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7/04/10 18:23:55瀏覽3099|回應0|推薦0 | |
當說的都能了解,只是………做不到是我可悲的地方。
剛開始看這本書的前三個月真是牛步,很少有看書看得這麼累的,因為無法理解他要表達的內容境界,後來朋友章先生拿一本書介紹我讀後,才開始了解揚博士書中所要表達的意念,我也推薦大家可以先讀這本書【蔡志忠先生的禪說】,因為禪宗很重要的基本論述【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跟這本書內容是呼應的,也是我一直看不懂楊博士為什麼同樣一件事用了整本書80%以上來講解,因為很難用文字去完整描述,所以用各種角度去講同一件事,也就是我們被自己的念相影響。 看完一遍後腦中還是迷迷糊糊的,好像有點了解又好像甚麼都沒有,所以我才將第一遍讀完的筆記寫出來,看我以後再看的心得是不是能夠在體會,我沒有達到過揚博士所說的境界,照他書中所寫的方式來實踐,希望我也能達到愛、喜樂、平安的境界。醒覺後讓神聖的生命透過肉體來活出自己。,
我把揚博士神聖的你書中資訊整理以後,先列一個大概後面讀這本書的人比較好理解,下突圍當下的全部生命,我(虛擬的我)是由生長過程中念相創造出來的人間角色,現在要由我(虛擬的我)往最後面最終目的喜樂、愛、平安進行的過程,就是這本書要表達的,利用在(覺醒)連結到精神生命將全部生命豐富起來,才不會被念相長久以來的壞份子(萎縮體)導致生命不快樂、不完滿。 再來是因為有思考能力(一般意識)所以會多出時空概念,下圖是就算多出時空概念創造出的我(虛擬的我)如下圖也是要怎們連結到永恆,各種宗教所謂的神聖。各種用詞所在的位置是差不多的,而且各章節會常出現,要分辨清楚。
我想這跟大學裡的誠意、正心到修身很像,人類不論內在外在的追尋都是永無止境的,對內學識知識智慧是最常聽見的,外在金錢財富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有了這些真的就是快樂嗎?我喜歡這本書所說的內心的寧靜,我一直想試著讓自己成為內心寧靜,我發現我連念頭都無法抑制住,左思右想卻對於想要心無念無法達成,我想就跟讓這篇對話來說明【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飢來喫飯,睏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喫飯時不肯喫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肚子餓時吃飯,睏時睡覺,簡單明瞭。
科學理論依據,念頭是一種心理物質,有它的振動頻率跟能量,會讓細胞記憶跟經過血液系統流轉全身,情緒放大念頭(負面的居多),萎縮發作->負面情緒->恐懼->癱瘓,負面情緒->影響自律系統交感神經->緊張->心跳加快->壓力->惡性循環。所以希望能夠利用,去除我過程,正視我的存在,接受任何瞬間,減少念相來達到身心的平衡,心靈寧靜的狀態。
再來已沒有思考能力的動植物來說,為什麼他們會有著最好狀態,如植物葉子的排列來看是擷取太陽能最好的方式,天空的候鳥總是找的到南來北返的路徑,是不是存在一種我們還不了解的力量,或許是長久進化的結果,但是目前沒人能夠完整的解釋世間萬物為什麼依循自己一套的規則來生活,而那套規則在後來往往用科學來解釋時是更好的,我們人類有思考能力,當初第一套規則又是誰教世間萬物的。
書中所提及到神聖路標如下(P157-159),也是本書一直解釋的進入神聖前的說明,1.可見的,化身出來的宇宙,只是全部真實,也就是全部意識的一小部分。2.全部真實、全部意識,包含了已化現的一切,也包括了未曾化現的一切。3.已化現的一切,也就是我們感官念頭所能知覺的意識客體或對象。4.已化現的一切是未曾化現的一切透過螺旋動力,帶著意識而凝聚出的意識場。5.意識的螺旋場是宇宙最原初,最無所不在的場,連結了已創生的一切跟未曾創生的一切。6.已化現的一切,只能代表全部意識一小部分,我(虛擬我)的錯覺化生出一個不同的意識體。……….
