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21 08:47:55瀏覽2119|回應3|推薦18 | |
~~~ 引用今日yam網新聞稿《搶救國語文》余光中:別讓余光中變餘光中
國語文程度低落,教育部長說「音容苑在」,總統亂用「罄竹難書」,余光中也成了餘光中。知名詩人余光中表示,國語文程度低落,是一種危險、墮落,因大量使用電腦、忽略文言之美、正簡體之爭,導致國語文程度低落。 為了挽救國語文,華僑協會今天邀集余光中、張曉風、董金裕、謝鵬雄等文學大師,進行搶救國語文座談。 余光中說,要增加中華文化思想影響力,中文就是關鍵。余光中說,日前引發社會譁然的音容苑在、罄竹難書,顯示大家還是重視中文的,若是有一天,「音容苑在」、「罄竹難書」亂用,都沒人關若心,將是一種危險、墮落。 正、簡體之爭,也讓余光中啼笑皆非,他的名字余光中,已經是簡無可簡的字了,竟也發生笑話,大陸人誤以為「余」是簡體,貼心的化簡為繁,將他的名牌寫成「餘」光中。 教授張曉風說,華人最偉大的發明,不是指南針、紙張、火藥,而是中文。指南針、紙張、火藥都可被新發明取代,唯有中文之美是不可取代的。 她曾在牆壁上看到塗鴉,寫著「John love Mary 4ever」。她笑稱,留言雖然甜美,這樣潦草的愛,可能也持續不了多久吧。 張曉風說,全世界的語文能力都在退化,與大量的電腦化有關,書寫的機會越來越少,但國內在去中國化的政策下,中文被消滅的程度驚人。 即使國語文程度不斷滑落,余光中還是強調文言之美,他說,文言有一種鏗鏘、對仗之美,文言仍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出現,隨手一舉「張三李四」就有對仗、平仄聲的變化,但是大家卻誤以為文言文已經被消滅。 ~~~ 不曉得這兩位年高德劭、舉足輕重文壇祭酒三不五時冒出頭來,窮嚷嚷似的攪和,實難以明白有什麼好嚷的?新一代人類國文真的低落嗎?我看未必,有心人士也不用老舉特例來證明現在人國文多沒落。普遍而論,以前文盲的比例遠遠大於當今,所以,現今世代沒有理由不如過往程度高。若著眼現實情況,新時代語言和文字運用以及實际使用考量比較,都不能說現代人運用的頻繁度不若往昔,電視電腦諸多媒体,知識及書藉爆炸,現代人承受的文字語言訓練與轟炸,斷不是早先資訊不發逹時代可以想像的,語言文字的淬鍊也非往日可比。 要說全世界的語文能力都在退化,與大量的電腦化有關,書寫的機會越來越少。事實是電腦化後,人們花在電腦閱讀與傳遞信息的機會與時間更多更頻繁。以前沒有電腦時候,常是畢業離開學校後,很容易遠離文字 。電腦時代雖引誘與替代方案更多,同樣底,願意親近文字的機會也相對增加。明顯底到處出版物蓬勃,出版也變得更容易普遍,出版事業已在世界各地都成為重要產業之一,作家或意圖成為作家的人口 較諸以前任何時代都多得多。 說以前程度好,可能是取單一項目作譬,既使把他們一再強調當年盛況或普遍程度拿來跟當今作比較,實也不能硬說強得過時下。若說現在文風不盛,但以前又有多盛,現今純作家光寫作過日子固難,但以前幾乎是絕對無人可靠這樣純以寫作維生。難道他們這些自命為國家文學支柱級的大人物作家就可憑一己意氣的認定看低新一代的國文程度嗎? 現在出頭的作家雖和當年一樣底不怎麼有何了不起的出色,但若光就中文使用與運用方面言可不會比他們的前輩不如呀!早一輩的寫作者自以為使用得多好嗎?就能壓當代人嗎?別那麼往自己臉上貼金。余張等大師他們那一代,應說成兩代人或是說半世紀上下前自國民政府遷台以迄x 世代,或者說嬰兒潮以前的一代人(嬰兒潮在內)與後嬰兒潮的世代,在台灣我看不出來其間有何差別,而且就我的接觸現世代由於網路興起以及政治議論的熱絡,庶民運用文字的力實有超越前數世代之勢,雖然公文書應酬八股等撰述由於不再使用業己埋沒喪失了,但那類文字使用早己在五四之後為大眾所唾棄,現在所謂白話文語體文的使用發展,已逹嫻雅靈巧以及普遍的純熟狀態,甚至可以說是到逹當年望塵莫及的程度了。 所以余張等大師他們認識錯了,這些年來台灣的國文運用及程度可不是他們硬行派定的退步,反而是直線在長進中,新一代的在超越,在嫻熟,而老一輩更是踵武前賢,並發揚光大,只要堅持不去,一路寫下來,很多人都是益趨成熟圓融靈活。不但沒丟棄舊的還更迭創新,力求發揚光大,你余光中縱然寫得不錯,但現在寫的不錯的也比比皆是,他壓不住後進的,沒有什麼好誇飾。 況且余張等大師他們到底有多好,他們寫出來的中文就壓倒當代新冒出頭的作家和逹人嗎?