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兒戲不是兒戲
2006/11/10 09:47:29瀏覽304|回應0|推薦1
常見的教育系統通常有二大內容:老師、教材、學生。我們的教育體系常會設計成以方便老師利用教材施教為主,卻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育的真正目標應是在幫助學生發展其潛能,老師、教材常是達到此目標所透過的管道或工具而已。

即使對新生代,許多傳統童玩確實頗有潛在的教育價值有待我們去開發,更多的人肯定玩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功能。但是,如果我們真希望童玩能在今日孩子們的生活裡玩出意義,我們要將注意的焦點從「童玩」(「玩」的客體)本身更突破到「兒童」(「玩」的主體)上面。


另一方面,在思索任何一個研究主題,由於關懷層面的不同,我們可以分成三種不同的思考層次:


    1."Know一What"—「什麼?」


    2."Know一How"—「如何?」


    3."Know一Why"—「為何?」

從實際意義來說,

第一種思考層次——"Know—What"主要是要找到合適的工具;

第二種思考層次——"Know—How"要懂得如何去善用此工具;

第三種思考層次"Know一Why"是要瞭解為何必須使用這個 工具。

前兩者是身為家長、老師所應瞭解的課題;第三種—— "Know—Why"——則是研究者層次所要達到的目標。唯有知道「為何」,才能真正瞭解問題的本質與執行的目標;也才能突破工具本身 實體外形的限制,作各種彈性變化與開發新意,因地制宜,而能「隨
心所欲而不逾矩」。

延伸閱讀:UEPLAY游藝館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jtsai&aid=53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