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01 14:02:26瀏覽1290|回應6|推薦2 | |
原標題:炎黃子孫補貼美國一本賬 過去一、兩個月,美國債利息持續走低,美元匯價亦持續走貶,說明市場除了預期美聯儲局會繼續捋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外,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增購美債的行動並未停止。但就在這時,美國《華爾街日報》針對日元與歐元匯價相對于美元迅速回升作出評論,研判背後有“中國的身影”,意思是說,中國正在調節其龐大的高達2.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將重心有美元資產更多地轉為日元及歐元資產,這才造成主要貨幣匯價的相對波動。由於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在即,類此帶有新的“中國威脅論”色彩的論點,相信有一定的潛在政治市場。 美國人操弄各種手段,占別人便宜慣了,因此心裏有鬼,也慣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平實以論,以今天的國際金融經濟形勢,中國進行必要的外匯儲備結構調整,極其自然:(1)由於美國失業形勢終於未見起色,美國國庫債券息口不斷創新低,已達歷史最低水準;債券息口低,美國政府利息開支就降低,相對的,持有美國國債的債權人收益就降低。以上月資料為准,中國大陸持有美債8677億美元,如果加上香港(1457億美元)及臺灣(1262億美元),合共已超過一萬一千多億美元,占到美國所欠全球債務的四分之一。就此而言,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人,債權人對債務人簡直是提供“無息貸款”;(2)除了債息不斷降,美元幣值也在不斷貶,過去幾年姑且不論,單就最近兩個月,美元匯價指數(美元兌6種主要貨幣的走勢)就貶值了9%。這比債息近乎為零還要過分,這等於是中國作為窮國,卻一直在補貼富國。以這樣的形勢,中國能不調整外匯儲備的結構嗎?就算如《華爾街日報》所指,中國動機之一是想要通過貿易對手的貨幣(日元及歐元)升值來提高中國出口的競爭力,也無可厚非。中國一切作為,完全符合國際遊戲規則。 論及補貼,中國長期以來對美國的“補貼”遠不止此。從過去的臺灣到目前的大陸,對美國都“享有”巨大的貿易順差,然而類此貿易及生產的本質是,兩岸其實都在以巨大的社會利益(環境生態破壞,勞工及農民權益受損)作為代價,換取了順差與外匯儲備。這也是一種另類“補貼”! 如果再換一個角度,中國在人才及腦力資源上,也是補貼者,美國則是被補貼者。美國高科技產業重鎮矽谷,高科技人才中有2/3不是中國人即是印度人。 從以上分析可知,中國不但吃了明虧,還吃了暗虧;美國不但占了便宜,還要賣乖;不但賣乖,還要欺負中國人不懂,拿著中國人已經吃了大虧的資料,巧施詭詐邏輯,倒過頭來,還要派你不是,叫你負責,逼你升值。 另一個也是類似的中國明明吃了虧,卻反而被西方國家作勢拿到把柄,反過來訛詐的例子,就是溫室氣體排放。 三十年前,中國工業還不發達,今天所謂的氣候暖化的禍首即溫室氣體排放很低。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快速走上工業化,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迅速增加,目前已是全球首位,因此,在當今減碳成了全球主流價值的此刻,中國自然成了眾矢之的。 然而必須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是典型的出口導向的,也就是生產在中國,使用及消費在外國。因此排碳量雖然中國極高,中國也必須為此承受排碳過高帶來的不利氣候效應,但真正的得利者卻是國外的使用者與消費者(價格便宜),如今後者得了便宜,反過來還大義凜然,高舉偽道德旗幟,倒打中國一把。 不知道是否極弱太久,被人欺負慣了;中國現在是往往被欺負了,還搞不清楚事態的原委曲直,來龍去脈。問題恐怕還不僅是在有沒有話語權,而更在於中國有沒有能力科學地看透及掌握全球化中深層次的邏輯本質。 (本文原載最新一期《理財週刊》)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