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聞PK──社會
2010/08/04 09:04:12瀏覽158|回應0|推薦1

    可愛的小胖,請告訴我,為什麼在樂器行打工就無臉見爹娘?為什麼學以致用資訊技術以默默貢獻的話就不算成功?為什麼偏要走上星光熠熠的演藝之路在螢光幕前以庸俗的主持人消費你的西瓜皮頭和處男問題為代價才叫夢想的實踐?為什麼一定要一個又一個被外人圈養在掌聲與尖叫裏的「台灣之光」才能滿足我們矛盾的卑怯與自大?請告訴我,可愛的小胖。  

  

三個年輕生命奔赴墾丁遇上死神的召喚!「春吶」的本質是什麼?是文化的創造?是青春的消費?比基尼、熱舞、飲酒、搖滾、派對、……自樂、自了、自是,脫離現實挫折的替代性滿足園地,使得抑悶的青年歇斯底里般苦苦擁擠、苦苦追逐、苦苦吶喊於彼短暫的海市蜃樓,春吶如此、跨年如此……年年如此,只有滿地垃圾見證其荒謬與虛無。

 

    年輕人終於不必服兵役以服從權力建構的國民義務神話了!台灣的建軍動機、條件、目的與實力,連兩千多年前的孫武都要搖頭歎息,擺明了只是配合美國全球戰略佈局的需要。台灣青年耗費青春心血去玩一場滿足美帝買辦、官僚與軍火商的家家酒,桎梏在六十年仇共反華拜美親日的意識形態無法自拔,最後不是同胞相殘以遂美帝利益而已嗎?為何要重蹈上世紀愚昧血腥的內戰悲劇呢?

 

     施明德質疑美麗島律師團中有抓耙仔,令人思考轉型正義若只追溯三十年,會不會只有藍綠糾纏不清的視野,只有台灣內部新舊資產階級三十年來關門鬥爭權力的格局。那恐是思想上的怠惰,是知識上的自我設限,甚至是心態上的殘缺矮化,從而看不出近代史上的第三世界問題的同質性,也就不能真正解決今日歷史僵局反映的遺留。當然,也不會正視五十年以前那個風雷激盪的時代中還有更進步、更正直、更激昂的前賢風貌,從而成就整型失敗的變形正義了!

 

   辦一場不能左右大勢的辯論,藍綠在操作選舉前戲,媒體則有熱炒材料,選民則有虛幻的心理依靠和情緒出口,真是無趣。這其中,最失格的是國民黨!放著千頭萬緒迫在眉睫的執政要事不幹,動員一切嘴砲資源去扈從不對稱戰略的民粹操作,難道沒有專司政策說明的單位人力和應變機制嗎?是無能所致?是愚昧致之?馬英九扭曲的原罪人格的領導方式,徒然空轉社會能量,不知要重蹈多少前朝政府作踐人民的覆轍方能罷休!  

      

高院:替直系血親洗錢 致靚符減刑規定  

高院判決指出,陳致中是扁珍之子,受有高等教育,以他的智識程度,明知所獲取的財富,是扁珍憑藉總統職位所獲取的不法所得,……黃睿靚為扁珍媳婦,以她的智識程度,已堪認知所從事洗錢的財物是扁珍憑藉總統職位所獲取的不法所得,……惟考量二人在原審及高院審理中,都已坦承犯罪,分別酌減刑度。另黃睿靚還有家庭需要照顧,且犯罪手段、參與程度,及犯罪後態度、尚稱良好,在向公庫支付千萬元後,可獲四年緩刑。」有人說,台灣人的腦子裡不含「記憶」這種區塊。彼二人進出桃園機場時趾高氣揚、人五人六的嘴臉,在美國揮霍民脂民膏時彌天撒謊、面不改色的行徑,出入檢方衙門時調戲公堂、口淫視聽的伎倆叫做「犯罪後態度尚稱良好」?他們為扁家洗錢布局五大洲三大洋的「犯罪手段、參與程度」也是「尚稱良好」?哈哈,法院國家機器能伸張人間正義?「陳致中說,自從父親卸任那一刻起,這條政治的路就成了我們一家人的原罪,政治獻金成了罪無可赦的貪汙贓款,台灣人總統變成國、共兩黨聯手砍殺的階下囚,司法成為執政者親中賣台、無能統治掩飾卸責的政治迫害御用工具。親中賣台一抓就靈?反共抗俄仍有票房?部分假台獨份子長年脅持台灣人歇斯底里的恐共神經已成慣性,人品智識毫無長進,才有如此八股的陳年邏輯重現本世紀,我們悲憫他的人格遭遇!

 

我們的時代-同志婚姻是基本公民權  2010-07-15 中國時報 

……為同志發聲的律師則強調,四十年前(一九六七年)最高法院做出了跨種族婚姻是合法的里程碑判決,因為那是不分種族公民的基本權利,現在我們也應站在平等公民權的角度承認同性婚姻,而沒有理由排除他們和異性戀者相同的權利。而且當年民意支持只有百分之二十,現在支持同性婚姻的民眾約有一半。這位律師說,對同性婚姻的禁止是國家介入強制歧視的最後一個領域了。人民正等待著這個對美國民權影響巨大的歷史性判決。戀同性,戀異性,戀雙性,那是生物行為,沒啥好價值判斷的;至於婚姻,那是生物行為的社會儀式,難免受到品頭論足。人類滿足了生物慾望之後,還要爭求這種慾望的社會正當性,雖然後者未必是前者的加乘要素。「同志婚姻是基本公民權」,下一步呢?親子關係也是基本公民權吧?再下一步呢?不知爸媽為何是同性的孩子有沒有選擇權?那也是「基本公民權」吧?冠冕堂皇的霸權名詞只是生物慾望的時尚包裝罷了!別太當眞。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mes602&aid=428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