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過度清潔 是 外油內乾 的原因
2011/10/12 20:05:35瀏覽3037|回應1|推薦3
外油內乾的原因

外油內乾不是一種固定膚質,而是一種皮膚狀態,這情形最常發生在過度清潔油性皮膚患者,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

日積月累過於繁複的清潔過程,導致角質層變薄皮脂膜(skin surface lipid film)缺損,保水的能力喪失,造成乾燥的表皮,容易出現在額頭下巴,特別是前額會出現如脫水橘子般細紋暗沉

「暗沉」是長期慢性傷害造成的黑色素沉著累積結果。

兩頰卻是容易發紅敏感,甚至有微血絲出現。

臉部正中間的鼻子,不是毛孔粗大,就是加上像拋光發亮如鋼琴烤漆的表面

整個臉部失去健康皮膚該有的皮紋水潤

皮膚的油脂可以保持住皮膚的水分,所以當皮膚呈現油性的狀況下,理論上水分會被保持住,應該不會出現皮膚乾燥的現象。  

不過,臨床上卻常看到臉部皮膚看起來雖然油油亮亮的,但卻又合併脫屑、粗糙狀況,造成病患極度的困擾,也不知如何保養及改善。

當我們晚上躺下入眠時,產油最多的T字部位成為臉上最高的地方,分泌出來的油脂汗水混合,一路往下滾動的過程中,藉由脫落的角質細胞媒婆(界面活性劑),將油水混合成乳霜,即為皮膚最外面的皮脂膜 - 防水保濕又抗菌。  這就是T字部位毛孔會相對明顯的原因。

當清潔過度,皮膚會反彈性分泌更多油,但是油脂和汗水,在缺少脫落的角質細胞這個媒婆來撮合時,就無法形成保水的皮脂膜,造成臉皮表面油光光,裏面乾巴巴 - 就是所謂的「外油內乾」,這是因為油水分離造成水份蒸發,油卻留在臉上的結果。

此外,研究發現皮脂與角質層的成分及結構不同,角質層油脂的保水度遠勝於皮脂。 當患者過度清洗臉部時,角質層油脂結構被破壞,雖有大量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替補,但保水度卻大幅下降,導致皮膚內部呈現乾性(內乾),以及皮膚表面因為有皮脂附著而呈現油性(外油)的現象。

了解原因後,皮膚「外油內乾」的治療及保養,要改用溫和的清潔用品,洗臉時減少搓揉、摩擦,尤其忌用去角質或磨砂類產品,以及減少清洗的次數。另外,要加強保濕產品的使用。經過一段時間的保養,就可逐漸改善肌膚的狀況。

角質層及皮脂成分、結構、功能比較表

主成分

電子顯微鏡下結構

保水度

角質層

蛟鯊烯、蠟質、三酸甘油脂、游離脂肪酸

緊密的層狀排列結構

優良

皮脂膜

神經醯胺、膽固醇、游離脂肪酸

較鬆散不規則的結構

普通

 


皮脂膜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汗水混合角質細胞所形成,主要成份是由每日皮脂腺分泌的約2克皮脂(主要組成為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60%)、蠟酯(waxester,25%)、角鯊烯(squalene,12%)與膽固醇(cholesterol,<3%)),和約960毫升的汗液(17克左右的乳酸、尿素)混合角質細胞(脂肪酸、氨基酸)乳化而成的。 br="">
角質細胞間的脂類包括膽固醇,游離脂肪酸和神經醯胺

天然保濕因子成份包含游離氨基酸,乳酸,尿素和鹽。

環繞角質細胞的脂質層捉住含有天然保濕因子的水份,提供通透屏障。

延伸閱讀皮膚保養超簡單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ckwang4664&aid=5731370

 回應文章

apple
不好意思~
2012/12/24 15:57
外油內乾??可以用乳液鎖水嗎?
王一雄(jackwang4664) 於 2012-12-25 08:32 回覆:

可以  總之

 

想要回復青春健康的肌膚,就是

停止傷害(紫外線、青春痘、過度清潔與去角質),. 


提供良好的環境(完整皮脂膜、充足水份
、適當的保濕產品),


均衡的營養(三餐定時定量、補充綜合維他命),

足夠的時間(充足睡眠、半年到一年,讓皮膚發揮自癒力。

 

細節請參閱皮膚保養超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