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21 18:05:18瀏覽2479|回應0|推薦1 | |
自從筆者上一次提到「台灣不需要人才」後,媒體報導了幾則人才外流的消息:撞球國手吳珈慶出走中國,半導體鉅子曹興誠入籍新加坡,最新一則是新加坡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 筆者想要再次提醒台灣的人才,不管你是在哪一個行業(房地產業除外),台灣都不需要你。你在台灣勞力勞心工作賺的錢,永遠趕不上房地產上漲的速度。那麼,何不「人走國外,錢進台灣」?同樣是付出才能心血,國外可以賺錢多多,賺到的錢拿回台灣炒房,低稅負外加政府重點保護。如此一兼兩顧,摸蜊仔兼洗褲,何樂不為? 很多人其實不清楚,居住不正義與人才外流,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傷害台灣的長期競爭力。舉例來說,這波房價上漲,最早起於馬總統上任後的「鮭魚返鄉潮」。在大陸工作事業有成的台商,賺了錢回台置產。聽起來是好事,因為大家以前只聽過工商大老「債留台灣,前進國外」,今天有人拿錢回來,不是很好嗎? 問題是,這些回流資金是投資生產事業?讓更多的台灣人有工作,讓大家薪水提高嗎?不是。對台商而言,要擴張企業版圖,那不如投資大陸,那裡有舞台有市場。要錢留台灣,那就投入房地產,因為能增值又沒風險。房價一旦下跌,政府絕對比你還緊張。你看,打房還沒開始,就先用優惠利息替你支撐房價。台灣政府DNA裡就是照顧房地產。台商不把錢放在萬無一失的房地產,難道去放在市場小又有多少有風險的生產事業?除非頭殼壞去。 對於人才,又何嘗不是如此?你勞心勞力,就算加薪十趴好了,房價物價跑的比你薪水還快。那麼,何不去國外工作?有人說國外生活費高,但你總不會薪水全部花光光吧。存錢的速度絕對比台灣快,再把錢拿回台灣買房增值,老了沒生產力了回台灣當寓公。現在的台商,有誰不這樣想?更何況國外公司也不是笨蛋,都準備好配套,住房津貼教育津貼樣樣來。所以如果你「人走國外,錢進台灣」,就可以享受一兼兩顧,摸蛤仔兼洗褲的好處;如果留在臺灣,就受到低工作收入與外來資金抬高房價的雙重荼毒,「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看你想選擇當刀殂,還是當魚肉。 問題的根源就在台灣扭曲的土地稅制與政府政策,造成「用房產賺錢比工作賺錢更容易,繳稅更低」的「所得不正義」。工作所得是來自自身努力,房產增值卻多半是靠別人納稅蓋的公共建設來增值。如果靠別人賺錢更容易,繳稅更低,何來正義可言?加上工作所得低,人才便會外流,在外賺的錢再回流台灣抬高房價,讓留下的人必須更辛苦才能買房。無法安居,有辦法的人才更想往外發展。這就形成惡性循環。隨著台灣人才愈來愈國際化,這樣的情形只會愈來愈嚴重,因為誰留下誰倒楣。 當新加坡總理去年宣稱:「房子應該是買來住的,不應該是買來投機的。」同一個時間,我們親愛的吳院長卻說:「房地產是火車頭工業」所以「沒有能力也不應該打壓」房價。各位人才請聽清楚,在政府官員的腦袋裡,除了房地產業,其他行業都是拖油瓶吊車尾。房地產既然是已經是政府重點保護產業,那麼各方資金何須投入其他產業,去增加就業提高薪水?各位還是早早離開,免得走的晚了,不但將來錢賺得少,還被人嫌「買不起台灣房子」。 (本篇歡迎轉載推薦) 原文網址: 2011年6月6日,居住正義與人才外流,NOWnews 今日新聞網 後記:在本文發表多年後,許多報導都驗證本文觀點: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