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 江 春 水 向 東 流 27
2006/01/30 07:54:04瀏覽1642|回應0|推薦2
26 長子出生


1946 年十一月,唐氏夫婦的長子出生,比照大女兒渝生,唐餘堯給兒子取名「京生」。

他們兒子出生的同月份也正是全國自對日抗戰勝利後,全國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於十一月十五日首度在首都聚集召開制憲國民大會。

國民大會為代表全國人民在中央行使政權之最高機構。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為溶解各地方派系與團結人才。乘舉國歡騰氣象一新之際,積極全面進行全國間接民選代議制的中央議會代表選舉,準備一舉進入三民主義的憲政政府時期。

來自全國各地來到首都的新科當選的國大代表,都是動員各省各省的縣市政府配合麟選出全國各縣市的賢達、才俊及地方人士,聚集全國各黨派精英才俊於一堂,共同審議立法院通過之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國民大會於完成「中華民國憲法」之三讀,嗣後由國民 政府公布,明訂於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施行。準備屆時依据憲法展開實行憲政後的第一屆總統選舉。

國大開會期間,南京市車水馬龍,冠蓋雲集,顯得空前的繁榮。各省各地人馬齊集,飲宴頻繁,敘舊、攀寅、聯誼,各地派系不斷俾闔拉攏,合縱連橫。以致酒樓茶肆夜夜華宴,到處坐無虛席。

來自全國各地來到首都的三千多國大代表之中,恥中兩位是唐餘堯和李惠芳最親近熟悉的親友。一位是唐餘堯原來在軍統的老同事,也是他們夫妻在渝的舊識,唐餘堯的義兄三哥張鴻笙,張以家鄉安徽省的國大代表身份來南京開會。

張鴻笙在勝利後,就直接把握機會,回皖參與中央民意代表麟選成功。跟他一道來首都的是他的新婚夫人許曉琪,許曉琪是李惠芳在渝讀書時的手帕交。張鴻笙當初一直羡慕唐餘堯娶得美嬌娃,是以在渝後期,由唐餘堯介紹李惠芳這位同學給他三哥認識後而結璃的。

另一位則是李惠芳的父親李荃英軍長。李家舉家避戰禍遷去重慶後,軍長李因戰爭期間領軍前線,由於重任在身戎馬倥傯迄未得返歸後方,以致整個李家在渝期間,都未得與家人重聚。

李惠芳到京後,她母親也回到家鄉,但是李軍長由於廖瑛事件,對夫人不諒解,雖被家鄉被推選為國代,仍不曾回鄉,直接由駐地來就參與大會。

李惠芳的父親李荃英中將升任軍長以來,單方面領軍前線,成了方面大員,聲譽與地位都到達了他軍旅生涯的高峰。所以他一來到南京即受到層峰召見,為表彰歷年來對軍隊國家的貢獻,特頒與一級軍功勛章。李軍長既是中央最高當局賞識與重視的人物,在家鄉當然更是名重一時,省垣因之推荐這位鄉黨裡最孚眾望的人物來代表其所屬縣治為國大代表。

榮膺家鄉的國代後,李軍長即準備進京參與國民大會,順便向國防部及三軍總司令述職,遂暫移時移交戎務與副軍長和參謀長,兼程就道來首都。

一到南京,就見到在機場接機的女兒女婿與外孫女。他是自小女完婚後首度得以見著女婿。李軍長已臻耳順之年,為著領軍抵抗日寇和朱毛匪軍,長年駐紮在外。得與愛女和女婿在首都重逢見面,好不欣慰的是;更令人樂不可支是初度得見外孫女與新生外孫兒,懷抱第三代在懷的喜悅,讓初臨老境的外祖父備覺快慰。

唐餘堯的岳父來到首都,許多部屬與舊誼爭相款待,好不熱絡得意。他們夫婦自然更得花心思好好款待。

再加上老同事,他的三哥張鴻笙也在家鄉榮膺國大代表,唐餘堯更得藉便歡迎招待登上 檯面的哥倆舊誼。唐副處長特地抽暇安排岳父和張代表夫婦四處遊覽觀賞金陵的風景古蹟之外,更不時宴席招待首都的江南名饌。

