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useppe Verdi(威爾第1813-1901),該是到現今全世界歌劇作品上演次數最多的人了,他的《Rigoletto》(弄臣)、《La Traviata》(茶花女)、《Aida》(阿依達)均為世人所熟知的作品。
歌劇《Rigoletto》(又名《弄臣》)是Verdi(威爾第)最驚人的作品之一。在當時,法國大文豪Victor Hugo(雨果)有一著作 《Le Rois’ Amuse》(尋歡之王),是諷刺且影射法國國王François I(法蘭西斯一世)紙醉金迷、好色成性的故事,因為故事太具爭議性,當時被查禁了。
之後,當Verdi和劇作家Piave(皮亞維 - 茶花女的改編者)將Hugo寫的《King François I》的故事改編成劇本時,得到一個喜愛Verdi作品的高人指點,為避免觸怒當局,也為預防政治干涉藝術的歷史重演,將階級由國王改成比較不尖銳的公爵,然後把時間地點背景來個乾坤大挪移,於是,由法國移到義大利,如此才得以通過審查。Verdi認為在Hugo的原著當中,劇情的主軸是某一伯爵對“弄臣”下的詛咒,於是,最先想用《La Maledizione》(詛咒)為歌劇劇名,在最後終於改成現在大家熟知的《Rigoletto》(弄臣)。
(Statni歌劇院尚未開演前)
(開演即不能拍照,倒是謝幕時團友拍了照片)
“弄臣”的身份是在達公貴族身邊的搞笑小丑,當然,為了討好主子,也會做出一些狗屁倒灶的事。
《Rigoletto》(弄臣)的劇情,說不上是錯綜複雜。是在說一個公爵以玩弄女性為樂,連手下的妻女或親戚都不放過,就算是對功勳顯耀的封侯將相也是一樣的無所忌諱,引得起朝臣們的不滿。公爵手下有個“弄臣”,因為他的貌醜背駝而經常被朝臣取笑,養成了異常的自卑轉自大的心理,“弄臣”總是對妻女受辱的不幸朝臣大加嘲諷,又助紂為虐的幫公爵去獵取女人,因而得罪了許多人。有一次,“弄臣”又因為公爵的漁色大臣女眷而去取笑一個伯爵時,那伯爵在自殺之前,憤恨的詛咒了“弄臣”:將會有所報應。
“弄臣”有個純潔貌美的女兒,為了免於被公爵染指而將她藏在郊外,並囑咐了奶媽要嚴加看管。但是,卻被其他朝臣設計收買奶媽、陰錯陽差的讓喬裝成窮學生的公爵見著了“弄臣”之女,公爵暗中追求並騙得了她的愛情,她也難逃公爵魔掌而被玷污。悲憤的“弄臣”於是僱來殺手,計劃謀殺公爵,但,愛上了公爵的“弄臣”之女,卻自願替代去送死。在黎明前,“弄臣”收到刺客送來領賞的布袋,當他發現其中裝著女扮男裝、已經奄奄一息的自己女兒;可想而知,他心中的那種悲痛。“弄臣”身上所發生的一連串的不幸,全因一句詛咒,而“La Maledizione”(詛咒)正是“弄臣”在舞台上抱著女兒的屍體所唱的最後一句唱詞。
性格優柔寡斷、內心感情變化多端的“弄臣”、風流浮華、荒淫無道的公爵、純真深情又富有幻想如詩的“弄臣”之女,是三個不同的形象。除了“弄臣”之女,全劇人物都是些貪婪、放蕩和自私的傢伙。
在全劇中最雋永而膾炙人口的一首歌是《La Donna E Mobile》,也是歌劇中屬於詠嘆調的不朽名作。節奏輕鬆活潑、音調花俏,就是那位情場能手的公爵碰上了風騷又濫情的刺客之妹,旗鼓相當的被耍了之後所唱的一首歌。寫到這裡,我倒是想到了中國民間傳說裡的《周公三戲桃花女》或是《胭脂虎遇上關老爺》的故事。英雄是不是過得了『美人關』,端看心中的那支指針還正不正吧?!
據說當時Verdi為了防止這首歌在首演之前即流傳出去,一直至最後一次排練才拿出曲譜讓演員急就章的練習;果真如假設的那樣,在演出時一炮打響,在安可時被再三要求重唱一次。
聽聽看,是不是詞意簡單、極好朗朗上口?如果,在小學時代有唱過《夏天裡過海洋》的人,旋律大概就可以哼得出來啦!
《La Donna E Mobile》
(中文譯出的詞意:)
善變的女人 像風中的羽毛 無論言語或想法 總是反覆無常
那惹人憐愛的 迷人臉龐 總是用哭泣與微笑 來欺騙你
相信她 傾心於她的人 總是會被她卑劣地 傷透了心
但是那不能啜飲 女人胸懷的愛的 是不會知道 真正的幸福
註:原2007年1月11日刊載於本人在“無名”的網誌。這部歌劇是我在2006年的10月17日在布拉格(捷克)觀賞的,承蒙一位台大畢業、在那裡修音樂博士的Alex幫忙訂票和解說劇情,讓我們很入戲的全心參與。在劇中最有名的歌《La Donna E Mobile》(善變的女人),因為極易朗朗上口,也變成了我們的團歌。在這裡是貼上Plácido Domingo(多明哥)唱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