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8 00:29:00瀏覽686|回應1|推薦16 | |
讀「西遊記」,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經過時間的淘洗,故事只記得輪廓,大部分細節已從腦袋裡的記憶庫消失。 最近陪孩子讀南一版國文「美猴王」這課,順便查閱相關資料,追回不少年少時讀這本小說的回憶。 作業題中有一題問,以下哪個不是「西遊記」裡的人物?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馬悟龍。用消去法答題,當然會選「馬悟龍」,可是唐僧的坐騎不叫「悟龍」,叫什麼呢?查維基百科,對這匹白馬的敘述如下: 白龍馬,西海龍王敖閏的第三太子,姓敖(龍族王室之姓),也為唐僧的徒弟,小說裡並未出現其名,亦未被授予法名,書中又稱為意馬。因縱火燒了龍宮殿上的明珠,犯下大罪被處死罪,後被觀世音菩薩救下,命其在蛇盤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經,後誤食唐僧坐騎白馬。在書中暗指水屬性。被唐僧收服後,鋸角退鱗,幻化為其跨下白馬代替原先坐騎去西天取經。 原來這匹白馬是西海龍王的兒子變的,雖然是陪唐僧取經的隨從之一,可是並未按「悟」字授予法名,所以戲分不多,相對於用兩腳著地,不必屈居師父胯下的悟空、悟能、悟淨,白龍馬屬次要角色。 在「西遊記」中另一個和「馬」字有關的情節,是在第四回,太白金星招安美猴王,到了天庭,玉皇大帝封他在御馬監當管事的「弼馬溫」,也就是養馬之官。北魏時期賈思勰在《齊民要衛》中寫道:「常繫獮猴於馬坊,令馬不畏,辟惡,消百病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類似記載:「馬廄畜母猴,辟馬瘟疫。」明朝趙南星在《趙忠毅公文集》中更記了細節:「《馬經》言:『馬廄畜母猴辟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西遊記》之所本。」所謂「天癸」,指的是母猴的月經,母猴的經血流到馬的草料上,馬吃了就不會感染馬瘟。孫悟空既是石猴變的,當個「弼(避)馬溫(瘟)」之官,也算吳承恩巧思下的神來之筆,可惜孫悟空不是母猴,要不然更名副其實,也可能不再作亂搞怪。 談到馬,又聯想到「露馬腳」這個常用詞。北宋《續傳燈錄》載:「佛手難藏,驢腳自露。」驢、馬為近親,為什麼要強調牠們的「露腳」之舉?其典故源自唐代,當時戲劇裡若需出現麒麟,就以驢或馬瓜代,只需在頭身加以裝飾即可,這種假扮神獸的驢或馬,有個專有名詞,叫做「麒麟楦」。「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曾說:「今哺樂假弄麒麟者,刻畫頭角,修飾皮毛,覆之驢上,巡場而走。及脫皮褐,還是驢馬。無德而衣朱紫者,與驢覆麟皮何別矣!」楊炯這段話有兩個重點,其一,假麒麟雖經「刻畫頭角,修飾皮毛」,可是四條腿很難遮掩到毫無瑕疵,在臺上走著走著,很容易露出原形,這便是「驢腳自露」或「露出馬腳」的由來;其二,將看似麒麟,實為驢馬的「麒麟楦」比做無德的官場中人,被人看破手腳之後,與驢覆麟皮沒啥區別。 當今之世,有沒有難臻「悟」境的白龍馬?有沒有動輒染瘟的弱質馬?有沒有雖衣朱紫,形似麒麟,一旦巡場脫了皮褐,便原形畢露,竟是為沽名釣譽不惜背信毀約的駑馬?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玉皇大帝必將震霄怒喝:「弼馬溫何在!」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