對圖片編輯與對攝影師的知識結構要求是不一樣的,圖片編輯要知道許多攝影以外的知識。

記者:您說《財富》的文字報導如果沒有好圖片就上不了版,不會登,那麼,文字記者和圖片編輯對一個選題一定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這種協作是如何進行的呢?


瑪克娜莉:圖片編輯要跟記者和版面編輯交流,記者會向圖片編輯解釋報導內容是什麼,怎麼一回事,如何去做等。很多時候攝影師是跟記者一塊行動的。圖片編輯要幫助攝影師建立拍攝管道,聯繫拍攝機會。一個報導的形成是非常複雜的過程,在圖片編輯和文字記者、版面編輯的交流中不斷變化,直至成形。圖片編輯跟攝影師的共同工作,就是必須確保文章使用的圖片是在向讀者講述一個視覺上的故事,必須提供資訊,它不能成為版面的裝飾品,讓讀者只是覺得好看而已。

記者:您是如何挑選照片的,您評選好照片的標準是什麼?《財富》刊登照片的標準是什麼?

瑪克娜莉:圖片編輯看攝影師所有的照片,挑選後再拿給我看,我用10秒鐘就可看一頁的小樣,並確定哪張照片可用,因為我看照片已有25年了。決定用那張圖片時要考慮因素有100個。簡單地說第一,它對報導是否適合,挑選出的照片應該就是我們報導所需要的資訊:第二,它是一張好照片,舉個例子,我們攝影師為一位CEO拍照時,場景選擇了他家中的旋轉樓梯,在拍攝中碰巧一隻貓從樓梯上下來,攝影師拍上了,那隻貓的出現讓這張照片成為非常獨特的瞬間,一張優秀的人物肖像照片和一張一般的照片差別就在照片中有沒有這隻貓。

一張好照片要包括三層面:一是具有社會性,有傳播的意義;二是在心理層面上能讓讀者交流;三是照片在技術方面要有美學標準,要有好的構圖、用光和影像。對於一個重點報導,需要選擇一張醒目的、有視覺衝擊力,能一下就抓住讀者的目光的照片作為打頭照片,其次還要讓讀者看了後就想知道出了什麼事,引導讀者來閱讀相關的文字圖片報導;最後是視覺符號豐富,以吸引讀者花時間把照片讀下來。但如果有的照片,雖然是好照片,與我們所報導的事件沒有關係,對我們的雜誌沒有意義,我們則不會選用。


記者:《財富》的版式是怎麼決定?你怎樣處理照片,怎樣確定圖片在版面上的大小和位置? 

瑪克娜莉:版面安排要有順序,符合閱讀的邏輯關係,否則會讓讀者看得很累。所以設計版式語言要有利展示所報導的內容,我們對版式的把握是在這個層面上。

在版面上照片與文字、標題的排放位置有一些規則,如將最吸引人的照片放大。一張人物肖像旁邊就不要再放一張人物的全身照片;一張近拍的大頭像,頭已經很大了,在版面上就不要放的太大了。此外,如有張長橫片就可以放在版面的下部,有天空的照片就應放在上面,這只是一般的規則。還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在我們的雜誌,標題、照片、文字等各方面的因素在版式設計上必須是一個整體,這是我們雜誌用了75年時間建立起來的觀念。

在做版式之前,我會讓圖片編輯、文字編輯和美編共同交流,他們會根據圖片和文字等諸多因素來確定版式。此外,藝術總監也要與藝術編輯們設計出他們認為好的版式。每一個版面,美編都要做出與出版時大小一樣的不同的版式,並將它們掛在會議室的牆上,每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由主編決定。這樣的爭論常常一直到大樣送印廠時才算結束。為此我也經常與主編爭論,他說我是個革命者。的確,工作中我的美學觀念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雜誌的內容總是在變,讀者的觀念在變,版式語言當然也應不斷地更新。 

記者:《財富》雜誌並不是依靠很強的色彩來搶眼,版面很素雅,你們在色彩運用的整體把握上有什麼規律可循嗎?


瑪克娜莉:我們在色彩上用得很謹慎,一般多以黑白灰為主,其他的色彩選定也有限制。我們多採用白色,也就是留白。在色彩的運用上,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封面的主色與照片的主色調和導讀字體的大小、位置、色彩等因素間有正確的整體把握。

記者:中國傳統的版面設計理論認為認為留白是浪費版面,你怎麼看?

