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5/09 10:45:12瀏覽1210|回應2|推薦13 | |
男女間因愛情而生的關係與一般他種人際關係更有重大的歧異,不但有別於朋友或種種人際關係也迴異父母子女間的關係,因愛情結緣彼此間獨佔性遠遠強過其他一切人際關係,特具私密性,在感情上與認同上特別強調相互間佔有性向,強烈地要求彼此遵從相互信守與擁有。由於這種關係是條件比對下爭取得來,而雖非同於親子血緣認同,可是卻衍生出更親密的關係,一對男女結緣的宗旨或目的都在於此後共同生活所寄托,結緣的另一半更且是此後相伴一生的伴侶。
一般愛情關係常出於擇配競爭後得來的戰果,條件取捨與發展期間的猶豫,造成最敏感而且感觸最強烈的人際關係。由於彼此間的相互寄托以及渴求穩定底索求,使得戀人間極端關注與在意,情緒脆弱易感,易陷於騷動。愛與嫉恨是一體之兩面,陷於愛情中男女關係擁有、傾注與嫉妒交互為用,不能如一般朋友那般坦然與來去自如。何以身陷愛情中的男女要這麼要命?要這麼複雜?或者去除面子上的放不下來,愛情關係並不是不能有如朋友情誼那般放淡或釋手,然而陷於愛情中的無論男女或同性間,偏偏不容釋手,完全不能像在同學或朋友間的交往,沒有辦法不在乎,除棄情面上的因素,還有更多更強大的心緒情意綜作祟。 男女雙方女性先天體力不如男性,復加經濟及社會因素篏制,常使得女人在家庭與與社會上常不得不屈居從屬及附屬地位,造成尊卑之別。近代社會及觀念逐步解放以及女權運動影響,女性開始在財產權與經濟上得以獨立自主造成近代社會男女關係與愛情認知的一重大變革,使得現代男女間觀念及對愛情的認識與觀感己大有改變。女人柔弱,弱者形象博取同情。傳統上,女人由於角色認定處於被動,較易接受妥協的情況,若不喜某人,但更寧願或家庭的安排為著現實考量接受,並為之生活下去。傳統的女性角色容易屈服現實,較易接受指定的生活角色。男性角色的則更得為性衝動付代價,逼得他主動去求生活來裝備自己來爭取對象,或者說去餵養女人與家庭,男方似更為性欲所作祟。 經歷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經歷的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的追逐,進入廿世紀的前半部,歐陸思想上的騷動,對男女關係成為最開放的時期,歷經世界大戰的休克與毀滅後的幻滅,人們不再懷有憧憬,而以更透徹與包容底態度來看待性與男女關係。刻意追尋解放的風潮。性與歡樂的追逐逹到空前開放。詩人墨客藝術家用激進大膽的嘗試來了解與接近性與愛情。從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到亨利米勒北回歸線男女間的情欲,開闢前所未有的性解放與對情欲最赤裸直接的陳述。同時也開拓對性的包容與多方探討。 廿世紀後半葉公開正視同性戀關係以來,帶給男女關係最大的反思應是除了家庭的意義再檢視。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領養或經種種途徑生育子女組織家庭,讓人體驗到人類倫理關係原來也不是不可以再加以修正,更有者,不但婚姻家庭甚至婚配愛情原本的意義都得開始再配合時代改變再檢視。愛情的根源既是生殖衝動,按自然結構應是異性關係。可性心理和意識內感情的變數可非一加一等於二的數學定律,成長過程的遭逢、壓制、性傾向不是那麼明白而單純的事實,因此人與人之間種種變異或變質關係層出不窮。 若愛情其實就是生殖本能欲望地衝撞,愛的渴慕也就是對根源生殖之衝動。所以就此相對而言,異性戀才是生殖衝動的置入性功能愛情的正本清源,才是人根砥上對種族繁衍的添加劑或調味品,同性或他種畸戀都是變異,是對現實不能或紛沓的變動。 同性戀的情況所來頗有點像羅蘭巴特論當年共產主義作家一樣,那些作家雖極力強調無產階級藝術準則與小資產階級的藝術準則不同,可是不能憑空生出一處寫作的空間,因之他們的寫作規範與素材處理還是照他們夙來熟稔小資產作家的寫作,他們並未有前例可循,唯有依循原來熟悉的資產主義辦法,應用其方式仍遵行不悖但素材套用的可是共產主義的教條與內容。所以縱然素材不同,可 同時也符合其學說,導致成一種規約性的寫作,這種寫作應該十分清楚地指明應表逹的內容,卻沒有與該內容認同形式。 所以說,文學創作本是小資產階級的東西,普羅階級同樣也有相同的需要,同樣也要表逹發抒情感與內容,縱實質內容不盡相符,然也依樣畫葫蘆,照本宣科襲用過來發展成普羅文學。 由於同性感情社會觀念壓制及不那麼認可與普遍性不那麼普及,原本易為人勿視,但一路發展下來也蔚然成風。同性戀的愛情的情形也可以說成類似或等同異性戀的情況,認養異性戀的一切形式,他們領用異性戀愛情一切手段與方法,即使無有類乎那種根源的衝動,沒有異性戀生殖繁衍的內容,可愛情本身深度與意義卻全沒有不同。 〔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