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30 09:54:54瀏覽485|回應0|推薦0 | |
《大寶積經》卷90〈優波離會〉第24(大正11,519a1-6):
爾時優波離。從禪定起。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於靜處獨坐思惟。作如是念。世尊。所說波羅提木叉清淨戒學為聲聞緣覺菩薩乘者。作是說言。寧捨身命終不捨戒。世尊。若佛在世。若滅度後。云何名為聲聞緣覺波羅提木叉。云何名為菩薩乘者波羅提木叉。世尊說我於持律中最為第一。我當云何能了毘尼善巧之義。若我從佛親聞受持逮無所畏。然後乃能為他廣說。今此大眾諸來菩薩。及比丘僧悉皆集會。善哉世尊。唯願廣說決定毘尼斷除疑悔。 爾時世尊告優波離。汝今當知。聲聞菩薩學清淨戒。所發心所修行異。優波離。有聲聞乘持清淨戒。於菩薩乘名大破戒。有菩薩乘持清淨戒。於聲聞乘名大破戒。云何名為聲聞乘人雖持淨戒於菩薩乘名大破戒。優波離。聲聞乘人。乃至不應起於一念更受後身。是名聲聞持清淨戒。然於菩薩名大破戒。云何菩薩持清淨戒於聲聞乘名大破戒。菩薩摩訶薩。修行大乘。能於無量阿僧祇劫。堪忍受身不生厭患。是名菩薩持清淨戒。於聲聞乘名大破戒。以是義故。為菩薩乘說不盡護戒。為聲聞乘說盡護戒。為諸菩薩說開遮戒。為諸聲聞說唯遮戒為菩薩乘說深心戒。為聲聞乘說次第戒。云何菩薩持不盡護戒。聲聞乘者持盡護戒。菩薩乘人雖持淨戒。於諸眾生應當隨順。聲聞乘人不應隨順。是故菩薩持不盡護戒。聲聞乘人持盡護戒。云何名為菩薩持開遮戒。聲聞乘人持唯遮戒。若諸菩薩於大乘中發趣修行。日初分時有所犯戒。於日中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若日中分有所犯戒。於日後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若日後分有所犯戒。於夜初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若夜初分有所犯戒。於夜中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若夜中分有所犯戒。於夜後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若夜後分有所犯戒。於日初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以是義故。菩薩乘人持開遮戒。設有所犯不應失念妄生憂悔自惱其心。於聲聞乘有所犯者。便為破壞聲聞淨戒。何以故。聲聞持戒。斷除煩惱如救頭然。所有志樂但求涅槃。以是義故。名聲聞乘持唯遮戒。 復次優波離。云何菩薩持深入戒。聲聞乘人持次第戒。菩薩乘人。於恒沙劫受五欲樂遊戲自在。未曾捨離菩提之心。如是菩薩不名失戒。所以者何。菩薩善能守護安住菩提之心。乃至夢中一切結使。不為其患。而是菩薩所有煩惱漸漸當盡。不應一生便盡諸結。聲聞乘者。成熟善根如救頭然。乃至一念不憙受生。以是義故。大乘之人。持深入戒。說有開遮。名不盡護。聲聞乘人持次第戒。名曰唯遮。名為盡護。何以故。優波離。求大乘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為難得。具大莊嚴乃能成就。是故菩薩雖於無量阿僧祇劫往來生死。終不生於厭離之心。以是義故。如來觀察為大乘人不應一向說厭離法。不應一向說於速證涅槃之法。應當為說慈喜相應甚深微妙無染之法。遠離憂悔無繫著法。無障無礙性空之法。菩薩聞已。於生死中而無厭倦。決定圓滿無上菩提。 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貪心相應而犯於戒。或有菩薩瞋心相應而犯於戒。或有菩薩癡心相應而犯於戒。世尊。如是菩薩於三犯中何者為重。 爾時世尊告優波離言。若諸菩薩修行大乘如恒沙劫。貪心相應而犯戒者。其罪尚輕。若一瞋心而犯於戒。其罪甚重。何以故。因貪犯戒攝受眾生。因瞋犯戒棄捨眾生。優波離。所有諸結能攝眾生。菩薩於此不應生畏。所有諸結能捨眾生。菩薩於此應生怖畏。優波離。如佛所說。貪欲難捨為過微細。瞋恚易捨為過麁重。癡難捨離過復麁重。優波離。於煩惱中。若難捨離小犯之罪。是諸菩薩應當堪忍。若易捨離大犯之罪。如是煩惱。乃至夢中不應忍受。以是義故。大乘之人因貪犯戒。我說是人不名為犯。因瞋犯戒為大犯戒。名大過患。名大墮落。於佛法中是大留難。優波離。若諸菩薩於毘尼中無善方便。貪相應犯便生怖畏。瞋相應犯不生怖畏。若諸菩薩於毘尼中有善方便。貪相應犯不生怖畏。瞋相應犯生大怖畏。