瑪克娜莉:留白在版面上有兩個作用:一是幫助讀者目光的移動,就是如何看。另一是將最重要的內容凸現出來,便於讀者更好地閱讀照片。雜誌的編輯可以把你提倡、反對的資訊用版式反映出來。留白在版面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有關《財富》的封面照片
瑪克娜莉:封面照片的內容是由當期一個最主要報導決定的,當我知道決定將某件事情作封面報導時,就會更多地參與進去。我會告訴圖片編輯,我們的哪個簽約攝影師可能適合做此報導,並會與他們討論很多東西,包括報導的內容是什麼,包括影像的表現手法,甚至包括封面上的字體如何安排。99%封面照片是專門為我們的封面去拍攝的。我會告訴攝影師,這個影像可能是什麼樣子,封面上的字體大約在什麼地方,甚至封面的整體效果是什麼樣子。等照片出來時,再來看照片是不是跟我們想像的一致。

記者:每期的圖片專題是獨立的,還是跟封面報導或雜誌其他內容相關聯?

瑪克娜莉:圖片專題是一個獨立的報導,不一定要跟封面報導配合,可以完全獨立存在。圖片故事報導的題材是從我們攝影部門產生的,圖片故事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在這個雜誌中是視覺性的新聞報導。我唯一能記起的過去3年中的一次圖片故事跟封面報導相結合是《財富》雜誌每年都評選的全球500強的內容。 

記者:雜誌封面的好壞和銷售的多與少有關係嗎? 

瑪克娜莉:我們每個星期都從銷售點獲取回饋資訊。經濟類雜誌銷售量與封面照片的好與壞沒有太大的關係的,因為這麼多年來雜誌已有了相對固定的讀者群。與銷售量關係較大的是專題報導的內容。 

6)財富雜誌攝影報導的特色與其他財經雜誌的區別

記:你能介紹一下《財富》雜誌攝影報導的特色嗎?

瑪克娜莉:剛剛我已經提到附雜誌人物照片拍攝手法豐富多樣,是我們最大的特色。《財富》的另一個特色是專題報導和圖片故事,《財富》的圖片故事不像《生活》雜誌那樣嚴格地遵循「開始、過程、結束」的模式,我們是透過一張照片、一張照片從不同的側面來展示報導主題。 

幾前年美國經濟好的時候,我們的雜誌非常厚,每期都發表圖片故事或專題報導,可以用616頁的版面來做一個攝影報導,頁數的多少主要取決於照片的質量。我們做專題報導的起因是讀者喜歡,最後的結果是廣告商也非常喜歡這個欄目。 

在圖片專題報導中,有關細節的照片對報導一個事件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把這些照片聯繫在一起,僅有細節是不夠的。作為主打照片,或者說首頁照片,應該告訴讀者這個故事的內容,從而使其讀者對報導有一個相當全面的了解。 

《財富》雜誌的最後一頁還設有一個欄目故事關於我們雜誌早期發表過的一些經典照片。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資料室,我去查資料,從《財富》用過的照片中挑一張我認為好的照片放在這個欄目中,我原想把這些照片做成一本書,沒想到最後是在紐約國際攝影中心舉辦了一個展覽,很遺憾的是只有展覽,而沒成為一本書,這就是當時設立這個欄目的原因。這個欄目大受歡迎。有很多讀者回饋,後來我們取消了這個欄目,很多人還向我們抱怨為什麼要取消這個欄目。作為我來說,每一期我都要做些新的嘗試,使雜誌在視覺上出現新的東西。 

記者:世界上著名的財經雜誌還有《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福布斯》(Forbs)、《經濟學人》(Ecomomists),這些經濟類的報刊都有《財富》這樣的國片專欄麼?你覺得這些經濟類刊物在圖片運用方面有哪些特色? 