照我看實也未必,新出落的文人作家水準也不會,至少就寫出來的作品硬碰硬底比,不見得輸給這兩位,或者任何尚的前輩作家。隨便自部落格挑兩位傑出的寫家比看,像現在的散文作家李性秦、郝譽翔跟這兩人比對之下,不管哪方面哪有吃不住或弱了的地方。 這麼些年比較下來,我堅信現代作家在文筆上絕不輸前人,甚至更好。就拿手上正在閱讀的廖玉蕙編的九歌版的「八九年友文選」來比對說明。該選集其中有余大師的「思蜀」,該文令我激賞,固然余大師為文成熟凝鍊,誠可為散文之經典佳作。但同樣我也無法小覷選文中其他作者的作品,其中除了老將隱地的作品擲地有聲之外,縱觀新一代作家作品如張志菁、莊裕安、柯裕棻、林志豪、呂政逹、徐自農、鍾怡雯、王文華…哪一個不佳,哪一個不好,台灣新一代的文學品味與寫作功力與境界,確實較以往更上一層樓,余大師等人難道連一道出書的同文都不望一眼,矢口硬生生地認定現代人中文不行嗎?我眼中現代人的運用中文能力較前沒有輸只有贏,老一輩有何可誇飾?真的,左看右看老一輩縱有其得意的地方,但也無法認為就有能力壓倒新人,而且他們的累積下來成就較新一輩,實也看不出有何了不起之處,何以可以大言炎炎地說現代寫散文或詩的作家會比他們那時代的弱呢? 奇怪,學究們老是以古非今,譏剌現今學子,甚至時人。當然眼前是妄人當道,陳杜一再出醜弄乖。可本土總統官員不入流是一事,但他們學問可好得多。既使光就總統言,也是現今總統更有學問,當年兩蔣學問文字可不會比得上阿扁和阿輝呀,隨便怎麼說阿扁或阿輝讀的書可較兩蔣甚至他們任一人較兩蔣加起來都都還多哩。 照我看法,憑余光中白話詩,怎好算十分了不得,難道還想直追唐詩宋詞?若就只這點伎倆就要傳世,那麼也只徒然顯得我們這一代人才貧乏無能,至於張曉風更是無論矣。 余光中自己的國文又比人強到那裡去,寫幾首哀憐怨嘆發去國懷鄉之憂思愁鬱底類乎無病呻吟似的寒酸詩,哪有什麼能算得上震古憾今,將子就算當代華文文學或詩壇最了不起的代表作。難怪華文文學可真沒看頭。我認為現今有他那種水平的也不在少數,夏志清的扛鼎之作「中國現代小說史」裡面也是極力推崇余光中的;夏氏認為,台灣作家白話文字運用之妙之好,實屬五四次來登峰造極之成就。而那個好不還在延燒嗎?且情況更有進者,現在可是普遍的寫得好,絕大部份的寫手都寫得一手好文章。說來把字彙這麼少的中國文字發揮運用到這般好與妙也非難事,況且文字運用大半是靠日常語言使用,語言運用得宜,寫出來的文字自然容易好,實不用像余張那樣子的大張旗鼓。 那邊繁簡互換將余光中,寫成餘光中,雙方都清楚明白指涉對象,說來也沒什麼好跳腳的,名字不過是件符號,尤其網路發逹後,一個人常有好幾個網名,只要自己爽就好。本人我上網以來,會客室裡面人人喚我「大大」、「莫大」,置原本名字不問,我隨眾也自稱莫大,樂得彼此方便。只是混到簽約出書時,出版商可不同意,原來第一本書既用過某某,再換成「莫大」豈不又是新人,沒知名度,不行,於是只要輪到能有書出之時,還是得照舊打上某某。 作家的筆名和網名都不過是讓大眾辨識之用,當然很多人都是用本名作網名筆名之用,然終歸都不過用來指涉自己,讓別人或讀者好區別以及指認,哪來禍延祖先之嘆!反正讓公眾區辨之名,錯不錯,只要認得指的是那人應該算是目的逹到,不值得如此大驚小怪?這是我說的,呵呵!有點硬拗。我是民進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上行下效,不能算錯。 不過簡体字非繁体字的草書。現行兩邊文字政策,豈非確切明白底按照「兩國兩制」在一邊一國各自施行,兩邊政府各按其現行教育制度在各自境內單邊自行發展,沒有交集可言,根本上就是兩套各行其是的文字系統。兩頭接觸後發覺竟然 大半可得以證同,應算是撞上了,滿可慶幸的,算他們那邊尚未忘棄掉字根源起。若有些地方轉換得不成或不同,也是難免,急於求同當然可也,若彼此慢慢調适,也不為怪。要怪也只能怪毛澤東當年只求急功近利數典忘祖,加速變革,沒做好準備與檢證試驗,不講究轉變精確,更不論是否合用,非要大喇喇硬生生地派上場強逼全國一体共同使用。 同樣情況,想想我們這邊,若等到這個阿扁加上姓杜的等等當道賢良,真個狠幹將起來,學足老毛那股兇狠橫蠻與毛燥勁來硬要強行上馬弄成全盤去中國化,你我這等順民還不只有喊天,到時所有漢字難說不全面平假名片假名化,全台順民還不就是乖乖跟著丟掉原來幾千年來的方塊字包袱跟著漢語全盤本土台灣化,到時候豈不是和那邊一樣,會有哪個會再來追究印證原來的繁體字字原哩。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