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6松菸Lab新主藝周瑞祥《Animator》-加了「戲」的魔術,不只神奇,還有滿滿的感動
2016/11/26 10:10:02瀏覽864|回應0|推薦0

當魔術跟戲劇在同一個作品中平起平坐時,會是什麼樣子?魔術師周瑞祥在他的新作品《Animator》裡,做了這樣的嘗試。

一直以來,魔術跟戲劇就像一對失散的兄弟,在各自的領域裡拚搏。

在劇場,魔術很少現身,偶而出現時頂多是龍套,有時甚至只被視為道具;但在商演場,魔術常是主角,而且通常是獨角,反而戲劇不太容易插進來。

但周瑞祥一直覺得,魔術應該有「戲」,魔術應該跟戲劇結合,而且,跟戲劇結合是一種大勢所趨。

周瑞祥並不是一開始學魔術時,就有這樣的想法的,而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他看到3個魔術師表演同一個魔術,其中還有一個非魔術師出身的人,手法一樣,機關一樣,變出來的魔術效果卻完全不同,「不同的講話邏輯、不同的說話表情,就可以拉出很不同的感受。」他說:「我開始去想,魔術最重要的事情不只是機關、手法這些東西,更多也許在表現、呈現上。」當他理解到這一點後,開始去觀察劇場的東西,發現到演員在做的事如果把它放在呈現魔術上,會很有幫助。

「最原始的魔術是在回應人類心中的渴求。」周瑞祥說:「例如讓一些撕碎或揉爛的東西復原,回應的是人類想要把一些壞掉了、破掉了的不管是關係也好,物件也好,去還原它。」

周瑞祥認為,魔術跟戲劇表演其實有很大關係,它們的起源都跟宗教有關,也都跟回應人類心中的渴望及嚮往有關。

但當魔術變成一種純娛樂形式、一種只追求酷、追求炫技的時候,魔術開始遠離了戲劇,周瑞祥說:「魔術師與觀眾的心理連結及共鳴變得很弱、很低。」

假設,一個擁有魔法能飛行的魔術師,他會希望觀眾怎麼看他的表演?就看他在空中飛來飛去?還是設計一些目的,例如高空取物,藉此展現飛行的手法?周瑞祥認為,真正的魔術應該是有動機的,但市面上的魔術發展卻越來越走向「為做而做」,就在空中飛來飛去,展現能飛的技巧而已,「好像只為了告訴觀眾我辦得到,要去完成。」

也因為這樣,台灣魔術產業的發展江河日下,「因為魔術師一心只想證明自己做得到,或只想讓觀眾感到神奇或不可思議。」周瑞祥說:「觀眾看完魔術以後唯一能思考的就只剩下『他是怎麼做到的?』」至於魔術師為什麼變這個魔術,已經沒人關心了。

也因此,觀眾胃口越養越大,一些不夠神奇的魔術就引不起任何反響,原本是魔術師標誌的撲克牌,現在已鮮少有魔術師使用,大家即使仍然想不通是怎麼變出來的,卻都覺得不稀奇了、不夠炫酷了。

周瑞祥卻在一些醫院重症小朋友的眼睛裡,看到了一種對魔術師魔法信任的熱切眼光,「不同於城市人對魔術的冷漠態度及不屑一顧,這些孩子很熱情,即使是很簡單的魔術,也能激起他們心中的無限火花。」他說:「他們是最棒的魔術觀眾,他們不想猜忌、不想懷疑,他們只想相信。」

《Animator》裡有一段「93病房」,就是擷取自在醫院表演的真實故事,一個很簡單,或許很多人還會覺得很無聊的「巴格拉斯效果」的撲克牌魔術,讓一個垂危的小孩低迷的血壓上升,暫時脫離危險,當然,過幾天後這個小孩還是不敵病魔糾纏,但周瑞祥永遠記得當魔術變完時,從小孩眼裡射出的那道閃光,以及隨後的血壓變化。

「這次魔術結合戲劇,是希望我的魔術能說出什麼話,比如說一段故事、一個想法。」周瑞祥說:「我希望把魔術變成傳達我的想法及價值觀的一個媒介。」

「我想讓魔術在劇場裡被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他說:「身為魔術師,我學到的就是手法及道具,沒有學到舞台上表演的東西,如果能加入表演,我想,它能發揮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所以,不要把《Animator》當成一般的魔術表演看待,它會是一個很有「戲」的魔術喲。

(圖片由進港浪製作提供)

《Animator》演出資訊

演出時間

12月16日 19:30

12月17日 14:30、19:30

12月18日 14:30、19:30

演出地點: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bbar66&aid=8305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