瑪克娜莉:我相信他們都在嘗試,但並沒有做的太好。坦率說,我不看這些雜誌,我在他們的網站上看看它們報導了什麼,做了什麼封面報導,專題報導,我不希望有什麼重大的題材它們報導了我們沒有報導。我想他們用一些肖像照片、配圖、漫畫,不做圖片故事,他們的報導相對來說比較簡短,頁碼較少,沒有給攝影報導相對的發展空間。商業報導一般只用一、二張照片。在我們時代‧生活公司(Time-Life)中,還有一份《金錢》雜誌(MONEY),它報導的對象更多是普通人,不像我們主要報導CEO之類財經界知名人物,不過據我了解即使被採訪對象是普通人,該雜誌也會讓他們在照片中感覺非常好,拍攝時會請化妝師、髮型師為被採訪對象化妝造型。 

記者:我們注意到,《財富》雜誌在選擇使用圖片時也側重於某些體裁,比如說人物肖像,而且用了許多人物的環境肖像,許多擺拍的照片,而不是現場人物肖像,這種拍攝方法在西方的媒體是否已成為一種標準的操作模式?

瑪克娜莉:是的,我們有許多擺拍的照片。擺拍的照片必須讓讀者感覺到它就是擺拍的,肖像照片就是擺拍的,我們同樣用擺拍的照片表現非常難用視覺手段來表達的資訊。不管是擺拍的還是跟拍的,各種各樣的攝影師都是可以為我們的雜誌工作的。 

記者:你認為這些也是新聞攝影嗎?還有那些使用電腦處理和合成的照片?

瑪克娜莉:我不那麼認為,它們應該屬於設計攝影或叫攝影插圖。新聞攝影是我們雜誌的一種表現手法,我們在做雜誌攝影。實際上在我的觀念中,雜誌攝影應該包括攝影的所有方面,包括紀實手法的新聞攝影,包括插圖攝影設計,包括擺拍的照片,包括觀念攝影,所有這些都可以成為雜誌攝影的一種表現手法。我們在用電子影像做出來的照片時會明確地在圖片說明中告訴讀者這是電子合成的。 

記者:雜誌攝影和報紙攝影有什麼區別? 

瑪克娜莉:我覺得雜誌攝影的所使用的攝影語言也可以出現在報紙攝影上,即使是《紐約時報》,在它們的經濟報導、時尚報導或者生活類的報導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表現手法。

7)為《財富》工作的攝影師
記者:你們照片的主要來源是靠什麼?怎樣運作?圖片的著作權歸屬是怎樣一種情況?您是怎樣處理與攝影師的關係? 

瑪克娜莉:90%是由我們的簽約攝影師拍攝的。以拍攝專題為例,我們會有很多的途徑作專題,不同的專題用不同的方法。如表現一個企業,我們會先派一個攝影記者從新聞的角度拍攝現場環境的照片。但在拍攝企業的重級量人物時,就不派新聞記者將被採訪對象拍成新聞人物,而派遣一個非常有創造力的肖像攝影師去拍人物。公司的CEO們常會說給你10分鐘,拍兩個膠捲。這些攝影師常常需要在沒有太大意思的場景下,拍出有創造力的影像。這個攝影師不僅要有影像創造力,還要有很好的與人溝通的能力,知道如何與被攝影者打交道。攝影師為了爭取到多一點的拍攝時間,要想辦法讓被拍攝的CEO明白,他的形象對他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但無論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攝影師要有能力在10分鐘之內拍攝出三種不同風格的的照片。此外,攝影師還要想到拍的照片怎樣在版面上運用,會是什麼樣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圖片編輯在攝影師拍攝前會給他提供建議。有時,我們也會先派當地的一個攝影師了解情況,再派自己的攝影師去拍攝。重要的照片大多從大城市派攝影師去完成,好的攝影師多集中於大城市。

在激烈的競爭中,能擁有優秀的攝影師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有一批好的簽約攝影師。對這些簽約攝影師,我可以一天付給他1,500美元讓他們工作;而一般的攝影師,每天付給他們的酬金是500美元,照片刊登後,我們還要再付給攝影師稿費。對於非簽約攝影師,我們使用他的照片後,為了不讓我們的競爭對手獲得這些照片,會在經濟上給與攝影師相應的補償。一個好的攝影師如果做得好,他的工資會接近圖片編輯的工資。我對雜誌使用過的照片要求我的攝影師在2個月後才可以提供給他人使用,但一般要求不提供給我們的競爭對手使用,我們所有簽約攝影師的照片無論拍的是什麼,都不能提供給我們的競爭對手。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25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