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戴慶成:大陸對台政策的最大盲點
2009/06/09 16:10:58瀏覽831|回應1|推薦3

大陸對台政策的最大盲點 

■香港 戴慶成 

        過去一年,兩岸關係取得可喜的進展,除經貿合作愈加緊密外,近期甚至連民進黨重要人物也首次赴大陸“破冰”訪問。但在這一片和諧的氛圍之下,島內多項民調卻顯示,支援“獨立”的臺灣民眾創下歷史新高。這無疑給大陸目前“以經防獨”的對台政策潑下一瓢冷水。

        自從胡錦濤主導大陸對台政策後,北京政府已由過去追求兩岸統一,開始重視預防臺灣走向“獨立”。為了“防獨”,大陸近年來更展現彈性,於經濟等領域惠及臺灣。而馬英九去年5月上任後,由於島內壓力及經濟不景氣,也急於與大陸“休兵”,攜手共同應對金融海嘯。這一最大公約數,促使兩岸過去一年的經濟交流互動日益頻密。

        按照大陸政府的“如意算盤”,兩岸協商可“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循序漸進”。只要雙方由經濟融合的初級形式開始接觸,就算日後兩岸互動不會一帆風順,但臺灣肯定也無法走向“獨立”。在這個基礎上再構建兩岸統一大業,就不是奢望。

        可是,兩岸關係已和緩一年多,大陸也向臺灣送上多項大禮,但臺北《中國時報》的民調顯示,傾向“獨立”的臺灣民眾比例仍然無法回落,反而創下歷史新高。另一項由台當局陸委會進行的民調也指出,島內支持統一的比率同期再創新低,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的比例更為過去9年來最高。

        要理解這一點,不妨參考著名學者班奈狄安德森的“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的看法。據班奈狄安德森分析,一個民族的誕生,並不是天生,而是想像出來的。當中的關鍵,在於他們是否自認“具有共同的血緣、祖先、歷史、文化”。

        以“美國人”這個民族為例,美國人中可以依“人種”分為:黑種人、黃種人與白種人。這些不同的種族,他們並沒有“共同的血緣、祖先、歷史、文化”,但是,他們卻因為有共同的理念而構成了美國人這個“民族”。

        臺灣因為“外省人”與“本省人”的關係,過往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民族“想像共同體”,一個想像臺灣為“新國家”,另一個則想像著與大陸統一。基本上,近10年來臺灣的教育以及大眾傳播媒體,都是在宣揚及型塑臺灣的主體認同,讓島內民眾不知不覺地形成一種共同的臺灣意識或想像。如果要說過去10多年來臺灣的最大變化,就是這股認同臺灣是一個新國家/民族的“想像共同體”的意識已越來越高。

        在此影響下,許多臺灣的年輕一代,論起身分認同時,比上一代的臺灣人對臺灣更具有強烈的民族“想像共同體”。他們眼中的大陸,只不過是一個相鄰的大國或有血緣關係的國家。

        無疑,兩岸在過去一年經濟為先、循序全面發展的政策走向,迅速恢復了兩岸民眾的互信。但正如由歐洲人所建立起的海外殖民地──尤其是美洲走向獨立的教訓告訴我們,兩地的經濟融合未必能夠促使兩岸統一。

        以美國為例,北美洲13個英屬殖民地的語言與英國一致,經濟又依賴英國,但因為英國的殖民地政策失當,使得原本同文同種的殖民地居民視母國為仇寇,逐漸發展出獨特的“共和主義”形式的民族認同,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民族-美國。

        從長遠來看,大陸“以經防獨”的對台政策,最大弊端是它只是一種“唯物論”的消極辦法,若不能在文化交流層面上的“唯心論”有所突破,未來臺灣民眾的主體意識只會越走越遠。

        實際上,臺灣目前已是一個成熟的主體。不分藍綠的臺灣民眾,都會稱自己為“臺灣人”。大陸當務之急是要重新檢討對台政策,除了加快兩地經濟交流,也要加強開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弘揚中華文化,在臺灣民眾心目中培養、建立一個同屬大家的中華民族“想像共同體”。

美國僑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3027081

 回應文章

戎撫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需要時間
2009/06/10 04:44

認同的改變需要時間。

兩岸敵對六十年,前50年是隔絕的敵對,後12年是交往的敵對,最近一年兩岸關係才和緩下來,民眾需要時間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