第一卷 一、講述自己的論點,介紹各個後面章節會用到的名詞,各個名詞所在的位置,如上兩張全部的生命圖。 二、裡面有闡述因為念相的作用所以生命的萎縮跟只要專注在現在就能覺醒,不會太難的理論(每章節都會出現,不同說法)。 三、要完成連結成全部生命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生命(不是一般意識),臣服容納當下就能完成,每章也都有論述到這個觀念。 第二卷 一、腦部思考邏輯區分還是一般意識,還是念相,唯一不同是當我們能夠左右腦平衡就更能夠銜接全部生命,因為右腦是直覺腦,腦中的經驗跟學問都是想的涵蓋,而覺醒的覺跟想是一體的不同表現,覺中涵蓋想的範圍,當無想的存在後,覺就能連接到空、到無我、到一體意識, 二、這一章開始一個重要練習就是覺,平凡的注視身邊之物體,讓腦袋清空想,體驗覺,才能體會一體意識。P94-95 三、覺醒後還是可能會後退,佛教的十地也要到八次地以上才不會倒退,醒覺的人身上會散發生命場讓周遭的人得益。 四、練習在,當腦中念相出現負面念頭時,利用疑問句先幫腦袋踩煞車,別讓念相將在的境界導引回一般意識,再回到萎縮體P140-141。比較清楚的在練習在第三章P170-171,P183-184。 五、體驗在,放過一切P149-151。 第三卷 一、內心所帶來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心與意識形態的徹底轉變,讓我們醒覺,這個內在的目的,其實就是人心整體的目的,也是宇宙唯一的目的,進一步說宇宙想對自己做個觀察得到醒覺,我們是宇宙一小部分,只好跟著這個頻率轉變。 二、以個人來看,人類歷史從來沒有這麼快步調過,造成這麼大壓力跟不快樂,正因為整體和個人的層面同時有那麼大危機,這是人類覺醒最大機會。 三、面對失落創傷,看著自己發痛的心,生出一個念頭,此刻的痛心是為了全人類在承擔,自己是為全人類所帶來的集體無意識而不舒服,將個人痛苦與犧牲獻給過去、現在、未來同樣失落的人,好像我們為人間提供一個最高的供養,這種方法可以帶給我們慰藉,讓我們痛苦有一個安頓的空間。 第四卷 一、習氣,從過往經驗或認知中得到不好的體驗記憶在腦細胞中的角落,當相似事件發生後,奶中生出的負面回憶。 二、猥瑣體會靠著習氣循著腦神經迴路不斷運作,加上情緒的擴大效應,透過血液攜帶的情緒分子,將這個反映傳遞到全身,導致身體更多反應跟負面刺激,不斷重複而導致恐慌發作。心理神經免疫學的範圍。 三、面對習氣最好的方法是不抵抗它,創造一條新迴路來取代舊迴路。 四、不知道自己是誰是醒覺的第一步。 五、直覺性較強的女性,容易與大自然結合的女性黃金盛世到來。 第五卷 一、全球靈線備註一) 二、我不曾擁有的我無從失去,我擁有的一直都在,伴侶、感情等總有一天會不在,這些並不是失去,而是我從未擁有。 三、愛是人生最大的課題,有在的愛(神聖的愛)是人間任何變化也帶不走的,並非外在念頭所投射的愛,以快樂為例也是。 四、建議是以聽覺當作察覺的工具比較好,像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聽聞道,簡易練習P256。 五、消除念頭不必強加抵抗,利用新的迴路來替代,如練習關注呼吸,轉移注意力,有了新的注意目標自然念頭會減少,簡易練習P260-261。 六、人生都有最悲傷的時刻,處理方式是把握住心的每一個瞬間,將自己交付給神聖的生命,接受所有的事實不加念頭思考,容納瞬間帶來的變化,臣服現實狀況。簡易練習P291-262 七、真正的快樂不是外在發生感受,而是從內心流出的。 第六卷 我們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身體或細胞的聰明智慧,不受神經制約或限制,也不受時空限制,每一個細胞都有記憶(細胞記憶),這些現象不是透過神經來轉達,這些資訊不受時空限制,與整體相連而不可分,自然分不出先後順序同時存在。 生命混亂無序的表面,只是反映一個更深的規律,是我們人類觀察不到的,也無法用因果論來分析,無法用人類邏輯等概念來分析,跳脫時空觀念的整體。 醒覺式的呼吸自然帶動能量的小宇宙,就像一個門戶通往宇宙,透過呼吸共振到生命內在,注意力放在呼吸,醒覺的呼吸自然不可能有念頭。簡易呼吸練習P360-363
奢中提及得道聖人:釋迦牟尼佛陀(BC565-BC486)、虛雲和尚(AD1846-1959)、耶穌(AD1-30)、老子李聃(BC571-BC471)、巴巴大師(AD1926-2011)、趙州從諗禪師(AD778-897)
書中所提到跟一般我們常聽到理解不同之處: 一、全部的生命是我們天生就有的,不需要透過修行、打坐等修練才能獲得,只要專注【在】,專注每一個瞬間就能獲得。 二、一體意識、永恆的生命不是在外在,而是與每一個人全部生命連結,只要覺醒後連結全部生命,就能跟永恆生命接軌,永恆生命也是佛性、上帝等稱謂。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