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作家隨想錄:9 (舊文新刊)
2006/01/17 15:48:13瀏覽940|回應0|推薦2
* 一位日本作家(名字記不得了)重新闡述格林童話,題目好像是:關於格林童話恐怖的真相:亂倫。他描繪出的景像是:白雪公主與七矮人夜夜春宵,另外王子是戀屍狂等諸如此類的另類描寫。不覺有何新奇,把所有的人間事都歸於性,也未嘗不可,只是粗略,也未有何了不起的創意,反而可以說抄陳飯,戀屍只是現代名詞的搬弄,看來仍是日人慣熟的招數,模仿整理後的賣弄。

* 己不覺得自己寫下的東西有留下的必要,不覺得是那麼地好,迷人也只是一時地,可能如此隨興地寫文字較刻意用澀僻字眼時更迷人。

* 想加重自己的比例,不要淪為書評,或是讀書隨感。寫感情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倒是從未試過。我是沒有什麼舊情人,不全然是追勿到,可也有著寧缺勿濫的梗概。現在已不再會憶及昔日的戀慕情景,不只是自己年齡已興不出回憶之趣,更由於是憶及對方可能也老矣,失去容顏的美人在記憶裡也同樣失去興趣,無所謂冷漠淡出,蓋當年也是由於對方的美麗才心念神繫。

* 整個旅行期間也未見到讓我動心的女孩子,櫃台的小女生彼此感覺很好,但不可能會進一步接觸。看來也不太可能,還只是那種感覺要對方看起來喜歡的樣子,真的事到臨頭一定閃,並不是上頭所述底寧缺勿濫。需要由這類接觸來培養信心。太籠統了的說,應該說是對於外貌及自我的再肯定。尤其感覺上了年紀,虛榮心還大得很。瞻前顧後更是尤於許許多多的顧忌。

跟東方女性接觸,帶來的感覺實在舒服,放鬆。也愈來愈能查覺出她們的纖細與美,西方女人可能讓我震攝於她們的模樣與稜角,東方女子則會感動於親切。沒有壓力。

* 確實覺得,一付純情樣子對付女子最無效,反倒是風流攬不住的德行,更讓女子動心,現在不太有人會因太濫而收手。

* 我試著在這裡能否無隱遮地描繪出突然奔放出來的情感事件,發覺辦不到,心裡面的情與事埋藏得太深,太多錯綜複雜的情緒,我可以面對自己,但是絕對無法坦然揭露出來。每個人處理情感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如我這種做作出的真誠,根本不會坦然談論自己,或許我從來沒有坦白地向外在披露過,所有寫出來的文字,還是故事,都不會是自己的,至少經過刻意扭曲,混雜,假借。永不可能向外在揭露內在的自我,所有的真誠都是刻意的,不說是捏造,但絕不可能如實呈現。感情渴慕永遠有著需要。死生放得開,愛情丟不下。

* 索甲仁波切在書中寫道:「我們時刻都要快樂,但追求快樂的方法那麼笨拙,以致於帶來更多的憂愁。我們往往認為必須抓住,才能擁有獲得快樂的保証。我們問自己:如果不擁有,怎能享受呢?我們是把執著誤以為是愛!即使擁有良好的關係,由於不安全感、佔有慾和驕傲,愛也被執著所破壞了」

看不出有何智慧底火花閃爍。整本書都弄得像是偽似的真理,西藏生死書果然是偽真理,東方人硬就是能力有限,完全沒有真正的創造性思想。要給人東方的智慧,佛學的深奧省悟。結果還是拿點西方心理分析的皮毛出來。

* 卡爾維諾說:「對我們來說,一切問題就是文學問題; 我們只想要將這個世界轉化成文學作品 ─ 我們以為,這個世界就是「唯一」的世界。」 完全用作家心底裡的視眼來看待世界,可也是對經濟或政治甚至社會學的答辯。

* 上上世紀金銀島的作者羅勃史蒂文生則有更進一步的闡釋: 「人類仁愛的歷史,使得這個世界較能令人忍受。如果不使因為如此,因為仁慈的話語、仁慈的視野、仁慈的書信…我將認為生命是個百無聊賴的笑話。」

