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1/21 11:19:36瀏覽3133|回應10|推薦52 | |
談到教改,沒有人認為成功,為何?因為當初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專家學者們,忽略家長的看法,忽視基層老師的意見;這兩類人幾乎不能開口,一開口就是「反改革」的大帽子扣下來。 「教改」加「基測」,那得學生本身能自動自發唸書,外加家長的經濟能力與認知到某一程度,才能配合成功。目前台灣的家庭有幾個做得到訂報紙、大量增加課外書籍、引導孩子觀察周遭、… 專家們還是學生時代,想來十分優秀,都屬好班之列的,比較知道主動唸書,卻不知道大部分後段班,或可說是放牛班的狀況。前段班的學生是天之驕子,學校希望所在,可是他們認為惡補、填塞、無日無夜地苦讀幾本教科書,是一種生命的浪費,廣泛的多方涉獵才是他們所愛。他們解脫了類似他們狀況的學生,但大部分其他類的學生形同被放棄。這也是為何每年基測出來的成績總是兩級化、城鄉差距大的主因。 大部分的學生、家長仍以為把教科書讀好就可以上好學校,於是怪「一綱多本」,以為孩子得唸完「多本」才應付得了基測,其實一綱多本只要唸通一本即可,如何主動求知、廣泛吸收、靈活應用,才是成敗的主因。 十幾歲的青少年有幾個做得到主動求知?外在誘因太多,但沒有一項是看報紙、多讀課外書籍等等,教改的善意完全失去,反增添學生負荷,於是,補習班更多,學生更可憐,家長負擔更重。 只希望往後再有何改革,專家們應敞開大門,廣納意見,多方評估,再下定論。中國歷朝各代,多少變法的出發點是善意,卻失敗收場,原因差不多,關起門的工作如何成功?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