唐餘堯最先來到南京,是首批隨中央部會回歸首都接收人員,人面地頭各方都熟。手面週到体貼,常讓主客盡歡。

他們大妻首先陪著岳父暢遊南京市內著名風景點,中山陵、明教陵、雨花台以及南朝留下來的胭脂井,追憶李後主和張麗華的千古遺恨軼史。

接著張鴻笙代表天妻隨後到來之後,更結伴同遊一道去領略秦淮河上泛畫舫。

初見久享艷譽,名揚國內外的秦淮畫舫,頗讓唐李惠芳吃驚,秦淮河並不特別,除了水碧陰陰,河岸垂楊搖柳而外,和江南各地開鑿的一般運河,並無不同。水勢不活絡,然而顯得厚而不膩,六朝金粉所凝,總讓人啟思古之幽情。

唐太太生長在魚米之鄉的長江中游的一支小支流河畔,見慣了一般河上種種行船,但是秦淮畫舫和她以為小河舟輯全然不一樣。她和張代表夫人覺得特別,那些塗紅漆綠古色古香的畫舫和她們印象裡載人的小船都不同,既非裝備馬達動力的河船,也不同種種人力操縱的小舟輯。

畫舫大得多,是可容納二、三十人大型平底船。船上,彫欄畫棟,一格一格講究的仿古窗格,窗格上彫鏤圖案,映襯著紅藍色的玻璃,玻璃上面還飾有精緻的花紋。船艙前頂下吊懸彩燈,每條船都配飾有的精粗各異底彩蘇,因風隨波飄曳,大紅大黃,圖結隱晦都不一樣。艙前七板子造成弧形的頂,頂下通常置有兩張藤椅,遊人坐在艙前漫渡,一覽秦淮沿河風光,艙內文雅講究,陳設字畫和光潔的紅木傢俱,梳整的桌面上還鑲嵌著冰涼的大理石。

他們一行挑選了一艘最大最講究的畫舫遊河,一路駛下直上莫愁湖、勝棋樓。然後由唐副處長招待貴客上岸,品嘗道地的南京地方菜。

在館子裡就坐後,張代表太太就詰問唐餘堯:

「南京菜會有什麼?我們只曉得吃淮揚菜,上海菜,沒聽說南京本地有甚 知名的菜肴?」

「南京有全國知名的咸板鴨呀!」

張代表搶著回答。

「哈!三哥,你就知道南京板鴨,江南菜式多得很,細緻講究。」唐餘堯取笑他的老同事,又補充道:

「但是這家的板鴨可比不上鹽水鴨。我推薦這家館子乾乾絲,是最道地的,別地可吃不到,還有他們的芝麻餅在南京也是首屈 一指,先點這幾樣,岳父您看怎樣?」

「別問我?江南菜我是外行,你們斟酌,我和惠芳跟著沾光,但可不要漏了我們小渝喜歡的菜餚啊!」

「哎喲!我們那敢漏了可愛的小姪女!」張鴻笙垂首逗小渝說:

「小渝,你要吃什麼?跟張伯伯說。」

「別慣了她,大家點什麼,就讓她吃什麼。」

她媽媽 幫她回答。

他們用完餐,回到畫舫時,己過了約定時辰。

船大說:「你們來了,我想你們不會冤我的。」

「怎會?」唐餘堯回船大:

「吃餐飯,總得要個把時辰吧!等的時間,我們絕不會少算你的。」

在河上漫遊,叩瓜子,品茗。大家仍開懷繼續原先的種種話題。男人們談日趨緊張的國事時局,金融物價與達官貴人的逸事風聞。兩個太太則交換當年學校裡師生間的事與傳聞,小孩與電影。

兩位年輕的太太,仍然像在渝時樣的喜歡看新上映的電影。來到京滬一帶,新上映的影片既多,上片又快,以致她們一來就看了許多影片,中外都有。那時節轟動全國「一江春水向東流」剛在首都上映,那是一部描述抗戰時的流離分合愛情文藝片,影片描繪深刻,讓甫經流離戰亂的國人普遍感動動容。故事編排感人,主演的演員尤其出色,是當時最受推重的演技派明星白楊和淘金飾演男女主角,白揚演的角色尤其感人,不知 讓多少女性一灑同情之淚。

兩位太太捉對娓娓談論劇情,竟然忘記男人們間帶著爭論性地進行嚴肅的話題。

男人們談論軍國大事,各抒己見,觀點不同,爭議漸生。由於他們的聲浪愈來愈大,太太們不得不終止談話,來聽他們到底在爭論什麼。

張代表聲音最吵,反反覆覆地認為眼前的亂象主要是由於政府不拿出強硬手段,才讓第三勢力 坐大。唐餘堯雖還在中央機關,倒較客觀,他表示政府有政府的困難,不可能一眛孤行,必須容納各方面的意見,而且為了籌備來年的總統大選,不得不讓學生請願,發抒他們的意見。

