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菜販導演傾家蕩產,只為螢火蟲點點星光
2010/07/17 15:40:29瀏覽3651|回應0|推薦13

前些日子跟林務局去了火炎山參訪,路上聊到台灣生態影片的困境。由於生態片拍攝不易,林務局在97年舉辦生態影展時,意外發現國產生態片產量非常少,於是展開了補助計畫,鼓勵民眾或團體為台灣土地各式各樣的美麗生態,其中一個補助紀錄片,作的就是螢火蟲。

到那時我才知道,原來過去我們所以為的「螢火蟲」種類原來那麼多。九月快到了,這個季節可以見到許多「只會走、不會飛」的步兵螢火蟲,牠的名字叫做黃緣螢。

圖/林務局提供、何健鎔拍攝

黃緣螢的魅力有多大?能讓菜販導演張博鈞甘願為他耗費兩年半,自掏腰包近兩百萬,只為了捕捉牠的點點星光。

菜販張博鈞兩年多來利用深夜賣菜,白天窩在台北縣石門鄉老梅村的梯田,自掏腰包近兩百萬,連老婆都拿出私房錢,「傾家蕩產」完成一部擁有電影質感的螢火蟲生活史紀錄片「戀戀火金姑」。

張博鈞打從高中就與螢火蟲結下不解之緣,一回與同學到淡水看夕陽,被沙灘上螢火蟲發出微弱光芒深深吸引。這些光芒帶他走進螢火蟲的世界,不僅四處採集螢火蟲,還到學校、圖書館收集資料、埋頭研究。

張博鈞的父親是一位「賣菜郎」,高二時張博鈞以螢火蟲生態研究拿下科學展覽的生物科第三名,每天以十元、廿元賣出一把把青菜的父親,為他買下人生第一顆要價六萬元的攝影機,也為他在生態研究上注入一劑強心針。

高中科展時,張博鈞鼓起勇氣請台大昆蟲系教授楊平世協助,沒想到楊教授不僅出借實驗室、攝影機、顯微照相機等器材,甚至連研究生都「出借」給張博鈞投入調查。當年的這群研究生,往後也成為螢火蟲研究路途上的伙伴。

張博鈞說,大學時跑遍北台灣採集紀錄螢火蟲生態,因而認識石門鄉老梅村的農民黃天機,「那時候放眼望去,幾乎滿山滿谷都是螢火蟲的點點星光。」張博鈞記得,當時在黃天機的田中發現稀有的條背螢幼蟲,「心情簡直是血脈噴張。」

張博鈞退伍後曾在電視台作生態節目攝影,但台灣的生態片礙於拍攝時間長、經費高、回饋少,電視台紛紛收手。三年前林務局發起自然生態影片紀錄補助計畫,吸引張博鈞完成他想為老梅村生態發聲的夢想。

多年來因為追逐螢火蟲的身影,張博鈞累積了不少賞螢的私房景點。張博鈞說,過去虎山溪、關渡平原、中研院後山、石碇等地,「螢火蟲多到騎機車都可以撞到」。但一盞盞路燈隨著道路高高架起,螢火蟲失去過去隱身的黑暗,「看不見彼此在黑暗中的光芒,才是螢火蟲數量銳減的主因。」

正在產卵的黃緣螢。圖/林務局提供、張博鈞拍攝

台灣水田近年因農藥汙染、休耕陸化等影響,造成仰賴水田生長的螢火蟲及水生昆蟲數量急遽減少。菜販導演張博鈞說,過去在台北縣石門鄉老梅村的螢火蟲,「廿年來只剩下十分之一。」