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眾中白佛言。世尊。一切諸法畢竟毘尼。何所調伏。佛告文殊師利。若諸凡夫了知諸法究竟毘尼。如來終不說於調伏。以不知故。如來為令覺了諸法畢竟毘尼。漸次為說諸毘尼法。 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如來說此決定毘尼。文殊師利。於是法中未有所說。善哉世尊。願令文殊師利為少解說。佛告文殊師利。汝今當說究竟毘尼善巧之義。是優波離願樂欲聞。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語優波離言。一切諸法畢竟寂滅。心寂滅故。名究竟毘尼。一切諸法我不可得。無染著故。名不悔毘尼。一切諸法本性清淨。無顛倒故。名最勝毘尼。一切諸法如如實際離諸見故。名清淨毘尼。一切諸法不來不去。無分別故。名不思議毘尼。一切諸法無住無著。念念滅故。名淨諸趣毘尼。一切諸法住虛空際。離諸相故。名自性遠離毘尼。一切諸法無去來今。不可得故。名三世平等毘尼。一切諸法不可安立。心平等故。名永斷疑惑毘尼。優波離。是為法界究竟毘尼。諸佛世尊依此成道。若善男子。於是法中不善觀察。則為遠離如來淨戒。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所說諸法不可思議。 爾時世尊告優波離言。文殊師利所說之法。依不可思議無礙解脫。以是義故。凡所說法離諸心相。謂心解脫。增上慢人令得離於增上慢故。 優波離白佛言。世尊。云何聲聞及菩薩乘增上慢者。佛告優波離。若有比丘。作是思惟我斷貪欲。名增上慢。我斷瞋恚及以愚癡。名增上慢。貪欲法異。諸佛法異。名增上慢。瞋恚法異。諸佛法異。名增上慢。愚癡法異。諸佛法異。名增上慢。謂有所得名增上慢。謂有所證名增上慢。謂有解脫名增上慢。見諸法空名增上慢。見於無相名增上慢。見於無願名增上慢。見於無生名增上慢。見無所作名增上慢。見有諸法名增上慢。見法無常名增上慢。謂諸法空何用修習名增上慢。優波離。是名聲聞乘人增上慢者。云何名為菩薩乘人增上慢者。若諸菩薩作是思惟。我當發心求一切智。名增上慢。我當修行六波羅蜜。名增上慢。唯依般若波羅蜜。而得解脫。更無餘法而得出離。名增上慢。此法甚深。此非甚深。名增上慢。此法是淨。此法非淨。名增上慢。此諸佛法。此緣覺法。此聲聞法。名增上慢。此法應作。此不應作。名增上慢。此是深法。此非深法。名增上慢。此是近法。此非近法。名增上慢。此是正道。此是邪道。名增上慢。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疾得耶。不疾得耶。名增上慢。一切諸法不可思議無能知者我能了知。名增上慢。乃至於不可思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起思惟為大執著。是名菩薩增上慢者。 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云何比丘離增上慢。佛告優波離。若於一切不思議法無所執著。是名究竟無增上慢。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戲論從心起 不應分別法非法 如是見法不思議 彼人處世常安樂 凡夫迷惑隨心轉 多劫輪迴諸有中 若知法性皆無性 是名真實不思議 若有比丘念諸佛 非善思惟非正念 於佛妄生分別想 而此分別無真實 若有思惟於空法 如是凡夫住邪道 但以文字說於空 文字與空何可得 若有思惟寂靜法 是心非有本無生 心行覺觀皆戲論 無念名為見諸法 一切諸法無思念 有心有念盡皆空 若人愛樂觀察空 於此無念勿生念 法同草木無知覺 若離於心不可得 眾生自性無所有 一切諸法皆如是 如因日光眼能見 夜則緣離無所覩 若眼自能見色者 何故待緣方能了 眼常因彼諸光明 能見種種青黃色 當知見性依眾緣 是故知眼不能見 設有聞諸悅意聲 聞已即滅而無住 推其去處不可得 以分別故生聲想 一切諸法但言聲 文字於中假安立 是聲無有法非法 凡愚不知妄生著 我為世間歎布施 而施根本不可得 無所說中而演說 是故佛法不思議 我常歎說持淨戒 亦無眾生破戒者 破戒之性猶虛空 清淨持戒亦如是 我說忍辱為最勝 無見無生為忍性 實無少法可瞋者 由是說名殊勝忍 我說晝夜常精進 寤寐恒覺為無上 雖經多劫勤修行 然於所作無增減 禪定解脫及三昧 開示世間如實門 法性本來無所動 隨順假說諸禪定 觀察覺了名智慧 了知諸法名智人 諸法自性無所有 亦無觀察了知者 我常歎說修苦行 愛樂頭陀寂靜法 能知諸法不可得 是名清淨知足人 我說地獄諸苦事 死入大怖惡道中 無量眾生起厭心 實無惡趣可來往 刀杖鉾矟眾苦具 亦無有能造作者 由分別故而見有 無量楚毒迫其身 