但張鴻笙不表同意,他指出:

「學生不上課,成天喊口號,大舉弄出『反內戰,反饑餓。』的遊行,編餘軍官也上中山陵搞『哭陵』,政府不能一眛鬆手不鎮壓,要不情況就益發不好控制。」

「當然眼前情勢還是得取決中央的政策。」

他轉而向同為國大的李軍長請示:

「英公,國民大會一前修憲,尚未能算完成?」

軍長點頭同意。

「哪能算完畢,大會才招開。要等立法院頒布才算數。」

李軍長既附和後,張代表就開始侃侃陳述自己的意見:

「我們國大修訂的法條款得等到三讀後頒布後才算正式實施憲法。所以說目前中國國民黨統治並沒有憲政基礎上施政,政府根本不需對任何黨派或任何人負責。現行政府大可按照認為最有效的方式來治國。目前的情況整個決策與執行都混亂猶豫,各方面都像要討好。這樣陡然自亂陣角。」
「像現在政局市況已繁亂到這個程度,政府若不拿出魄力來,是沒有辦法處理眼前的情況。光看大學生藉遊行抗議,一波接一波,愈演愈烈,有的甚至還進行絕食抗議,似乎一定要求政府就範。照目前情況看是:散發傳單搗蛋的,一定得安撫。但是安撫得了嗎?徒然讓要求沒完沒了。到處都是伸手要好處。吵得兇的你們就先去安撫,不兇的就擺在一旁。像遣散的退軍是最需安置的,可是他對政府構不成威脅,所以擺在一旁,不當回事。學生、飢民吆喝得厲害,就得首先照顧。看現在的情形,硬是會造反的才值得安撫,全國各界只看得見會鬧會吵的。真應了一句:『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不吵的沒人理。』」

「問題不只是你講的那一方面,」唐餘堯不表同意,他強調:

「那些只能算癬疥之患。真正的問題還是共產黨。」

張太太聽罷,點頭表示同意,她說:

「早先看報, 我們飛機正大舉展開朝延安轟炸。看來內戰即將全面展開。」

「沒錯,三嫂,這次我們確實準備一舉殲滅他們。事實也是我們一等他們限期逼退美軍,就開始展開攻擊。」

唐餘堯說出內幕消息。 張代表聽了,跟著加上他的看法:

「其實首都衛戍司令部限期中共聯絡處及辦事處所有 人徹退員時。已明白表示是向共產黨作最後通牒,那就是開始正式宣戰。軍長,您同意這看法吧?」

作完補充後,他再向李軍長徵詢。

「現在向他們進襲說來已晚了,早先不趁勝消滅他們,一再談判,讓毛澤東坐實得太大了。抗戰時他們一路擴張,佔地擴軍。到了勝利時刻,中共軍已擴展到近八十萬,這兩、三年來更不容易對付了,他們人員據我們敵情當局保守估計早超過二百萬。發展的黨員更是不計其數。東北接收,蘇聯老毛子是把軍戒彈葯強行移交給他們。現在這個戰真不好打,而且 有得打。」

「看樣子如不能殲滅他們,這仗會擴延出華北,搞得不好,他們佔領別的點也會扇風開仗,說不定是全線對匪作戰?」

「那怎麼得了,好不容易才打完日本,又得跟共產黨打大的。」

張太太嘆息。

「八年抗戰兵疲民窮,誰還願意打戰,軍人可並不願意再打仗,都是父母生的,哪個願跟自己生命過不去。」

「確實當政者把事情弄得不可開交了,才又找軍人出來解決。」

張太太應和軍長的感嘆。

「軍長,您功業標炳,怎麼也有這樣的嘆息。」

「唉!誰願一直 打個不停,老百姓拖累,軍人還不是 一樣。我這麼多年久歷兵戎,心情也老了。」
「爹,是啊!這些年來你都在外面,奔馳疆場,為國忘家。我們不是來南京,爹都還見不到我們和外孫子女呢!」

「四妹說的是,前些時,碰到家鄉鄉長,革命元勳張勤老。他嘆息說他留在京裡是做一天 和 尚,撞一天鐘。這邊的繁華,他耐不住,也看不慣。他說他是『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悉急管繁弦。』戰爭才結朿沒多久,人們能享受的已享受若此。」

