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作家隨想錄:4 (舊文新刊)
2006/01/17 13:45:50瀏覽420|回應0|推薦3
* 回頭再抽樣看了一些自己寫的「換妻記」真不覺得有何了不起,情節牽強嗎?並不是在意這些,而是看不出有何深入之處,對於人性,感受有多少深入徹悟之點。這樣的作品究有何價值,我的小品也只有那點營養。都沒有任何震世之感,才份真只有那一點,這叫我何以死之無憾!這麼一點小才氣,一切都算了吧!生死以之,何以干心。

實在看不出自己的作品有什麼好,如果僅只有那麼一丁點意思,值得耗一輩子在這上頭嗎?像鄭清文寫得那麼清湯寡水的東西,把一輩子丟在上面,我是不干願的。

寫這些話扯不上名利,不相干,所在乎的是作品實質意義。如果確切知道沒有可能是卡夫卡,不會是托斯妥亦夫斯基,何不省著點,別再耗了。世上的碎雜已夠泛濫了,何須再湊著做熱鬧。請不要再增加丟進軋紙機裡的材料。

耗了大半輩子,才倏忽猛覺,難過倒也未必,尷尬倒是難免。如根本知道是碎雜,還要一股腦兒興沖沖的湊合進來。這就是一貫地「你」啊!

我寧願去搶銀行,(可厭的是:這麼寫著就絕不屑去幹)去斯洛維亞作小兵,被亂彈打成蜂窩。幹什麼刺激的行業都好。怎能受得了這付蠢頭蠢腦,還自鳴得意地攪弄這勞什子玩意。

真正地厭煩,是比厭煩還難以忍受,既沈悶又無聊。這樣無用的一個人,活著幹什麼?還能再賴下去?好死賴活地總是會撐著。再搞下去,幹什麼呢?作些簡單,不用思想的小工作。會專注地做下去,不再有陳義甚高底想頭。

* 從事藝術創作,有兩種心態是很明白的,一種提供的是假像,還是說企圖自認定的方向描繪摸索出來的人生萬象,另一則有意揮動如椽大筆,想如實表達本身的觀察及內心真切的感受。單從兩岸百年來文學作家來論; 前者像是一切當令的作者;如張恨水、瓊瑤、三毛、劉鏞、張曼娟等等。後者則像是王文興,魯迅、張愛玲、郝譽翔、成英珠及五四後來出來的作家群以及大陸目前號稱第幾代的眾多作家。

這樣的劃分並沒有任何價值判斷的意義,也不是直視浪漫或寫實的表面區別; 只是從創作者的心態與出發點來劃分。當然更不是悲觀樂觀籠統地分類。前者如果對生活及社會內持續交集的活動,持肯定而且附以價值觀,則顯然是易為讀者接受的方向,因為人們洞悉生命無常,生活要花心力來捕捉求償,以致習於而且需要為自己行為尋覓支柱,因此容易接受肯定的定位,能据此向前而且被告知有所回報的訊息傳達,那一類的題材與內容是較易接受,而且容易生成使之麻木到確信的效果。所以前者一向幾乎都是暢銷作者群。當然這裡面牽扯到的是本身才具問題。雖可以說歷來真正的才具是不屑追逐假像,他們應是更為心內探尋觸摸受著折磨的一群。然而智慧才具也從不是如此劃分的;華特狄斯尼、史狄芬史匹帕、史蒂芬金之流是更能讓世人震憾於他們的天才橫溢。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5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