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談愛情 (三)
2006/05/07 11:34:47瀏覽1395|回應1|推薦11
大自然種屬的傳播繁衍,按進化論淘汰演化的優生劣敗原則,人當然盡其本身可能來擇配婚偶或伴侶。靈長類的人類求偶期不像別種生物不但沒有季節性,更可以延續作成終生的衝動。由於具理性思維人類的性欲需求更有別於別種生物,明顯抽離生殖任務,而得以成為人類身上成為最顯著的置入性屬性,其附著功用的本身即是性欲追逐的歡娛就是性欲的目的,以致人更會依天性來滿足其喜悅與衝動即盡其所有能與力去挑取最美好、條件最優越最理想的配偶。性欲滿足成了人的目標,並不以生殖傳宗為唯一目標,以性欲取向是人類活動的更直接的渴求標的。

性欲和食欲一樣,永遠都要最可口,最能引發欲望者,此即人類愛情的根柢。由於看重性對向之悅目,也由於有益彼此身心的,更由於珍惜擇配競逐的得勝,成為強固愛情的力量。本能與學習造成愛情與性的的趨向,審美觀是隨社會習俗與風潮波動,對於愛抉擇上各有其的一半重要性。

當然,愛情會更加強調前述愛的等級遞減,條件及情況最好的常是所有愛情競逐者的對象,同時也永遠得到最多數最濃烈的愛情,原則上競逐條件與愛情之間可以按等差級數來排列。

這種本能或屬性,雖會使得人終生纏綿,使之為之生為之死不得超脫之業力,甚至可以說是無以脫棄的喜悅與煩惱之泉源。然縱或愛情或者如上所述擴延解釋成性欲佔据了個人存在的意識之絕大部份,然人的理性也使他反思關於這種業力與本身存在的關係,來自性欲的愛情是傍隨本能衝動附加進天性裡頭的能耐。

對於人類,美麗或性感即性欲之所在,然而前述的條件或美與性仍是藉著渴慕與幻想擴大其功用及效能,所謂墮入情網而為之生為之死的懸念仍全繫乎自身的想像。佛家說色即是空,愛情或欲念正是想像力附加在性本能上效果。所有的美化與沉溺幾乎都是來自想像擴張其效果與作用,天仙化人的絕色美人在不可接近而有可能接近最為浸蝕戀慕者的心。一旦終成眷屬,天仙就得下凡,多少後花園裡的崔鶯鶯,與張生歷經波折終成眷屬後反而多成為怨偶,甚至始亂終棄。

愛情是幻想,距離與渴望更造成愛與慾的極度想像,對於體內衝擊不息的性欲更是極端憧憬與高度美化的調劑劑。由於極度渴想因此性幻想形成人的原始基層意識。無論男或女都得被教育成愛的渴慕與想像,想像的性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部份。當然純屬空幻的性幻想是可穿透,人們終於有可能認識跟美女睡覺不覺得有何了不起,還不就是那麼回事,欲望或許不曾降低,然而級可以分辨膚面的美醜並非那樣具決定性的要緊。

愛情無論如何沈陷,愛得死去活來,都是自我耽逸進去的沈陷。所有的愛與沈陷既都是從自我發出,無論如何的愛對方,自我絕對是自我中心。畢竟配偶不是本人,是他人,是對向或對方,無論怎樣恩愛都不會成為自己。一切的思與念最終纏繞著畢竟是自我,情人或配偶的熱狂的恩愛最後都得失溫,相互厮守除了權宜的因循與便利外,更為的是彼此情感寄托與生活上依持,也為的是基於相許之約朿、道義的誠篤忠實與信守。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264978

 回應文章

稻柏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性欲和食欲一樣,永遠都要最可口,最能引發欲望者,此即人類愛情的根柢。
2006/06/07 01:37
所以 那些架構於人為價值觀的"附帶條件" 真的只是感情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