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6 09:52:12瀏覽1517|回應13|推薦84 | |
安定門是西安城牆的西門,位置接近隋大興城、唐長安城皇城的順義門,城上建有箭樓、城樓,為四門中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瓮城內有清康熙年間所鑿的甜水井一口。 前些年聽一個朋友說起在他在大陸旅遊的趣聞,他說有次從北京搭飛機去西安,飛機從滑行到起飛很久後,機身也很平穩了,還是沒看到空中小姐來講解如何穿救生衣的方法…..他心想飛機在滑行開始,通常不是都會告知救生衣放置的地方,以及緊急出口的位置,然後空姐會示範如何穿救生衣,如何戴氧氣罩等等。朋友越等越納悶。 「小姐,妳們這班機怎沒有告知救生衣的位置和示範救生衣的穿法呢」朋友忍不住找了個空中小姐問。 「先生…請問你,從北京到西安有經過海嗎?」空中小姐有些不耐煩的回說。 「喔…嗯…是沒有…」朋友懦懦的說 「那不就對了嗎…」空中小姐邊走邊說,還拉長尾音。 現在換我登上從北京飛往西安的班機了,這次中國國航的空姐很盡職的示範救生衣的除穿法,以及氧氣罩的用法,雖然從北京飛往西安沒有經過海。只有經過黃土高原漫漫的黃沙…
西安城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名長樂門、安定門、永寧門和安遠門,門外均築瓮城。每座門分為三重三樓,由外向內,分別是閘樓、箭樓和正樓。除南門箭樓外,其餘各樓下都設拱形門洞,門洞高、寬各6米,深19.5米。正樓為重樓,面闊七間,進深二間,高36米,三層檐歇山頂,周圍有迴廊。箭樓面闊十一間,進深二間,高33.4米,單檐歇山頂。箭樓的正面設四層箭窗,每層12孔,左右兩面各三層,每層3孔,利於射擊。
西安城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城區,是明朝初年在唐長安城皇城的基礎上建造起來的。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補,形成嚴密的防禦體系,是中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城牆,周長13.75公里,是中世紀後期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1961年,西安城牆是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唐朝末年遷都至洛陽後,原來的都城唐長安城也被拆毀了大半。今天西安城垣修築始於明初。洪武三年(1370年)起,開始興建西安城牆。城牆修建時,西、南兩面在原唐長安城皇城的基礎上增修加長而成,東牆和北牆進行了新建。整個建設歷時八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基本完工。 此後隆慶二年(1568年),在牆頂和外壁面砌造了青磚。明末崇禎九年(1636年),陝西巡撫孫傳庭為防備李自成進攻,修建了四門的「瓮城」。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克西安,次年(1644年)在此稱帝,國號大順。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對西安城牆進行過十二次補修。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工程,將包牆增厚,鋪設海墁(城牆上地面的地磚),並增修排水道等,大大增強了西安城的防禦能力。
城牆構築布局完全從軍事目的出發。西安城牆為東西向長方形,東牆長2590米,西牆長2631米,南牆長3441米,北牆長3241米,周長13.75公里。城內面積約12平方公里。 城垣高12米,底寬15-18米,頂寬12-14米。牆體最底層用石灰、土和糯米混合(三合土)夯打而成,其上用黃土分層夯築,每層厚8-12厘米,外壁包砌多層城磚。牆頂使用三層青磚鋪設海墁,每隔40-60米,就有一組磚砌的排水口。城牆外沿雉堞有垛口,供射擊和瞭望,內沿女牆無垛口,防止跌落。牆的外壁築98座敵台,延伸出牆12米,寬20米,高與城齊,各自相距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銃的射程範圍內。敵台上築敵樓,可駐士兵和儲存物資。城四隅各有一座角樓,除西南隅沿襲了元代建築為圓形外,其餘三座均為方形。城牆的內側有十條登城馬道,其中四座城門處各有一條。城牆的外側有護城河,寬20米,深10米,終年積水,和城牆共同構成完整的防禦體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