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4 10:32:34瀏覽2997|回應4|推薦94 | |
一起無情的車禍意外,讓幼小的心房碰巧撞見死神的存在 莫名地推移著受傷的靈魂步向生命的終站…… 融合式創新 「2005台北電影節」最令人驚豔的電影《最後一次心動》,由德國新銳導演亨德利克荷斯曼借用自身的人生經驗,以虛實交錯的拍攝手法、時空變換、前後呼應的佈景舖排,並搭配大膽新奇的想像題材,用充滿爆發力的剪接技巧,一幕幕地構築成一篇生命面對生命流逝,而不得不相互撞擊的動人童話。 《最後一次心動》描述一場車禍生還的7歲男孩目睹父母喪生,同時背負著有形及無形的傷痕成長,進而衍生其看待生命的獨特生活方式及人生態度。 亨德利克荷斯曼導演在這部電影中結合了現今流行的電影技術,滲入了大量抽象的場景、過往的記憶倒敘、且運用各種蒙太奇的象徵分鏡方式,完成了一部如真似幻又難以歸類的感人電影! 或許這就是《最後一次心動》會讓我們注意到德國這位潛力無窮又創意無限的年輕導演的主因吧! 生命的「無可厚非」 其實《最後一次心動」》全片包圍著濃厚【存在主義】的敘事氛圍,又採用村上春樹貫有以無意義的「代號」或「匿名」稱呼主角的作法。 所以本名保羅的男主角(馬提亞斯.史維克福)化身「喀拉」成為一名第一線的機動性救護人員,他積極認真地解救傷患擺脫痛苦的工作態度,宛若「悲傷天使」的作為,充分反映其潛藏內心的憂傷記憶,正不自覺地影響他為人處事的生命觀。 片中的開頭與結尾皆是以一場車禍來表現,更充分表達著「死亡並不是生的另一端,而是生的一部分!」的殘酷箴言,無巧不成書的村上春樹也同樣經常在作品中散發著自成一格的虛無、失落及對生命的無能為力感。 亨德利克荷斯曼導演藉由影像訴說著一個擁有創痛滿佈的童年、傷痕未癒的生命,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及能力下幫助他人對抗死神逼近的威脅…… 「永遠」的愛情課題 然而,男女主角偶然相遇的合理性,皆因喀拉每天午夜夢迴的熟悉感,讓女方「十一月」以夢中情人之姿出現,即使認識的時間短暫,卻深化了愛情的重量與質量,這也算是導演的一大巧思吧! 「十一月」身為即將生產的孕婦,在本片中潔西卡.史瓦茲生動地詮釋女主角對於人生(未來)徬徨無依的心情及懷著渴望能與愛人共享孕育生命喜悅的期待。 女方曾經向男方要求:「寶寶出生時,請你在旁邊!」並且在生育中心因男方失約未能陪伴而展現的憤怒情緒,都不斷顯示女主角期盼與他人成為生命共同體的渴望。 「生命」的本質 本片會時常感受到男主角遭受到工作上的挫敗時,以挑戰滑板的極限運動來宣洩與「死亡」作戰的無力感! 尤其是喀拉乘著滑板隨風狂奔的快感,似乎表現出「生命衝向前方、衝向希望、衝向未知的人生」的影像寓意。 有趣的是,導演還透過一則關於好心有好報的貓鼬及具有自殺本能的旅鼠古老寓言,暗喻男主角如同薛弗西斯般日復一日、毫不懈怠地重覆作同一件事卻仍無法阻止大石滾下山(生命凋零)的無奈宿命。 甚至吸納心理學大師佛洛依德的思想內涵,導致全片處處可見「潛意識」、「夢的解析」、「自由聯想」等元素一點一滴地營造《最後一次心動》的影像魅力。 同時成就了觀眾們永遠無法忘懷的最後一幕:男主角在車禍過後滿身是血的躺在地上的瞬間,又彷彿回復到他一如既往地乘著滑板的情景,悠然沉浸在「十一月」悲傷淚珠所化成的雨水中! 當觀眾感到一頭霧水的時刻,「閉上眼睛,你能聽見時間在追逐過往嗎?」霎時,生命所蘊含的濃郁詩意,出人意表地伴隨著喀拉閉眼讓苦澀淚滴沖淡臉上的血水,而昇華成重拾生命意義的靈魂了! 也許讓生命坦然地接受人生中難以捉摸的狂風暴雨,盡情地愛在當下,才能真正享受到雨過天晴~彩虹現身的感動吧! 《最後一次心動》電影MV - Ring The Bells, I'm Going Out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