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17 14:35:15瀏覽1523|回應5|推薦93 | |
釋迦佛曾在婆羅門毘蘭若聚落吃馬麥三個月。當時,阿難尊者生起憐愍心,而獨自思惟:「為何 佛出生於轉輪聖王家,如今捨王位出家卻吃馬麥呢?」如來感知阿難尊者的心,於是,故意給與一粒麥子說:「阿難!你應當知曉它的味道如何?」(註1)阿難尊者食用後心生奇特想,立即跟 佛秉告:「世尊!我出生於王族世家、成長於王族世家遍嚐天下美味,卻從來不曾品嚐過這樣的上等美味食物。」爾後,阿難尊者因此處於身心輕安且沒有饑餓感,七天中不再進食。 事後,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請問佛,佛接受毘蘭若婆羅門的邀請,沒有受到供養卻食馬麥的緣由。 當時,毘蘭若婆羅門的住處有五百匹馬,由一位日藏菩薩負責馴養,他因願力而出生於這裡,他就像現代的馴獸師一樣能跟五百匹馬溝通,讓牠們回憶起過去世行菩薩道中因惡友的引誘而造作多種惡業,導致墮生於畜生道。日藏勸牠們為了得解脫的緣故應於佛法中、於三寶所起敬重心,且應懺悔往昔的惡業及發菩提心。五百匹馬接受教導後,日藏將他的馬麥減半供養 佛,另將五百匹馬的馬麥減半供養五百位僧眾。三個月後,五百匹馬捨報後就往生於三十三天,因為供養阿羅漢的緣故而得解脫於畜生道。 隨佛共行的五百位僧眾中仍有四十位比丘,多有貪心、不能觀察不淨行的緣故,假若得到稱意的微妙食物,則都會被美食迷惑而退轉。若食馬麥則不生貪欲心,過七日後就證得阿羅漢果。佛以方便力藉此調伏他們。 佛陀隨順眾生的緣(如上述)且為成就有緣的有情,明知不被供養而故意受邀前往安居。這是善巧方便的示現,不是業報所致。 受業報的是五百位比丘、阿難尊者、日藏菩薩、五百匹馬等,都食馬麥的緣故。 為什麼說這是 佛的示現呢? (一)阿難尊者親身體驗 佛不曾食馬麥,如來所食,都具世間無可比的微妙味。 (二)那位邀請 佛及僧眾來安居而沒有供養的婆羅門,如來公開授記他不會因此墮於惡道,他只是 佛為成就五百位比丘及五百匹馬所藉托的緣而已。 學佛人延伸思辨: (一)八地滿心菩薩於相於土都得自在,換句話說,他只要起念想要一顆蘋果,就可無中生有的變現出來,這顆變現的蘋果可自食用或供他人食用。妙覺位的佛地德行更加不可思議,當然更可獲得味中上味、食物的最上味。供養佛的食物沒有佛的給予,眾生是不堪消受的。所以,佛只給阿難尊者一粒馬麥。 (二)只要有緣人將食品供養 佛,佛為滿眾生願的緣故,全都接受,因此都會有餘食產生。處理方式:必須尋找清淨溪流水,並確認該處沒有魚類眾生後,才能將佛的餘食傾倒於流水中,剎時,該流水即呈現煮沸的滾燙狀態。當前,假藏傳佛教(四大派喇嘛教)自稱是活佛、法王、仁波切的喇嘛們都沒有這種德行,卻無慚無愧的欺瞞學佛人,謀取不當的名聞利養。 (三)菩薩道行者應廣結善緣,尤其,跟具德行的善知識結善緣,未來無量世,在成佛之道的途中就會有像日藏菩薩的貴人主動前來解倒懸之苦,迅速脫離困境而步上修行的坦途。 後記,本文參考《大寶積經》卷28〈大乘十法會第九〉撰寫。 (註1)《大智度論》卷26〈序品1〉:「佛不與者,無有能食;今佛施之,是故得食。」(CBETA, T25, no. 1509, p. 253, b6-12) * 經驗分享,歡迎轉貼、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