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噓,我的老闆是大陸人!
2011/10/17 22:01:44瀏覽334|回應0|推薦2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469期

愈來愈多台灣企業資深戰將被挖角到陸企,但這群「無聲菁英」也很怕被別人知道他們在幫大陸人提升技術。陸企提供的舞台、薪資、獵才的積極度,已令愈來愈多台灣人才陷入掙扎與抉擇。

五十歲的老張一直抗拒著鏡頭。他是機械專家,曾經服務台灣最好的企業,但這陣子他低調極了,不太和同業見面,也不敢參加產業裡的聚會。

原本是幫台灣產業維繫競爭力的老將,如今他被巨大資本和市場牽引而服務大陸老闆。從老張游移的眼神,看出他心裡的糾結,他說:「我很怕被人知道在幫大陸人提升技術。」

像老張一樣,台灣已出現一批無聲為陸企打工的沙場戰將。

過去這一年,來台佈局較快速的陸企以科技業和網路業為主,不少成功挖角台灣業界的資深戰將。

大陸最大的遊戲出口廠商「完美世界」,十年前起家時是玩台灣大宇遊戲、規模比遊戲橘子還小。三年前,完美世界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達十.七億美元,遠超過台灣任何一家遊戲公司。

完美世界進軍台灣一年多,聘用前大宇大將做營運長,更利用台灣優秀的程式與美術人才,設計高品質的產品。

點名要挖角聯發科、台積電

台灣遊戲產業振興會會長許金龍表示,大陸在過去幾年發展太快,研發團隊很浮躁,充斥整套遊戲代碼被偷,團隊不停地分解挖角。反觀台灣變成不錯的選擇,人才穩定、有文化底蘊、負責、合作。

網路公司完美世界爆發成長、到台灣急尋未來發展人才的例子,正是這一波陸企獵人戰的縮影。

在去年六月兩岸ECFA簽訂後,大陸從民企、國企到央企,從網遊業、金融業、科技業、地產業,都低調鎖定台灣人才為他們打仗。

許多與陸企接觸的顧問公司、律師與會計師事務所認為,陸企看中台灣充沛的技術研發人才、長期累積的服務、行銷、創意經驗。

陸資透過挖角人才,想打入到台灣產業鏈的結構,讓MIC(Made in China)的品質能向MIT(Made in Taiwan)提升。

幫陸企打台企、併台企

專門負責高階管理與技術人才規劃生涯,人才資料庫分佈台灣、香港、新加坡、大陸的奧雅國際顧問公司,總經理楊士漢指出,不少陸企點名要聯發科、台積電工程師名單。因為台灣工程師熟悉國際研發標準、行業標準、產品標準與服務標準。

台灣加入陸企的無聲菁英快速增加。和前幾波由台灣赴大陸台企工作不同,他們是為陸企所用,被賦予的任務是進入台灣,與台灣企業競爭或是併購台企。

一位曾在投資銀行工作、半年前被一家大型中企吸引的台灣人也不諱言,「我現在的任務就是尋找標的,準備購併台灣具潛力的光電與太陽能公司。」

叫他們吞下掙扎的,不全是金錢,而是更大的市場與事業版圖。

三月底,三十二歲來自台灣的Mark Yeh,準備從江蘇遠征美國,到墨西哥灣附近的休士頓,做公司第一任的美國廠長,公司是在長三角專做石油管線的大陸企業。

Mark的事業路徑是這樣的。第一份工作在華碩捷克廠負責倉管,接著決心進入大陸、擔任一家生產筆電傳輸線的台企人資副理。去年四月,筆電廠商往內陸移、加上毛利萎縮,「利潤小、發展不強」使他決定轉向陸企。

這家陸企成立四年、規模四百人,但營業額與之前四千人的台企公司卻都是五億元人民幣,而老闆才大Mark一歲。

Mark感受到陸企對人才的飢渴,「面試一小時,就問我有沒有車和房?兩萬人民幣的月薪滿意嗎?」Mark認為,陸企連中小企業都有要打世界戰場的決心,一旦是他們要的人才,談判空間很大。

陸企提供的舞台、薪資、獵才的積極度,已叫台灣的人才面臨新抉擇。再加上隨著兩岸薪資拉平,大陸調薪速度快速,就連協理級以上的高階幹部,薪資水平已超越台灣。

「兩年前大家對於服務陸企還有猶豫,」楊士漢表示,「但現在聽到徵才消息會回應:今晚準備好履歷給你。」

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陸企登台徵才,上班族願意爭取到陸企公司的比例達七成六。此外,○八年金融風暴尚未發生時,單月在104開啟履歷指定工作地點在大陸的約八千件,二○一一年已超越這數字,達九千五百件。

台灣人才,是矛也是盾

104人力銀行經理方光瑋分析,台灣人到大陸工作的意願在增強。

不僅大陸老闆大舉獵才,就連大陸的台企,用人政策也在轉向。

在104從○八年到一一年的人才需求資料庫顯示,大陸台企的人力需求仍以消費電子、零組件等製造業為主體,但明顯成長速度在下降。在人才需求最多的前六大產業中,成長率最高的三個產業反而是:顧問研發設計、電子機械設備、光電光學。

方光瑋認為,這顯示了大陸市場已建構足夠製造業人才,現在的轉向是知識密集人才。

後ECFA開展的今年,從陸企去對岸佈局的台商,都在增加對台灣人才的需求。台灣人才的職場路線,無可避免要重新定位與抉擇。

大成長城集團主席韓家寰建議,「台灣人才心態上要像香港或新加坡人一樣,要有regional talent(區域人才)的思考,不要只活在某個經緯度裡。」

在電玩、光電、機械、地產等產業,都出現台灣人競爭台灣人的情形,只是他們分別服務陸企與台企,並在相近的水平競爭。

在兩岸競合中,陸企與台企已正面競爭,台灣人才既是矛,也是盾。

奧雅國際顧問總經理 楊士漢:大陸老闆敢給也敢要

我曾經為一家汽車業陸企找台灣的首席執行官,我給他在福特、裕隆工作過的高階主管,這人很穩定很優秀。對方看履歷,說這人一生只待過兩個公司,不知道有沒有野心帶兵打仗、接觸到的供應商會不會十幾年下來都是同一批人?

這有點顛覆我以前獵人頭的標準。我過去以為履歷要很乾淨,但陸企要的是不同的歷練,看重人才是否有最好的管理能力、是否有足夠的人脈,是否勇於嘗試和接觸不同供應商。所以陸企可能會顛覆獵人頭公司的看人標準。

陸企來到台灣找的是能很快調適大陸文化的人才。陸企用台灣人其實最終為的是大陸市場。

有次,一位竹科財務長被某陸企找去,薪水多了兩百萬,合約上寫的是「中國大陸集團財務長」。他很高興說:哇,他給我的是中國大陸集團財務長耶!

他接受這職位,一個月只花一星期在台灣,三個星期在大陸。最後做了四個月就離開,因為他受不了頻繁的出差。

陸企要台灣人,是要能在大陸市場發揮。很多人以為陸企開出的是台灣職缺,但他們用「大中華職缺」招聘,其實是工作地點包括中國區域。一開始是頻繁旅行,一、兩年後,也認同中企文化,不知不覺就被派駐過去。

所以,跟陸企談時,要看他給的頭銜是什麼。這是要特別謹慎小心的陷阱。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Certification&aid=574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