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皮脂膜(skin surface lipid film) 很重要
2011/10/12 15:12:05瀏覽3750|回應0|推薦2

聽說皮脂膜很重要
但是美容師都說要深層清潔
定期還要去角質

那麼對保持皮脂膜的完整性來說
豈不是矛盾嗎?
到底要怎樣啦?

Ans:

健康的肌膚最外層有一道天然的防衛屏障,能幫助肌膚鎖水保濕、防止病原入侵、阻隔紫外線大量穿透等功能,這層天然的弱酸性乳霜層稱為皮脂膜

一旦皮脂膜遭受破壞、細胞間質流失,表皮細胞也會跟著受損,不但保水功能降低,使皮膚變得乾燥、發癢,對冷熱、觸壓的防御力亦跟著減弱,極易引起紅腫、敏感現象,皮膚變得脆弱不堪。

皮脂腺呈泡狀,無腺腔,中央部細胞成熟之後,細胞內形成了許多的脂肪滴,當細胞破碎時,脂肪滴就被釋放出來,由導管在毛囊的上部排入毛囊內,這就是皮脂

皮脂分別沿著毛囊和毛根向皮膚表面的方向擴散,最後分別擴散到皮膚角質層表面和毛髮表面。我們的頭髮和皮膚(尤其臉部皮膚)會有油滑的現象就是皮脂的效用。

我們的臉部,皮脂腺最為豐富,約每平方公分有400-600個。皮脂的熔點約為30℃。當外界溫度低於28℃時皮脂分泌幾乎停止,因此,低溫或冬季需要使用護膚品。
 
皮脂腺不受自律神經調節,而受溫度雄性激素與腎上腺素的影響,當皮膚溫度每上升1℃,皮脂分泌就增加10%。

在一般情況下,皮脂膜的厚度在四肢小於0.5微米(μm ),在皮脂豐富的臉,厚度可>4微米。皮脂量與皮脂膜厚度一致,從1μg/cm2(腿部)到189±42.7μg/cm2(臉部)。

皮脂膜是由無數細小約4-5奈米的顆粒組成,為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汗水混合角質細胞所形成,主要成份是由每日皮脂腺分泌的約2克皮脂(主要組成為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60%)、蠟酯(waxester,25%)、角鯊烯(squalene,12%)與膽固醇(cholesterol,<3%)),和約960毫升的汗液(17克左右的乳酸、尿素)混合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data-mce-style="font-weight: bold;">角質細胞的片狀脂質(神經醯胺(Ceramide)脂肪酸、氨基酸)乳化而成的。 

皮脂膜 = 油(三酸甘油脂、蠟酯、膽固醇) + 水(汗水) + 酸(乳酸、胺基酸、脂肪酸) + 調味(角鯊烯尿素鹽類氨) + 乳化劑(神經醯胺)

皮脂膜因含脂肪酸、氨基酸、乳酸等酸性成份而略呈酸性(PH值5.5左右),可以抑制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生長,是品質優良的天然抗生素。

皮脂膜還有中和弱鹼的能力。對酸鹼緩衝作用,是人體抵抗化學損害和生物學損害的天然屏障。

皮脂膜中的脂質能防止角質層水份過度蒸發,皮脂和汗液配成的乳劑可潤滑角質層,因而能使角質層柔潤,彷彿給角質層塗了一層保濕性、護膚性的化妝品,能延緩皮膚老化及防止角質層發生裂隙,並且還能阻止外界水分滲入皮膚

相反的,皮脂腺和汗腺不發達的部位,如:眼瞼皮膚,因缺乏皮脂膜保護而易受外界刺激,易引起眼瞼皮膚病。

皮脂膜所含的脂質,可調節角質細胞的水合作用,使角質細胞含有30%的水份。

當皮脂膜有缺陷時,外界氣候乾燥,角質細胞無皮脂保護就會隨之脫水、乾燥、脫落。

當外界過度潮濕時,角質層由於無皮脂膜保護,會幾乎無限制地水合(離體角質浸在37℃水中,可逐漸吸收其重量的6倍的水份),結果角質層的屏障作用被減弱,甚至喪失,導致皮膚病。

這層皮脂膜常常因為不當的外力傷害造成損傷。最常見的外界傷害就是過度清潔、過度去角質引起的損傷。

此外,隨著年齡增長,油脂調節分泌較弱,也會使皮脂膜越來越薄。

當兩性到40歲以後,由於性激素水平明顯下降,皮脂分泌量也急速下降,因此人進入中年以後,需適當地使用一些保濕護膚品。

總之,清潔最重要是洗去污垢的同時,又能保持皮脂膜的完整。

輕輕按摩簡單洗,洗完臉後素顏時,清爽不緊繃才是最高準則;當緊繃感愈重,表示皮脂膜被破壞的愈多。 

清潔劑的用量要少,建議使用溫和的氨基酸洗面乳

淡妝與擦防曬者,卸妝通常是需要的。

註:
μm =10的 -6次方公尺  
一微米是10的負6次方公尺(1百萬分之1公尺)
ng=10的 -9次方公克
1奈米 = 十億分之1米(10-9 meter),約為分子或DNA的大小,或是頭髮寬度的十萬分之一

深度閱讀
皮膚保養超簡單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ckwang4664&aid=573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