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作家隨想錄:6 (舊文新刊)
2006/01/17 14:36:48瀏覽411|回應0|推薦1
* 追尋過去的記憶,搜索留存的意念。當然這一切的努力都比不上瀏覽群書帶來的效果。別人豐富的、嶔奇的念頭或思想更會引領並啟發自己的意念。然而看書雖是很必需但也耽誤時間工作得厲害,李敖立意寫巨作時,就一直立誓不要看書來耽誤他的寫文章大業,也許事實上是自以為是,以為學得夠多了。他曾寫過陳寅恪等人中國古書讀到無所可讀。然而我自己本份應看的書,常發覺多半都未看及,更惶論其他,尤其稍堅澀鉅著根本就沒法沾邊。慚愧,然也沒辦法就這樣埋在書堆裡,雖然知識有限,發表的意念可小不下來。有時又會反思看書會一定那麼有助於寫作嗎?雖是當然,但也不那麼立桿見影,常常一陣子胡看並湊合不見得多有助益。出色的書,有見地的作者當然是幫助無比。可是常常搆不著出色著作,真不如沒看。主要是靠自己的体驗與思考,當然也許是目前偶而的感念與影響,過後也許會有全然不同的效益。本身只是一個面貌嗎?

* 日記就是我的垃圾桶,封存保留的置物箱。所有暫時用不著或是無處可扔的念頭、雜記全都可扔在這兒。也有一天會用得著。曾想過寫〞中壢拉圾城〞 那時中壢堆滿垃圾激發我的意像,像卡謬瘟疫中的阿蘭城。又想有潔癖的人如何忍耐自己的排泄,要不息地洗擦嗎?林黛玉那麼愛清潔,請問她如何對待自己的屎糞。

* 想像中的圖樣,路邊倒斃的老人,死後一點靈光浮游在空中。一無所有之後總得有些寄託在吧!這是自己鄉愿的念頭。題目就叫「路邊倒斃的老人」

* 麼西祖母 GRANDMA MOSES她的畫作如此直樸,素人畫家,可以毫無羞澀地、畢直地將美國生活呈現在人們面前,我們剛接觸美國時,確是那麼鮮活、快樂與顏色煦亮。

* 用柏格森的話來說,那就是作家只部分地認識語言,作家用非常豐富的奇妙感情去接近語言。語言不再屬於作家的了,語言不再是作家自己了。但是在這奇妙的院子中,反映出天空、大地以及作家自己的生命。最後,語言變成事物本身,或者更正確底說,語言變成事實。

* 有的意見沒辦法在文章中表達出來,沒辦法那麼坦白。雖然誠心那麼做,實際上不需要而且到達那種猥淫的程度之坦白沒有人能吃得消。

* 格雷西安修士說:〞人在廿多歲時為慾望纏身; 三十多歲時,則忙於應付; 四十多歲時對世間事物自有判斷。 ─ 一路活過來,時間確實可以治愈一些難堪,也帶來一些理解。

* 構想一對老夫妻們有一間大屋乃是前半生幾十年努力工作掙得來的。年輕的熬得過來,從領第一筆薪水起,到買第一棟小窩,然後到時自會有更大更好的居所。但會經歷多少波折。

* 日本文學作品裡面,有種經常使有的寫作手法,將主角以一種愚直憨厚可以說是天真的敘述方式,這在別的地區文學是見不到的,中國作家即使描寫非常地土性的作品,都還有種反諷性的手法,或者在於文字在儒家教養的主會裡,文字天生有其崇高不凡的地位。日本作家這種手法,說服力當然是不很夠,雖然很能引起閱讀者的共鳴,但絕不會上乘的寫作手法。(煸動人的情緒,還是說感動人的作用是非常有效)自夏木敕石以降以至眼前的生島治郎描寫的都是憨厚純真的人物,極容易擄獲讀者的心,變成寫手最簡易的處理方式。通俗的日劇逐無往不易的在東南亞各地攻城略地,令人懷疑這就是大和民族的真正性格,要不然也太膚淺了。黑白太明顯了,心理描寫雖然有趣而且刻意經營,但總免不了有著簡化的意像。

* 蘇童的作品就是髒,除了髒再也沒有東西,為什麼中國現代的一批男作家,都有這種難堪的口吻。跟五四時代作家純樸的土地性質,完全不一樣,人心 大變了嗎?也許只是這幾位成名作家的口吻,網路上的小作家文字確和這邊的沒兩樣,清爽,純熟與文藝腔。女作家文字筆法就沒那麼污穢,即使有也沒那麼不堪卒睹,甚至有非常清新可喜的,張辛欣,李爽等。我不大應說文筆反映人心,但大陸一般的小民確較台灣不十分一樣。

* 有人問要如何寫長篇,要寫長篇,應不是難事,每個人心頭都有部自傳要發表,而寫自己本身永遠會生動自在,思緒情節會源源而出。但也許首度嘗試,常會想那麼長一篇,自己能有多少話要寫,而且總不希望抄陳飯!不要落入俗套。那怎麼辦呢?當然是多讀,多看別人來充實自己,讀得不夠多根本沒有意念來發表,總是平常讀得滿載,在心中醞釀發酵,種種意念橫生,才會有創作的衝動。吸收別人的精華,別人的意見能激發自己的想法及念頭,隨時記下來。之外,要全心全意傾聽自己的聲音,意念都是一閃而逝,要追著記錄下來,隨身攜帶錄音機或記事本,想到什麼或是什麼隹語情節,立即錄下來。

* 海明威去世三、四十年後出爐的伊旬園,完全無甚動人處,只是無意義地重覆瑣碎對話,戀人的情話會是那麼無聊的事。故事不能深入探究,只是追逐表面的生活細節的精準,反而是最沒意義的事。相較之下,莫拉維亞夫妻的作品是多麼能讓人動容,無論社會現象還是愛情關係都一定得進一步省視及探究才值得寫下去。真的,知名作家,生前如不毀去不願現身的作品,到時候確沒任何令譽可加。張愛玲後半生叨唸遙已,是深知其間的無益。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53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