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05 09:27:59瀏覽695|回應1|推薦9 | |
我得承認,並不十分認同李國修的戲劇表演方式,對於他歷來的作品也甚少接觸,可是對於這麼一位熱愛生命,醉心戮力於表演藝術的開拓者,在58歲壯齡便離開人世,的確教人難過,「天不假年」對他的門生伙伴及粉絲而言,真是一大損失,也是台灣舞台藝術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小的憾事! 李國修的名言:「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現在看起來,特別教人心有所感。在廿多年的歲月裡,李國修創作了27部舞台劇劇本,又集編導演於一身,加上對戲劇品質求好心切,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程度可以想像,如果再算上「屏風」的票房壓力,加總起來給予李國修的摧折,旁人實難想像,而過重的壓力,終於壓垮了這位還不到花甲之年就必須被迫交出生命權的戲劇大師,如果時間能倒帶重來,我很難想像他還會選擇這樣的「功德圓滿」!或者說,他在臨終之前,會甘心27齣舞台劇的創作就算「功德圓滿」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不會在「京戲啟示錄」最後一場演出後,還信心滿滿的與觀眾作重返舞台之約。 或許是命運之神覺得李國修確已功德圓滿了,可以徹底休息了,才召他到另一個世界去,讓繼起者接棒,讓李國修的有形生命停格在一生成就的頂峰,不讓人間見白頭,不教「江郎才盡」的才子宿命與他有任何的牽扯! 從這個角度看,李國修的壯年辭世,就找到比較讓人釋懷的理由,就如同李氏最擅長創作笑中帶淚風格的戲劇,把笑聲留給懷念他,欣賞他的觀眾粉絲,若有遺憾的淚水,他會轉身一抹,不留痕跡,獨自帶走。 從得知李國修謝世的消息,不知怎的,一直在我腦中浮現的,是他在「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中的逗哏捧哏聲貌,以及李商隱的著名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