台灣有五十四種螢火蟲,其中水棲種類只有黃緣螢、黃胸黑翅螢及條背螢三種,因棲地破壞導致生存危機。

張博鈞說,片中的老梅村農民黃天機擁有一片水梯田,由於黃天機不使用農藥,才能紀錄倖存的黃緣螢族群,以及其他仰賴水田生長的水生昆蟲、爬蟲類、兩棲類等生態史。

張博鈞為紀錄片費盡心思,一個螢火蟲在水田中映著夕陽餘暉的畫面,得觀看日落時間、氣象報告,一天只有十五分鐘可以拍攝。為了將紀錄片拍得動人,讓民眾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張博鈞從日本訂購超深遠鏡頭、設計迷你軌道、租用大型吊車,把藏身水梯田的水生昆蟲身影「一網打盡」。

張博鈞表示,拍攝期間甚至還將水田中的泥土、苔癬、水草等帶回家布置擬真水田環境,「前後養了一百多隻的黃緣螢幼蟲、三種紅娘華,還有數不清的水蠆及蝌蚪。」

「最辛苦的還是紅華娘孵化的鏡頭,幾秒鐘的孵化畫面,卻整整折騰了一個月。」張博鈞當時算好紅華娘的「預產期」,與老婆輪班徹夜守候,兩度撲空後終於利用攝影預錄功能,拍下紅華娘寶寶誕生的那一瞬間。

張博鈞對螢火蟲的熱情感動林務局,補助九十萬協助拍攝,演員蔡振南、歌手雷光夏為紀錄片「獻聲」,加拿大音樂家馬修連恩則負責英文版配英。自掏腰包近兩百萬,張博鈞笑說,「得賣整座山的菜才能賺回來」。未來還會繼續賣菜籌錢,呈現更多台灣生態紀錄,喚醒民眾對保育的關注。

張博鈞懷胎兩年半,終於完成螢火蟲紀錄片。介紹一下片中出現的幾種水生昆蟲,讓大家長知識囉。

上面那隻綠綠長得像外星生物的昆蟲叫水蠆,其實豆娘及蜻蜓幼蟲的通稱。

 

水蠆有六隻腳,頭部都跟身體縮在一起,體色一般是暗褐色或暗綠色,跟環境都很接近,形成一種保護色。

 

水蠆沒有翅膀,腳和觸角比蜻蜓長一些,腹部具有鰓組織,可以直接從水中吸取氧氣,如果水中溶氧不足,會爬到水面外的枯葉或岩石直接呼吸新鮮的空氣。

 

牠們的食物是小型水生昆蟲及幼蟲,一般潛伏在溪池泥底或殘枝敗葉下,靜止不動等候獵物光臨,然後緩慢潛進到很近的距離,才突然將下唇向獵物彈射出去,獵物就手到擒來。

 

這是負子蟲,超級可愛我很喜番(好想逗弄牠啊)。其實負子蟲就是一般俗稱臭蟲的椿象,但沒有討人厭的臭味,為了適應水中生活,牠的前腳特化為捕捉腳,利於捕捉其他小型動物,後腳則特化為游泳腳善於游水。

雄蟲在交尾後,身上會背著這些像小饅頭一樣的球體,且很有規律地緊密排列著的卵粒,直到幼蟲孵化後才會脫落,因而被稱為負子蟲。 

負子蟲的家庭生活獨特而有趣,生兒育女分工明確、合作無間。雄蟲常會背著雌蟲,在水中悠閑漂游,捕食任務也由雄蟲擔任。雌蟲產卵時,會爬上雄蟲的體背,用前足緊抱雄蟲的胸板,用後足蹬在雄蟲腹部的翅上,支撐起身體,腹部末端向下彎曲,開始產卵。

 

雄蟲會馱著卵在水中游來遊去生活,默默地擔負起養育兒女的重任,一方面尋覓食物以維持強健的體魄,使背上的寶寶在父親這張體背上健康成長,還也可以躲避敵害,真是昆蟲界的模範爸爸啊!

上面那個捕捉青蛙的大塊頭叫做田鱉,其實就是水知了啦。田鱉有「水生昆蟲王者」之稱,原因就在於擁有巨大身形的田鱉連青蛙都能吃。早期在台灣的水田、池塘裡非常常見,但由於農藥的濫用及環境污染,現在較少見到他們的蹤跡。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chintzeng&aid=423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