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06 22:30:04瀏覽1663|回應6|推薦76 | |
318學運的支持者以「換位置就換腦袋」來譏評行政院江院長及文化部龍部長,只因他倆的行誼不符合他們的期望,但是,這句話是世間真理(唯識學稱世俗諦),顯然媒體錯用它了。下文就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面向來解說。 世間法理說 (1)一位成功的演員要上舞台前,先要熟讀劇本,讓自己融入劇情中,再到舞台上就能「演什麼像什麼」地將角色成功的演出,而獲得觀眾的認可。這過程正彰顯換位置就換腦袋的必需性。 (2)我們的教育制度小學、中學、高中(職)、大學、研究所等,這學習過程都在增益學生的知識與生活技能,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內容。這過程正彰顯換位置就換腦袋的世間真理。儒家中的冬烘先生之流除外,因為他「食古不化」而無法換腦袋的緣故。另,有生理疾病如精神病患、嚴重自閉症者也除外,活在自己的感官世界中故。 (3)大學新鮮人進入社會職場,通常該公司會有職前訓練,讓新進員工能於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公司的經營理念與管理方法,進而學習該業的專業技能;爾後,還得經過試用若干時間(3個月或更長),合格者始能正試錄用。角色從學生轉變成社會人,這過程正彰顯換位置就換腦袋的必然性。 (4)社會上的企業組織都呈金字塔型,從基層到高階管理層,會讓當事者所在「位置」的不同高度而產生視角廣度及思維深度的差異,故而看事情及處理方法當然會不同,這也彰顯換位置就換腦袋的必要性。一位企業ceo執行長在做經營或投資決策時,最多跟相關高階主管商議,不需要也沒有必要跟基層員工或股東報告,因為決策的風險他瞭然於胸,而此風險不是基層員工或股東所能了知與體會。
世間法事說
然而,事實上我們會觀察到,有些事情顯現的結果並不如預期(或希望),如, (1)甲於選舉前努力服務人群,當選後卻中飽私囊,將初衷忘記了。 (2)乙日夜兢兢業業的經營公司,然後將公司上市,可是卻於上市後掏空公司。 上述案例呈現的是,甲與乙「轉性」了,被環境的誘惑所轉,貪婪性生起而忘記服務人群的初衷;腦袋仍在,多年來的學經歷仍然存在而不曾遺失的緣故。 (3)丙是某公司的總經理,在公司營運轉型中,跟業務部經理丁理念相左,不得不將一些屬於高階的業務機密私下透露給丁,坦誠告知決策的苦衷,讓丁瞭解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由,指著桌上的「座右銘」——但求無愧我心,豈能盡如人意表明心志。肯定丁的理念及才幹,但因位置的關係,在高度、面向、深度的經營想法當然會產生差異;讚許丁的服務熱忱、工作幹勁、對公司的忠誠,丁在丙的力邀下,留下來為事業一起打拼。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想要在哪個位置,就要具備那個位置的學養與經歷且心量寬廣(心要像大海一樣,能納百川)才能勝任。政客的決策往往短視,只顧眼前,滿足嗆最大聲的那群人民就好;政治家的決策大都朝長治久安的面向來作取捨,可是效果無法馬上顯現,常被當代人唾罵。政客或政治家需要長時間的觀察,縱然蓋棺還不一定就能論定。
出世間法理說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201-400卷》卷288〈36 著不著相品〉:「汝應諦聽極善思惟」(CBETA, T06, no. 220, p. 466, b11-12) 在三藏十二部經中隨處可見「諦聽」與「極善思惟」,這告訴學佛人除了仔細聽聞佛所說法,還要如理作意的思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聞思修證,當你證了那個法後,般若智慧就出來了,換句話說,你就換腦袋了。今略說如下: 解脫道初果,梵語須陀洹,華言入流,又名預流。說這人斷三界見惑盡,預入聖道法流,故名入流。(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 解脫道二果,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說這人於欲界九品思惑中斷前六品盡,後三品猶在,須更來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來。(思惑者,謂眼等五根對色等五塵,心起貪愛,迷惑不了也。) 解脫道三果,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說這人斷欲界後三品思惑盡,更不來欲界受生,故名不來。 解脫道四果,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說這人斷色界、無色界思惑盡,可出三界,能證涅槃,無法可學,故名無學。(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註:上文參考 明,一如《三藏法數》 出世間法事說 世間法是取,大家爭權奪利,既得利益者緊抓不放,未得者則極力爭取;而佛法的修行是捨,斷我見與我執、我所執的行者就會自然地放下世間的名聞利養、恩怨情仇。解脫道的四果就是四個位置 (階),隨著行者捨的功夫,而得到不同的腦袋(解脫證境)。 世出世間法理說 菩薩道七住位明心,般若正觀現前,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菩薩道十住位眼見佛性,世界如幻觀成就。 註:上文參考 蕭平實〈佛菩提道次第概要表〉而略說。 世出世間法事說 菩薩道行者藉參禪找到如來藏心,現觀己身及物質器世間都是虛妄存在,但有一個永恆真實存在的心且祂會將吾人的言行鉅細靡遺的全都錄,必於未來世酬償宿債,肯定今生的辛苦修行,必定功不唐捐;遂轉依祂的真如性,遵循佛菩提道的52位階,努力邁進修行路,一路到底都是捨,捨越多,就得越多。每一階就是一個位置,般若智慧就不一樣,也就是說,換腦袋了。 換位置,是換腦袋(般若慧生起),非換腦袋(捨染污性轉清淨性),是名換腦袋。 * 經驗分享,歡迎轉貼、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