李惠芳父親雖然晉京蒙層峰召見,獲勛不能說不無得意。但長年征戰在外,更由於年齡關係,已不似七年前,唐李惠芳見他回鄉勸他娘避戰禍後方時那般意氣風發,神采大不如舊。

更大的憾事,是家門不幸,竟然發生亂倫之事,二 娘逐走,長子接著殉國。難過羞愧不用說,中心的憂鬱,更是難以化解。

事件接二連三發生,軍長與大娘的隔閡已生。縱抗戰勝利,他也不想回鄉。心情落寞可知。

父親來就住在女婿家,做女兒多少曉得父親的心 情。已少見往日歡顏,跟女兒和外孫等相聚算是他目前唯有感得到的安慰。

李軍長從戰地上來,看不慣勝利後接收官員與商賈的奢侈浮華。張太太也點頭認同,認為確不該如此浪費,她強調:

「現在確實是情況不對,政府要檢討。勝利以來,不少人大發國難財,一富起來,就聲色犬馬,享受得好像恨不能把八年抗戰受的困境都補回來。」

張代表附和他太太的意思,引申報上社論,倡言:

「現在社會上是:一面燈紅酒綠,一面飢寒凍餒。不說別處,光南京市每天一早總有好幾起涷餒而死的餓殍。真是應了詩上形容的『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殍。』」

他又調轉槍頭,對準原先的題目。

「餘堯,你說飢民和 學生只能算癬疥之患。但是這絕非小問題,是根本上存在的大問題,政府不能像這樣放任不處理,問題的環結都果連貫的,共產黨一直就是在利用這一點來發展坐大的。」

李軍長在旁點頭稱是:

「張代表說的是,看蘇北飢民群來江南就食,令京城裡市民懼怕又討厭。飢民沒飯吃要死,嚴刑峻法來對付,也大不了是個死。這一定要應付好,否則真是個亂子。」

「情理上當然是值得同情他們,就人情上講,當然得就人民自然的生存需求。」唐餘堯就政府立場解釋:

「但是人情不是法律,社會秩序不容破壞。官方壓不下去這股飢民潮,並不是說就可放任他們,飢民群當然不自覺他們有這個權利,一般社會大眾也不覺得他們有這個權利。反正飢民群只是衝著來要吃飯,社會只有遷就地默認他們,想辦法給他們飯吃。」

「問題不容易解決,貧民吃飯愈來愈困難,你看物價像潮水天天在漲。」張代表指出徵結。

「食物尤其貴得兇,別的物品無所謂,糧食是人人日日要吃的。為什麼物價高昇不下,因為人人害怕短缺,當然最大的問題是有 人囤積居奇,加深問題。現在人人都只能顧到眼前,問題就一直延伸下來。」

「記得當年黎元洪做總統提出口號就是『有飯大家吃。』。」李軍長接上說。

「抗戰勝利後的中國,想不到吃飯更加的難,沒飯吃的更多了。」

「學生罷課遊行的口號就是『吃飯事大,讀書事小。』,工人口 號更真接了當『我們要吃飯。』所以說當前的問題絕非癬疥之疾。餘姚,尤其像你們情治單位,更不該如此認為。」

「哈,算了罷,你不是情治單位的?」

唐餘堯不高興張鴻笙用一付清流評政的自許來講他,忍不住消遣他。

「我倒同意不能不重視眼前民眾的種種問題。」

惠芳覺著她先生語帶譏誚,怕影響和氣,得罪人。此刻插入意見,她已聽了半晌,清楚大家的看法,她表示贊同張代表看法:

「老百姓一日不安寧,問題就在那。爹說如果人人有此心 ,不是更讓共產黨發展和分化嗎?這樣政府不是會面對更多的困境。」

「就是,唐太太不表示意見則已,一講話就一針見血,我也是這個意思。」

張鴻笙逢和惠芳,熱切地附和贊同。

「難民市區四處散布,我們家住宅附近也不時見到難民環伺,人人面有飢色,眼神空洞。不時會傳出某地或某角落出現倒斃的無名男屍一具。鄰居居民警惕告戒不可濫施援助,恐怕會引來更多的難民聚集。環境磨練得人人冷漠無情。」

她的同學張太太不由慨嘆:

「各地飢民流竄,都一樣。戰亂使得全國人民貧困流離。我們在四川時,流離的難民『食大戶』鬧得那麼兇,讓人人擔心。現在勝利來至江南,不想流離的難民更多,更普遍。人民的困苦流離何時了。」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63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