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廟正陽門--岱廟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稱東嶽廟。始建於漢代,是歷代帝王
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壇廟建築是漢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
建築。壇廟建築的佈局與構建同宮殿建築一致,建築體制略有簡化。
離開青島後,即搭乘高鐵經由濟南到泰安高鐵站,這裡是離泰山最近的高鐵站,進出
泰山較為便捷,從泰安高鐵站到福朋喜來登酒店約十幾二十分鐘車程,入住後即先行
遊覽市區和岱廟,之後就是來泰安的重頭戲,多年的心願--登頂泰山。
在泰安的住宿點-- 寶龍福朋酒店,是喜來登旗下的中等價位酒店。澎湖和林口
也各有一家,地點都不錯。
酒店一樓寬敞的大堂
出乎預料的還有盤迎賓果,山東的蘋果滿不錯的,甜脆中帶著微酸,很自然的味道。
遠處即是泰山的方向
泰安是個泰山南麓的小山城
餐點的樣式極多,可能不是假日,客人不多。
熱騰騰的煎餅
岱廟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岱廟
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總面積96000平方米 ,其建築風格
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岱廟的主體建築是天貺殿,為東嶽大帝的神宮。廟內存有秦朝李斯篆書的泰山刻石。
岱廟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並稱中國四大古建築群。
岱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遙參亭古時又稱草參亭。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山東參政呂經改為遙參亭,
一直延用至今。遙參亭門外的遙參坊是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創建,至今完好
無損。另有旗桿高豎,左右鐵獅蹲列。坊南的“雙龍池”,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
開建,方石壘砌,引王母池之水,環繞岱廟注入池中。因池內西北、東南角各有一個
進出水的石雕龍頭而得名。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因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
遙參門之說。
遙參坊
整個岱廟是仿古代帝王的宮城形製而營造的,高築的城堞、宏偉的殿宇,處處散發著
廟宇氣派。其中岱廟坊、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等建築,然後到達天貺殿。其中高大
的正陽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古時候只有帝王門可以打開主要門進入。
岱廟坊位於岱廟正陽樓的前方,坊頂是歇山式仿木結構,螭吻凌空,斗拱層疊,簷角
飛翹,脊獸慾馳。正脊之中豎立著寶瓶,兩側有四大金剛拽引加固。中柱小額枋上透雕
著二龍戲珠,龍門枋上浮雕著丹鳳朝陽。坊下奠立方形石座,座上均豎立雙柱,柱下側
是滾墩石,石上前後有立雕蹲獅兩對。坊的梁、柱、額板及滾墩石上分別雕有舖首銜環
、丹鳳朝陽、二龍戲珠、麒麟送寶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獸瑞禽圖。坊柱南北兩面都刻
有楹聯,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於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東方”
。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岳之統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
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於京?
岱廟始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岱廟南北長
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總面積96000平米 ,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
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正陽門始建於宋,毀於二十世紀中葉。正陽門高8.6米,上面的五鳳樓高11米,共5間,
為九脊單簷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24根四方明柱,簷下斗拱出三翹四,墨線大點金
彩繪,額枋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簷翼然,翩翩欲飛。正陽門有兩扇朱紅大門,門上
鑲有81個鐵製饅釘,有舖首,象徵著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
廟牆四角有角樓,按八卦各隨其方而名:東北為艮,東南為巽,西北為乾,西南為坤
。 1985年重建正陽門和五鳳樓,黃瓦蓋頂,點金彩繪,高聳巍峨。 1988年至1989年
重建巽、坤二樓,五彩斗拱,飛簷凌雲。
岱廟是仿帝王的宮城而造的,高築的城堞、宏偉的殿宇,處處顯現廟宇氣派。其中
岱廟坊、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等建築,然後到達天貺殿。其中高大的正陽是進入
岱廟的正門,古時候只有帝王門可以打開主要門進入。
正陽門內迎面是配天門,穿堂式,築於石砌高台上。門上懸當代書法家舒同書額。
配天門內的金石拓片展
岱廟內樹木蒼翠、大樹參天環境優美。其中不乏一些更古老的古樹,尤其是歷經
風雨滄桑的《漢柏》、《唐槐》,為岱廟古樹名木,相傳為漢武東封時所植,如今
雖已膚剝心枯,卻存枝繼生。院內還有幾十塊歷代碑碣,僅乾隆帝登岱就有26塊。
岱廟內如今存有歷代碑碣石刻三百餘通,故有岱廟碑林之稱,是雕刻小書法的名地。
是秦君胡亥下詔書、由丞相李以小篆書刻寫的,已有2200多年歷史,為秦代珍寶。
還有方碑,晉代三大豐碑碑之一的孫夫人碑、形制特異的唐代雙束碑等典型典型。
乾隆重修岱廟記碑
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為東嶽大帝的神宮。廟內存有秦朝李斯篆書的泰山刻石。
岱廟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並稱中國四大古建築群。
岱廟亦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貺(音況,賞賜意)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 位於岱廟仁安門北側,元稱仁安殿,
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相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書”
降於泰山,宋真宗即於次年興建天貺殿,以謝上天。天貺殿長48.7米寬19.73米,
高22.3米,面積近970平方米,大殿建於長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欄圍護,殿面闊
九間,進深四間,重簷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簷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
,簷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槽殿頂為
四個複斗式藻井,餘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殿內供奉泰山神即東嶽大帝。民間傳說
此神即黃飛虎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屢樹戰功的武將黃飛虎
為“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命他總管天地人間的吉凶禍福。
紫園
紫園內的袖珍盆栽
岱廟後院的東西兩側,東為銅亭,西為鐵塔。銅亭又名“金闕”,為明萬曆四十一年
(1613年)鑄。亭為銅質,施以鎏金,亭長4.4米,寬3.4米,內祀元君銅像。
璀璨耀目,端莊渾重,該亭以仿木結構形式裝配而成,為重簷歇山式,顯示了中國
古代精湛的冶鑄工藝。 20世紀70年代遷入岱廟。
素景園
素景園池塘
岱廟創建於漢代,唐宋時期多次擴建,殿閣輝煌。至金代部分建築被毀,元時又有
增修,明嘉靖年間廟內大部分建築遭到焚毀,清代再次修繕。岱廟南北長405.7米,
東西寬236.7米,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是泰安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其建築
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