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5/05 04:38:27瀏覽1478|回應2|推薦15 | |
性衝動生成擇偶的需要,同時更由於在群體社會裡的擇配競逐才強化愛情在生命過程中的嚴重性。愛情同樣是人之生命競逐中最嚴酷珍重的項目。通常是個人一生裡面最珍惜的部份或事項,其重要性幾乎和自我保存是不相上下。當人們面臨愛情的抉擇或者喪失那種極度的刺痛焦慮徬徨與難過,實和處於生死交關的危難之際幾乎有著同樣心神昏噩與狂亂。這種難受並不止出於個人虛榮及尊嚴驟失的難以忍受與刺傷,更像是心身軀殼受著重創,其沉痛與壓抑似可將其整個人銷毀。
尼采說過,愛情是一種狀態,處在這種狀態中,人們斷然底看到那些並不存在的東西。戀愛中的人其幻想的力量發揮至極致,將事物美化的效能和人們神化的力量一樣。同樣在愛情中,人也得忍耐更多,忍受愛情,亦即忍受住一切。 尼采明釋愛情是幻想,愛情確然是想像力的發揮。愛情何以是幻想,乃是因為造成此種性質的前題出之於憧憬,憧憬或想像對方的美好與獨特。造使愛情產生的對象本身的特質只是誘因,愛情的發生乃是難於其人本身要使之陷入於愛戀狀態,將美化或可使之生愛的酵素揮發開來。 由此可知,愛情不僅是幻想也是渴望,由於距離與渴慕才造成愛情之如渴如慕。愛情或渴慕之產生一定得有距離或隔閡,否則只淪於性欲的發洩。人得處於仰慕而不可即得,要不具安全感之虞,而渴求獨佔擁有才會產生愛情的強度。若能完全支配與佔有,就不成其然為愛情,至少熱度必逐漸消弭,古代君王妃妾成群,所有人都歸其個人所有,在君王眼下只有喜悅與欲望爭逐,既無渴慕之虞,也不生距離隔閡,這種情形下自難生成此處所定義之「愛情」。 如果去掉這層憧憬,愛情可能如上例所示,只不過是性欲的發洩,或則有如朋友間的感情與照應,甚至什麼也不是。怎麼說哩?耶穌說「愛人如己」,可能愛人如己嗎?理論上應是不能,人的個體存在就是自我意識,自己與我本身是種依存關係,沒有自己當然沒有我,如果這種依存關係是關乎自我的緊密結構,是自我之所以為我,為讓之保有存續並得到快樂,是關懷的起源,其他的人或一切都是次要或不要緊,那人活著就非得愛自己,這裡就是愛之源起。 若不把愛定義在男女愛情上面,照廣義面的來講,設若對自我愛是完全底百分值,其他的關係按親疏,依存度有別,按維護自我的程度類推,與自己最有用最有利的人以及親疏之別,對照自我之愛按程度遞減其關愛。夫妻、父母、子女而朋友親屬長官…等等有別,然後逐步推廣,鄉親勝於國人,而同國人又自親於異種人。同樣依存或受惠益之不同,愛與感恩也有別,嬰孩當然得愛母親,因是哺育之源。 對己之愛才是最本源的愛之源泉,其他關係則等於繞日之行星,依遠近親疏沾染愛與親近。喜愛一個人,乃是其人賞心悅目,或資質優越讓人心儀,更也由於其人可以滿足你的欲望,尤其是虛榮或招搖的欲望,對美好的奢求,但他終究是他,是以喜悅或光耀來滿足之的自我,造成你喜愛他。可見根砥上,愛乃自我中心,也是自私之源,緊繞於自我之中。此種自私之愛原先是愛的全部,人由於理性推衍以及與相互因應的將之列為愛之一途,愛情也一樣或不完全不是這種愛,但不完全包容或等值這種愛的意義,然卻可以被包容在此廣義的愛之內。愛情雖也是發之於對己之愛,但它有更強烈的及人意義與動機,是要把自己投射到意定對向的對方身上,試圖把自己的喜愛呈獻出來給對方。愛情純是男女之愛,這是跳開親疏而再創親密的圖謀與運作。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