園林種種妙花敷 宮殿眾寶相輝映 亦無有人能作者 皆從分別妄心生 虛偽之法誑世間 凡夫繫著生顛倒 猶如分別諸幻焰 於此取捨悉皆空 我說發趣菩提心 利益世間最殊勝 而實菩提不可得 亦無發趣菩提者 心性清淨常光明 真實無偽無愛染 凡夫分別生貪著 而彼煩惱本來空 諸法自性常寂靜 何有貪欲及瞋癡 不見生貪離欲處 爾乃名為得涅槃 其心未曾生染著 由是成就大菩提 於無數劫修眾行 度脫無量諸眾生 眾生自性不可得 實無眾生可度者 譬如世間大幻師 化作無邊千億眾 還復害此諸化人 於此幻化無增損 一切眾生如幻化 求其邊際不可得 若知如是無邊性 斯人處世無疲厭 了知諸法如實相 常行生死即涅槃 於諸欲中實無染 調伏眾生言離欲 大悲利益諸眾生 而實無人無壽者 不見眾生而利益 當知此事甚為難 如以空拳誘小兒 示言有物令歡喜 開手拳空無所見 小兒於此復號啼 如是諸佛難思議 善巧調伏眾生類 了知法性無所有 假名安立示世間 以大慈悲勸說言 於我法中最安樂 汝應出家捨恩愛 當得沙門殊勝果 既已出家勤修習 如所修行得涅槃 復觀諸法如實相 實無諸果而可得 果無所有而得證 於此方生希有心 快哉大悲人師子 善說相應如實法 一切諸法如虛空 安立百千名句義 或說名為禪解脫 或名根力或菩提 而此根力本無生 禪定菩提亦非有 無色無形不可取 但以方便示眾生 我說修行有所證 當知遠離一切相 若謂於中有所得 是則非證沙門果 諸法自性無所有 當於何處言得證 所說得證為無得 如是了知乃名得 眾生得果名殊勝 我說眾生本不生 尚無眾生而可得 云何當有得果者 譬如良田無種子 於中終不有牙生 如是眾生不可得 當於何所而言證 一切眾生性寂滅 無有得其根本者 若能了知如是法 斯人滅度永無餘 過去無數百千佛 無有能度眾生者 若此眾生真實有 畢竟無能得涅槃 一切諸法皆寂滅 未曾有法可生者 若能如是見諸法 彼人已出於三界 是則無礙佛菩提 於中究竟無所有 若能了知如是法 我說名為離欲人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二百比丘增上慢者。諸漏永盡心得解脫。六萬菩薩得無生忍。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優波離。此經名為決定毘尼。亦名摧滅心識。汝應受持。佛說此經已。尊者優波離。諸比丘眾。文殊師利。并諸菩薩摩訶薩。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 還有《維摩詰經・弟子品》裡有載: 佛告優波離:『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優波離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為恥,不敢問佛,來問我言:「唯!優波離!我等犯律,誠以為恥,不敢問佛,願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為其如法解說。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優波離!無重增此二比丘罪。當直除滅,勿擾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佛所說: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生淨。心亦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諸法亦然,不出於如。如優波離以心相得解脫時寧有垢不」?我言:「不也」。維摩詰言:「一切眾生心相無垢,亦復如是。唯!優波離!妄想是垢,無妄想是淨;顛倒是垢,無顛倒是淨;取我是垢,不取我是淨。優波離!一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燄、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於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優波離所不能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說」。我答言:「自捨如來,未有聲聞及菩薩能制其樂說之辯,其智慧明達為若此也」。時二比丘疑悔即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願言:「令一切眾生皆得是辯」。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