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市】鬱卒男孩的轉變之路
2025/01/15 16:10:39瀏覽25|回應0|推薦0

鬱卒男孩的轉變之路

 (/據點社工 田喬靜)

無精打采 鬱鬱寡歡

有一段時間,亦豪化名來到課後班時,總是顯得無精打采,甚至鬱鬱寡歡。有時,我還能看到他在接送時,與媽媽鬧脾氣,讓人不禁好奇:「他的生活中是否遇到什麼壓力,或是發生了什麼讓他不開心的事情?」

面對亦豪的沉默,我選擇耐心地觀察和傾聽。「亦豪,怎麼了?」「是不是跟媽媽鬧脾氣了?」當我嘗試詢問他的情緒和需求時,他總是避開話題,甚至不發一語。

媽媽說:「亦豪很愛鬧脾氣,常被鬧到不知該如何是好。」「可以說的都說了,該做的也做了,他不高興就又哭又鬧,我實在很無奈,唉!」

聆聽與關懷 打開心靈之窗

我猜亦豪可能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不知如何用語言來表達情緒。面對他的「臭臉」,我很想要了解他背後的想法和需求,用開放式語句問:「你是不是有什麼煩惱或不開心的事情?」「要不要分享一下你自己的感受?」他依然兩眼無神盯著我,默默不語。

這樣的反應或許源於他在家中經常遭遇責罵,導致他將「不說話就不會被罵」視為最安全的策略。為此,我試圖改變互動方式,以理解代替指責,以鼓勵代替批評。當亦豪一展現積極的行為或情緒時,我會立即給予肯定。

例如:「亦豪,你今天表現得很好!」「我看到你有進步喔!」這樣的讚美,不僅讓他感受到被重視,也逐漸提升了他的自信心。這種正向回饋讓也他知道,大人認同和支持他哪些比較正面積極的態度與行為,並激勵他表現更多。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我也嘗試與亦豪的父母溝通,幫助他們看見孩子的優點。例如:「亦豪在課後班遇到不會的,會主動提問,這是很棒的學習態度。」「小孩喜歡問為什麼,沒有不好,那代表他有在思考。」

我提醒家長:「過度的批評只會讓孩子更加封閉,而適時的讚美則能促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同時建議,在孩子哭鬧時嘗試避免立刻責罵,而是給孩子一些空間,例如:「你想好了再來跟我們說。」這不僅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也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情緒發洩,讓父母更加輕鬆。

當爸爸來接送時,我會請亦豪趕快收拾書包,說爸爸累了要回家休息,順道說:「辛苦了!」一方面肯定家長,一方面讓亦豪知道父母的付出。經過半年的努力與改變,現在亦豪來課後班時,都可以維持好心情,臉上也露出微笑。

建立幸福的依賴關係

根據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 提出的「依附理論」,幼兒與主要照顧者建立的依附關係,對於其情感和社交發展至關重要。孩子若能感受到來自照顧者的愛與支持,便能獲得內心的安全感,進而在生活中展現更多的自信與快樂。

這種依附不僅限於幼兒時期,而是延續一生的情感需求。從母親的懷抱,到朋友的陪伴,再到另一半的關懷,人們一生都在追尋一個可以依靠的「安全港灣」。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或照顧者的愛和關注,就可以在生活上感受到幸福與笑容。

亦豪的故事,正是依附理論的真實體現。透過我們的陪伴與支持,他漸漸從情緒封閉中走出,並在課後班中展現更多笑容與自信。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成長,也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cef2016&aid=18167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