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眾曲譜》卷一錯腔校正
2013/09/14 17:39:55瀏覽104|回應0|推薦0
《與眾曲譜》卷一錯腔校正

按:《與眾曲譜》卷一收入《賜福》、《上壽》、《訪普》、《胖姑》、《借扇》、《訓子》、《刀會》、《掃秦》、《稱慶》、《規奴》、《囑別》、《南浦》,共計十二齣,今校正之如下.

而,正確校正後之《賜福》、《上壽》之正確唱腔譜則請參見《天祿閣曲譜》正集卷十一;正確校正後之此《訪普》、《訓子》、《刀會》、《掃秦》之正確唱腔譜則請參見《天祿閣曲譜》正集卷一;正確校正後之此《胖姑》、《借扇》之正確唱腔譜則請參見《天祿閣曲譜》正集卷三;正確校正後之此《稱慶》、《規奴》、《囑別》、《南浦》之正確唱腔譜則請參見《天祿閣曲譜》正集卷二.

==========================
(有時不一定校《與眾曲譜》,因《與眾曲譜》凡和《集成曲譜》相同齣目,全部曲譜都全部抄自《集成曲譜》,而《集成曲譜》或依納書楹曲譜為底本等,故亦常直接校《集成曲譜》或《納書楹曲譜》等,惟讀者比對《與眾曲譜》與正確唱腔譜《天祿閣曲譜》不合之處,或依以下校注文義比對之下,亦可知《與眾曲譜》之錯處.又按:其實,凡《天祿閣曲譜》依九宮大成或南詞定律的正確唱腔譜的各曲牌,《與眾曲譜》《納書楹曲譜》是如何地不合律之下而產生的錯腔,雖《天祿閣曲譜》直依該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正確的唱腔,而未解析《與眾曲譜》《集成曲譜》等是何處為錯腔,但實際上,只要比對《天祿閣曲譜》所依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正確唱腔譜,和《與眾曲譜》《集成曲譜》《納書楹曲譜》之間的差異,即知與眾、集成及納書楹這些譜裡明明白白把正確的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唱腔,是如何地歪曲而隨心亂改,而致唱腔是如何地不合崑曲聲腔格律譜的九宮大成及南詞定律的崑曲聲腔格律的細節,盡皆一目了然了.

--------------------------------------------------------------------------------------------------
《賜福》錯腔校正:

〔談北曲格律之本的本腔〕本譜依最早見於出版之工尺譜之清道光年間的《遏雲閣曲譜》為底本校訂之;其中有因戲場傳世久遠訛誤或戲場聲口不符北曲聲腔格律者,今予正之,列之於下:
●【醉花陰】之『慶豐年人』、『般民安泰』、『在華胥世見了』、『人壽』、『也不』、『清時妙似』、『官』、『擾則俺奉』、『音將福祿褒』比不在本腔上,今正之.

