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0 23:50:02瀏覽330|回應2|推薦5 | |
女兒班上「唯二」的另一位Y姓華裔女孩來自中國大陸,今年才從他校轉來。人不親族裔親,女兒與她走得近自是必然,吃中餐時還會比菜色,彼此分享。女兒總覺得Y家媽媽做的便當比較好吃,回來說了幾次,老婆的反應出奇大度大量: 「妳幫我約Y媽媽見個面,讓我向她請教如何變化便當菜色。」 「可是她是大陸人吔!」女兒提醒媽媽。 「只要中餐煮得讚,管她是哪裡人!」媽媽輕鬆答道。
這天,Y小妹突然問咱家女兒:「台灣為什麼一直在鬧獨立呀?」 這樣的問話,一定來自Y爸爸或Y媽媽的「啟發」,小孩子懂什麼獨不獨立,搞不好,她還不知道「獨立」究竟何所指?只知道「搞獨立」是大逆不道的壞事。 女兒當然也不知道「獨立」是什麼意思,都怪柴可夫平時疏於對女兒「政治教育」,才讓她一旦面對質詢,竟是無言以對,立馬屈居下風。 女兒提起這事,柴可夫心裡一驚,怎的已離開台灣數萬公里之遙,還得面對這個無聊話題?老共的政治教育,顯然比國民黨強勁且持久,無遠弗屆,無孔不入。 人家都丟出問題了,咱們怎能裝聾作啞?獨不獨立是一回事,至少不能在「對等」的前提下先自矮半截吧! 柴可夫傳授女兒的「參考案」如下: 台灣沒有「一直在鬧獨立」,因為台灣早在一九四九年就已經獨立了,她從來不是中國的屬下,她有自己的國號、國旗、國歌、總統、中央政府體制、軍隊、司法體系……,這不是獨立的國家是什麼?老共眼中的「鬧」,只是一群腦袋灌滿「綠漿糊」,或是假裝糊塗,實則別有所圖者所鼓動的「政治梭哈」而已,他們想換新「招牌」,國民黨政府則堅持維續「老店號」,如此而已。 當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就如同在大戶人家一場家產爭鬥戰中落敗,被趕出門的一分子,自此在隔道河溝的對岸自立小小門戶,獨力營生。早年,他還想趁著老家一團混亂之時,再「打」回去奪回當家地位,沒想到時過境遷,逐漸轉成彼強我弱,最後只好斷了「反攻」的念頭,但盼維持個「和平共處」的局面就好。 現在台灣喊出「不統、不獨、不武」,基本上就是展現這樣的思維,實際上,是「不想被統,沒必要獨,沒能力武」,大家心知肚明,不必老是去摳戳那一片薄薄的窗紙! 「不想被統」除了保持「獨」的現狀,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緣由。早年被羞辱式的逐出家門,如今已在外混出點名堂,也薄治家產,哪有那麼容易就被「死對頭」招安收編,兩岸要和,得花比分家時多好幾十倍,甚至百倍的時間彌補裂痕,療治傷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勢如此,急什麼呢? 最近大陸籃球隊在台見旗退賽,以及中共當局得知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的過激反應,都鬧得沸沸揚揚,可見對岸的政治神經超級敏感,稍見風吹草動便反應過度,對照女兒近來與班上Y同學之間的「微妙」互動,看來兩岸要在短時間內化解超過八十年的積怨,談何容易!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