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13 04:45:28瀏覽1033|回應1|推薦4 | |
首先要澄清, 我既不是鴻海的員工, 也不認識郭台銘 更不喜歡成為郭台銘。只是要從鴻海的成就 談台灣的工業發展,何去何從。至於最近郭台銘熱衷政治,甚至出言恐嚇台灣選民,我既不贊同,也認為撈過了界,或許他有向中國表態的壓力。不在這篇文章討論範圍。 能像郭台銘一樣,成為一代巨富,必須兼有天時, 地利 人和,相信台灣五十到七十歲的這一代,郭台銘不會是最聰明的,最努力的,也不會是最遠見的企業家 但是郭台銘的成功也並非偶然,能夠由一家小型工廠,逐步成長為現在的規模,不要說生意的來源是個挑戰,光是公司內部結構的擴編,重整,就須要好幾次的大破,翻新 升級 很多公司就沒有辦法熬過這樣的折騰。郭台銘有過人的眼光,過人的睿智,倒是絶無疑問。 中國海專畢業,一生努力學習,據說在日理萬機之餘,還不斷的閱讀進修,看到好書,會買來分贈部屬,只從他從没有留學的背景,到有辦法自已周旋在那些美國和日本大老闆之間,自已一定下了苦功,比起許多人已經住在美國幾十年,都還無法有效的和美國人溝通,就可以看出他的努力。這不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奮鬥方式嗎? 鴻海的成功,就是因為有郭台銘這樣的領導人,當然時勢造英雄,正當美國電子產品,須要外移到境外生產,代工產業,一飛冲天,除了鴻海,台灣還有幾家代工公司也乘了這一個熱氣旋一起高升,鴻海並非特殊的成功範例,只是鴻海是這幾家代工公司的佼佼者。究其成功的基因是攀附上一些成功的公司而成功,充其量只是成功組合裡的配角,而且將來的發展也完全受控在别人手裡。當然台灣其他代工公司,更是成功組合裡的小配角而已。 難道郭台銘,他會不知道自已的處境嗎?不想自已成為成功组合裡的主角嗎?幾次鴻海的蜕變都是失敗告終,從十年前高喊的生產的鴻海要變成科技的鴻海,也在矽谷投資所謂鳳凰計劃,到最後鳳凰浴火,飛走了。我的一位同學曾經是鳳凰計劃的核心人物,他在鳳凰計劃失敗後,認為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鴻海文化是製造業的文化,最重視的是cost down,錨銖必較,拿到以創新為主的科技業,水土不服,也無法留住人才,當然一敗塗地。我也知道鴻海擁有上萬的專利,但是絶大部份都是工廠製程的專利,並非新産品的專利,不可等同待之。 鴻海也嘗試從製造走向商貿,雄心的要稱霸三C的銷售行業,要稱霸產品銷售的最後一里路。曾誇下海口,三年内要開萬家的三C通路賣場。也大張旗鼓的和德國連鎖商麥德龍合資成立萬得城在大陸展店,不出幾年也都夭折了。在台灣的賽博數碼,也只生存短短幾年就收攤了。2013又和Radio Shake合資再次挑戰銷售通路,雖然我不看好,但是希望這次是我錯了。 這一次台灣釋放4G的電信頻道,為什麼鴻海不計代價,一定要搶一張門票,其實應該也是鴻海轉型的策略,代工的日子何日結束,無人知道,但是不會太久,任何機會,郭台銘都不會放棄,和其他代工大廠比較,鴻海的轉型努力,非常突出。當然是因為鴻海比較大,而且太集中在蘋果的代工,那一天蘋果只要抽單,鴻海不破產,也大約半條命了,不轉型就等那一天來到。我倒是看好鴻海可以在這一次4G電信的投資成功,不過一家4G電信事業無法撑起鴻海的全面轉型。成功的找尋到下個十年的明星產品才有可能完成轉型的拼圖。 從鴻海轉型就知道台灣的代工產業,未日已經在不遠了,但是出路尚未出現。在下一回合的洗牌中,一定會有許多代工公司陣亡。台灣其實有許多技術,只要加以整合,還是可以推出未來的明星產品,透過像鴻海這樣的公司,行銷世界,假如連鴻海這樣的公司,都只能作代工,那麼台灣還會有将來嗎?我們是一家小軟體公司,但是我們堅持在台灣研發,行銷全世界,公司每一個人也都認同這樣的理念,我們在台灣的總經理,年紀才三十幾歲,但是因為有行銷全世界的夢想,就像喬家大院裡的喬致庸,一心要作天下通匯,堅持不懈。只要結合許多中小企業的技術,加上大公司的行銷,台灣一定會有明星產品出現。 其他代工公司,也應該有鴻海轉型的危機意識,不能等未日來臨才緊張。台灣政府也應該出面整合,把技術和資金結合在一起,尤其在選擧後,把重心投入整合中小企業,不要只想投機,速成,鼓勵台商返鄉没有帶來多少新的就業機會,卻帶回來房地產高漲,外加地溝油。在台灣辛苦奮鬥的中小企業,不要説没肉吃,連喝湯都没份。所有的台灣政府及公營事業都應該釋出專案給台灣中小企業,不要只給大公司。培植下個世代的本地企業,不要妄想找台商回來拚經濟了。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