按吾人校訂北曲,皆言本腔,但何謂本腔呢,因為,從分析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裡所有的北曲曲牌,可以歸納出以下定則:北曲曲牌的來源也是一首一首的歌曲,始初的歌曲原來的旋律就謂之本腔.而現今在崑曲裡的北曲,其格律就是本腔及其洐生腔(兩者為廣義的本腔)為北曲曲牌裡的骨幹及惟一應使用的腔,一隻曲牌的所有的配腔(包含襯字,在北曲內,襯字每個字和正字齊等重要,視如相同,配腔都必須在本腔上),全部都不能出於本腔範圍之外,可以每句只取本腔該句的一部份(應從後向前取,不可取前面,不可取中間,可以略某些本腔的腔,但不可以添腔;而每個字的配腔,除都得在本腔裡去擇腔來配之外,還得注意聲韻的安排要妥當,當要配的字的聲韻與本腔慣用配腔的三聲(平、去、上)相合時,就盡量得使用九宮大成這些範例裡應填的腔,不要任意自創配腔法,不過,聲韻的要求強不過本腔,如果聲韻上該配的音不出現在本腔上,此時不可用不是本腔上的音去配,而要重新安排配腔的腔,不得己時,可以犧牲聲韻,但一定要合乎本腔.北曲因以往無格律,到九宮大成始初定完整格律之範例,幾百年明代流傳的北曲曲牌聲腔,往往同一隻就有不少變例.也就是說,排列組合每一句不同的變例,整體上計算往往可以多則有幾十隻同名曲牌的北曲的腔存在,要如何去擇,這就是北曲格律上應用較為複雜之處.原則上,如果是填新詞,最好是使用九宮大成列為正體的範例來填詞,而配腔者則據此九宮大成之範例之本腔格式來定腔;如果是校訂以往曲牌的腔,則要取其格接近九宮大成多至幾十隻不同的腔裡去找其同,尤其一句末字的腔(但要注意北曲一句末字常增音,減音,或增務頭,或移調等狀況,故不可以初見一尾音即當成實在的末腔,必須去分析証實確為此句的末腔始可以作準;像今世如《崑曲曲牌及套數範例集》裡論北曲曲牌的調式,不只用王季烈灌入假偽腔的《集成曲譜》,而且一見尾音即認之為真,訂其調式,而致誤入歧途,荒謬不堪)為切入點去比對本腔的變化,而求其相當的格及腔來比對校訂之.今本集粹曲譜內校訂完成的每一隻北曲,其合乎此隻的或幾十隻中的一隻的北曲本曲牌本腔,其該是什麼腔什麼格,看本曲譜裡每一隻的北曲曲牌的腔,即一目了然了,是完整的符合本曲牌文字格律相應之本腔之一式(因仍有能存在有別式,故這式不一定是惟一之式,故每人依九宮大成去正北曲,合乎格律的不會只有一式).

●【喜遷鶯】之『深德』及重疊句的『功深德』、第一個『福』字、『一門』、『這福』、『將』『、這的是福緣』;
●【刮地風】:按此隻乃屬九宮大成的增句格,增句部份的取格校訂,此處乃取的是九宮大成第八隻範例散曲『噯呀碧雲天』一曲之本腔之格式.本隻內『噯』訂21,但本腔為2,1為遏雲閣自加花腔,今刪,以合九宮大成津津守之的北曲正腔;『啊』本腔323,遏譜訂3213,其中1為花腔,今刪;其他校正的有『萬千春享富』、『兆織』、『獻』、『積德』(『積』遏譜訂212,第一個2不在本腔內,且聲韻不合上聲,應刪)、『一門壽』的『壽』、『南極星福壽彌高盈倉廩積米豆穀滿倉廒』、『早』、『廊廟』『家榮享官爵財源發德行昭』、重疊句的『財源』及『德行昭』、『善』(遏譜作17,但本腔只有1,7為遏譜自加花,今刪);『祿根苗』、『竇』(遏譜作54,但本腔只有5,4為遏譜自加腔,今刪)、『子』、『早』、『又則見半穴中魁星現的祥』、『來』;
●【古水仙子】之第三個『呀』(遏譜訂32,本腔只有3,2為遏譜自加,今刪)、第一個『福』(上聲字格為配56)、第二個『分』(遏譜作212,本腔只有1,後面12為遏譜自加花,今刪)、『早珮』、第四個『羨』、『錦繡』、『百福』的『福』、『妙』、『樂』、『喜』(遏譜作67,本腔只有6,後面7為遏譜自加花,今刪)、『人』(遏譜作72765,本腔只有7265,中間7為遏譜自加花,今刪);
●【煞尾】的『列』、『一派』、『繞一霎』、『神州』、『只』(遏譜作21,本腔只有2,後面1為遏譜自加花,今刪)、『普』(遏譜作12,本腔只有2,前面1為遏譜自加花,今刪)、『積』、『德』(遏譜作612,本腔只有12,前面6為遏譜自加花,今刪)、『福』『老』.(劉有恒)

=========================
《上壽》錯腔校正:

