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痴情或是愚昧-我看尾生抱柱信】
2015/04/02 08:54:39瀏覽6667|回應0|推薦0

【是痴情或是愚昧-我看尾生抱柱信】

〈莊子.盜跖〉篇:「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東漢高誘注〈淮南子〉曰:「尾生,魯人,與婦人期於梁下,不至而水溺死。」尾生抱柱殉情之事,許多文籍中均有記載,李白〈長干行〉一詩中有「長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的詩句。

《關於尾生》據〈戰國策〉説:「微生高,孔子弟子,春秋魯人,亦曰尾生高。以信義正直而著稱。」
故事是説春秋時代魯國叫尾生的人,與情人相約於橋下見面,天下著大雨,尾生依約前來,不料水勢大漲,尾生不願離去,抱著橋樑的柱子溺死。後人遂用「尾生之信」、「抱柱之信」,用來形容「堅守信約」

《抱柱信的探討》
在現代人眼裏,尾生的故事,有二個值得探討的觀點:
(一)信守承諾的重要。以今人而言,尾生的行為,有些人會認為是迂腐的,雖然對人允諾之事,就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實踐。尾生奉行的是「一諾千金」的誠信。〈論語.顔淵〉有言,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但是請不要忽略了整篇文章,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孔子的重點是在於為政之人,治國時首重「誠信」。當然個人立身處世也應該堅持誠信的。

(二)通權達變重要。也許尾生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但是他忽略了通權達變的原則,因時制宜的重要。
〈春秋.公羊傳.桓公十一年〉:「權者稱也,所以別輕重。」儒家不墨守常規,遇事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論語.子罕〉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孟子.離婁〉: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儒家是講通權達變的。

尾生的故事至今已經三千年了,他的痴情,雖然大難臨頭,只想起了信誓旦旦,面對四下冰冷的洪水,他寸步不離,只緊緊的抱著橋柱,終於被活活淹死。他的執著我何忍心苛責?

《文後結論》
文末以詩人洛夫〈愛的辯證〉(節錄)一詩作結論。

我在橋下等你
等你從雨中奔來
河水暴漲
洶湧至腳,及腰,而將浸入驚呼的嘴
漩渦正逐漸擴大為死者的臉
我開始有了臨流的怯意
好冷,孤獨而空虛
如一尾產卵後的魚

篤定你是不會來了
所謂在天願做比翼鳥
我黯然拔下一根白色的羽毛
然後登岸而去
非我無情
只怪水來得比你更快
一束玫瑰被浪捲走
總有一天會漂到你手裡

相信洛夫最懂尾生!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2194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