* 年青人在網路上,幾乎人人都有訛號,代名或identity,每個人在網路後面都把本來面目隱藏,面目糢糊後,可就字面讓想像隨性發揮。

* 我現在存放展示作品的優秀文學網,裡面那批年輕作家中,我以為仍然只有只有無盡沉淪的「網路援交實錄」可觀,雖是平舖直敘,處理方式與技巧,卻是無可言喻的佳妙出色。取材實際實勝於一切構想的情節。書本即將上市,相信會暢銷。

另外,性感小野貓是我見過最會使用摩登口語的人,她的用字遣句簡直可以說cute 到極點。沒想到現在的年輕人使用的文字竟然這麼出神入化,發揮到前人想也想不到的地步,看來中文仍大有發揮之遺地,完全不必自輕。

普遍新一代作家對於近代西方作家的技巧與走向,都沒有太多的鑽研,也甚少有所体會。現在進入寫作園地的年輕人已甚少如同白先勇那一世代對西方文學的著迷與神往,大師似已遠去,他們更著重本土作家的傳承。因為確實形成市場。顯然是最大的因素。雖然還是貧乏薄弱。

* 現在文藝書籍主要市場是屬於y或 z 世代的,文藝(不是文學)市場並不像他們上一代以為那麼萎化,雖然文藝與言情一向有市場,但絕不是網路普及化後,這麼蓬勃熱絡。讀者對他們同時代的欣賞與看重,是跟他們成長環境習習相關,日本文化大量的輸入與被接受,酷哥辣妹,哈日的影歌明星的偶像崇拜,網路與漫書。圖形、像片的傳送。跟上一代及x世代都不同了。

所以新作家備出,有志於斯的也多於以前任何時候。他們只有有條件輕易就得以出書,成名。多半還都是第一次寫作哩。

* 相對的,看看現在最受看重的十九世紀美國詩人艾茉莉狄瑾生終其一生沒有可能出書,在她死後才由她妹妹拉維妮亞找到出版商自費印行。她生前與印行出版是如此遙不可及。以致她回信給朋友這麼說道:

「我聽到你要我先不要出版時,我笑了,因為那對我真是一個陌生的想法。就像天地一樣地差距。」

但她倒是清楚自己寫的詩的久遠價值與才份,只是週遭的人,甚至她最敬抑愛慕的人都看不出其中的永恆的力量,終其一生默默在詩的地土耕耘,聲名不屬於那時代的女詩人。只有自嘆:

「如果聲名屬於我,我也逃不掉 ─ 如果它不屬於我,這樣的追逐會永無結束的一天。」

* 孤獨本身不會迷人,而是與人的隔閡,思念、情愛底渴慕才使之處於迷離蕩漾的狀態。艾茉莉狄瑾生所尊敬的朋友希金森則以為她完全不與外面社會接觸,沒有活動,是不能忍受的,認為她的創作,需要外面的刺激。艾茉莉深知孤獨對她之必要,不以為然底在日記裡回應:「他很難瞭解我狹窄的生活圈,也很好奇我的缺乏活動。但是生命得與不停的動作扯上關係嗎?難道我得入世才能得在其中找到詩的存在?當心智退縮的時候,許多層面被包圍著。思想才是最大的事件,怎麼可能不思想而活著呢?有些時候簡單的生活反而是最複雜的。」

她躲避著與外人接觸,家庭之外的人則以奇異的眼光看她。她極力尋求遁隱:「最好的居所是比牆更深的內部。」

雖終其一生未婚,且隔離與家人之外的世人,但她豐富的感情卻從未缺乏激蕩對象。但女詩人追求心靈的呼應,更勝於形体相伴。「即果不能瞭解彼此,肉体的相伴並不能減輕孤獨。雖然「倆人合而為一」,但這樣的陪伴還是可能失敗。與自己做伴是最大的快樂,我們內在的聽眾就是我們的好朋友。」

* 張愛玲最要緊,而且用心籌劃的作品是赤地之戀,舖陳情節,刻劃眾多的人物與內容細節的準備一定是她最費心血的作品,氣勢之大,含蓋面之廣,是完全不同她以前單線深入体會的作品。當然顧忌層面太多,小庛難免。然而處處可見舖陳布局之嚴整。她的作家天才表露無遺。

這部作品太陰鬱淒滲,由於她刻意求真的態度,帶來的悲慘感覺,常使人不能終卷。這也是這部品,不似她別的作品那麼讓人提及與看重。但這確是她規劃最完整寫得最嚴肅的作品。沒有理由當作反共八股來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