此齣之曲譜及劇詞係以最早正式出版而有此齣曲譜的清道光年間的遏雲閣曲譜為底本,按此齣除第一隻【園林好】係戲班自加,其餘曲牌及曲辭都是取自牧羊記的慶壽一齣.而在清康熙末的聲腔格律譜的南詞定律內收入有【山花子】的合頭起及【大和佛】與【紅繡鞋】與【尾聲】的曲譜,今取之.而首隻戲班自加的【園林好】及南詞定律所未收的【山花子】首句至合頭,以遏雲閣曲譜為底本,其不盡合聲腔格律之曲律處,皆予訂正之.如【園林好】,除『碧』陰入聲作入作上聲北曲唱腔外,其餘每個字完全符合魏氏的基腔的規定,但板式有誤,造成實質上一下子有贈一下子無贈板之情形,今亦訂正之.(劉有恒)

=========================
《訪普》錯腔校正:

本譜之配腔係採自清皇室乾隆時期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內所收入的《訪普》全譜,其曲詞依九宮大成所據者.而所採用於本齣內的相關曲牌及說白等,係以清乾隆年間出版的《綴白裘》為原則,以完整體現乾隆盛世當時的崑曲正聲演唱及演出的面貎,但依現今演出慣常不先出趙普而以生先出的演出方式,即刪去綴白裘之首,由外先上,唱引子及說白的開場.而《綴白裘》的實際演出本刪去計【滾繡毬】及【倘秀才】各刪兩曲,為本曲譜所據者,以符劇場演出的實況;但未刪節的全譜俱存於九宮大成內.(劉有恒)

=========================
《胖姑》錯腔校正:

本譜之配腔係採自清皇室乾隆時期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內所收入的《胖姑》全譜,其曲詞依九宮大成所據者.(劉有恒)

=========================
《借扇》錯腔校正:

本譜之配腔係採自清皇室乾隆時期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內所收入的《借扇》全譜,因九宮大成是聲腔格律之譜,供曲師訂譜之精準正確的崑腔原汁原味,不像納書楹曲譜以自己隨興的好惡任意把曲牌腔調亂改,不成崑曲原曲牌聲腔及聲情面貌.今其曲詞完全依九宮大成所據者;而所採用於本折內的劇本及說白等,係以楊訥《西遊記雜劇》為準(此劇各曲譜只有納書楹,及後世只有多襲自納書楹的集成及與眾有收,而集成及與眾並連同劇本.但劇本係王季烈自編,本譜內則不採之,還原用楊訥原本為底本),以完整體現乾隆盛世當時的崑曲正聲演唱及演出的完整面貎.(劉有恒)

=========================
《訓子》錯腔校正:

