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17 15:52:28瀏覽1316|回應2|推薦20 | |
『台灣來的?』 ---海外認親招數 徐喚民
走在紐約唐人街或洛杉磯的大華超市﹐好像每個人都長得像國內的某一位親戚朋友﹐不是臉型相似﹐就是那神情像極了。 對老美來說﹐東方人沒什麼分別﹐但我們認得出來。 # # #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喜歡去「紅花」(Banihana)吃表演式的日本鐵板燒。 餐館裡面很多十至十二人席的圍爐大桌﹐(客人有時需要拼桌)﹐坐定後﹐由侍者負責接點飲料和點菜﹐以便廚師在廚房抓碼。 當「紅花」在美國迅速發展﹐招不到足夠的日本廚師時﹐有很多從台灣來﹑稍微學幾句日本寒喧語﹑再夾雜一點英語﹐就能憑著耍刀舞碗的花招上場﹐一邊炒菜一邊搞笑。 一開始﹐因為席間有美國人﹐所以廚師用英語確認菜單﹐瀟瀟灑灑地表演了幾個動作﹐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們也以英語對答。分菜的時候﹐廚師再也忍不住﹐對我和我先生夾帶了一句:「台灣來的?」 由於顧及同桌的美國食客﹐我們便微笑著以茶代酒﹐舉杯向他致意。 # # # 有時﹐在台灣呆過﹐對台灣特別有感情的老美﹐在美國遇見﹐也有他鄉遇故知的親切。 一天﹐我的餐館裡一位打工的留學生走到廚房對我說:「徐姐﹐有個客人想點一個特別菜﹐說他在台灣吃過﹐可是說不清菜名﹐只記得叫dar- r- r 什麼的﹐您要不要去聽聽?」 結果那人曾經在台中清泉崗服役﹐愛上那裡的大滷麵﹐回美國後﹐尋尋覓覓﹐一直都沒找到。雖然我們菜單上沒有﹐我特別為他做了一大碗﹐吃得他眉飛色舞﹐臨走還請我給他寫下「大滷麵」三個字。他說﹐工作關係﹐他經常旅行﹐希望在其他地方的中國餐館點菜時可以出示。 談著談著﹐大家樂成一團﹐他的信用卡也忘了簽名﹐我們就把單子隨便塞在抽屜裡。 過了一年﹐一位上海來的留學生到廚房來對我說:「大嫂﹐妳看有個客人要點這個菜﹐行嗎?」 赫! 這不是本人的墨寶嗎? 我又做了一大碗。 吃完之後﹐我問他﹐在別家有沒有吃到? 他失望地說﹐問過幾家﹐都說那是廚房自已做來吃﹐不敬客的。 我找出以前那張未簽名的帳單﹐他哈哈大笑﹐感慨地說:「好快﹐距上次來已經一年了!」 # # # 另一回認親也很特別。 開學了﹐一位年輕人到餐館來找工。他的報名單上﹐用英文寫了一個又長又唸不通的名字。他說來自印尼﹐爸爸是中國人。問他會寫中文名字嗎? 他勉強畫出「王」字﹐還不確定對不對。他也不會說中文﹐好在﹐店裡美國客人比較多﹐英語就夠了。 有一天﹐我們談起武俠片﹐他沒有像一般美國人把大導演說成 “John Woo”, 卻突然用中文冒出一句字正腔圓的「吳宇森」﹐ 這時﹐我們終於承認他是中國人了。 後記:我在店裡的地位﹐從徐姐﹐大嫂﹐阿姨﹐到周媽媽﹐最後﹐客人帶小朋友來﹐都教他們喊奶奶﹐所以嚇得急急忙忙的收攤退休了。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