本譜以清末民國初年的曲師殷溎深的《六也曲譜》(簡稱殷譜)所錄本齣曲譜為底本而校正之,按歷來各譜都襲自納書楹曲譜,同採用了向下方四度的移動調式,即如應唱的1,移動到下方四度的5音去了,而且是立基於每個音都向下方四度為原則,而移動了調式(按:此不是一般所說的移調而是移了調式),但此種在中呂宮上,向下方四度移動調式,並非是九宮大成認可的合於格律的方式(而且第二隻的【上小樓】又是部份移調式,但可以合於九宮大成的一些本腔的結音,這說明了於北中宮的【上小鏤】曲牌,也存在有部份句子的移調式和原調式並存的現象,而若依九宮大成的範例的方式,則亦可以合於格律的),故九宮大成並無此種範例可查證各譜的各音是否合於格律(因為調式異動,在音階上的各音的閞係即改變,因此,不同調式的曲風必所不同,宮調曲、商調曲、角調曲、羽調曲等傳統調曲,自有因音階上各音相互音程的有所不同,而產生相異的曲風,而其本腔線自有不同,故不可任意移動調式,不然就在唱自創曲了,如葉堂的常有亂移調式,而成了不合格律之腔.今各譜此一《訓子》齣即為一不合格律的移調式,故應移回原調式來,即每音向上四度(音)移回,再核對九宮大成以查出是否合於格律(叧:且本齣原常以六字調唱,應移住上字調或尺字調).如此一來,此齣因用錯了調式,可以說每個曲牌每個音都是不正確的,如每個音都於此校注文列出先換回原調式的譜,再說明其不合格律處,加上若還去比對葉堂據當時曲師本隨興自改而成的《納書楹曲譜》(簡稱葉譜)的錯,或再上集成曲譜的錯,則此校注文,勢必煩瑣而成長篇專著矣,故今於此為清眉目,只以《六也曲譜》為主,去逐隻移上四度,以其移上四度的各句,和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調此一聲腔格律譜(簡稱聲律譜,或《九宮大成南詞腔譜稿》(1996)內謂之腔譜,或劉富樑於集成曲譜內謂之聲譜)所訂各曲牌的本腔及句末的接龍圖律的規定,比對之,因殷譜譜上的工尺都將因移上四度,而全面不同,故若逐一比對將成巨著,而不適用,而今舉【粉蝶兒】為範例,其餘曲牌仿此而不再一一列明:
●北曲【粉蝶兒】的:
第一句『那其間天下荒荒』,殷譜3, 2, 2, 5, 2176, 5, 5上移4音,6, 5, 5, 1, 5432, 1, 1,比對可知,『那』6應改5,全句改如5, 5, 5, 1, 5432, 1, 1可以合本腔;
第二句『嘆周秦早屬劉項』,殷譜3523, 5, 5, 123, 543, 56, 521上移4音,6156, 1, 1, 456, 176, 12, 154,結於4,不合律,應依律下行結於3;又『歎』6165應改1,『早』456改56,全句改正作1, 1, 1, 56, 176, 12, 1543始合本腔;
第三句『分君臣先到咸陽』,殷譜2, 3, 2, 5, 52176, 5, 5,上移四音後,成5, 6, 5, 1, 15432, 1, 1,其中『到』15432的2應刪,則全句可合本腔;
第四句『一個拔山力』,殷譜1, 2, 656, 1, 5,移上四個音,作4, 5, 212, 4, 1,其中『一個拔山』4, 5, 212, 4應改5, 6, 656, 1,通句改成5, 6, 656, 1, 1則始合本腔;
第五句『一個量寬如海』,殷譜1, 2, 6, 5, 1, 1235,上移四音成4, 5, 2, 1, 4, 4561,以1結,不合律,應改以合律的3結,通句應改如3, 3, 3, 5, 4, 2123以合以3為結音的本腔;
第六句『他兩個一時開創』,殷譜5, 23, 5, 23, 543, 56, 521,上移四音成1, 56, 1, 56, 176, 12, 154,以4結,可合律,而通句則『他兩個』1, 56, 1應改6, 5, 6以合本腔;全句則改如6, 5, 6, 56, 176, 12, 154以合本腔;
第七句『想當日黃閣烏江』,殷譜2, 3, 2, 1, 1653253276, 56, 5,上移四音成5, 6, 5, 4, 4216516532, 12, 1,以1結,合律,全句應改如5, 6, 5, 5, 51265432, 1, 1始合本腔;
第八句『一個用了三傑一個立誅八將』,殷譜2, 3, 6, 56, 1, 5, 1, 2, 6, 543, 56, 521,上移四音成5, 6, 2, 12, 4, 1, 4, 5, 2, 176, 12, 154,以4結,可合律,而通句應改如5, 6, 653, 56, 1, 1, 5, 6, 6, 176, 12, 154則全合本腔;

又第二隻【上小樓】倒數第二句缺;此隻為移調式與原調式相間的特殊之格,校正時,先全曲移上四度,但逐句比對時可以發現部份句子的句末音合律的乃是移調式之格,反而原調式者句末音不合,且若該移調式句的本腔亦合或經修改後可合者則該移調式句即可以句為單位,因句末音相合及本腔亦可合之下,併入原調式共存.(劉有恒)

=========================
《刀會》錯腔校正:

:本齣劇本依清乾隆間崑曲折子戲劇本集的《綴白裘》,而曲譜則校納書楹曲譜,而選擇之曲牌則依《綴白裘》之戲場演出所唱曲牌為準,其中的【新水令】【駐馬聽】【太平令】,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有收入正確唱腔譜,今從之,現校訂其餘各隻曲牌之腔於下:
●北曲【胡十八】的第一句,本腔在3, 5, 6, 543, 5, 63[,的符合只是為便於分析及清眉目所添],取腔時,必須由後向前取,不可取中間一部份,也不可以從前面取一部份.葉堂從後頭取起,取本腔後截的6, 543, 5, 63用以訂腔,把『想』訂65,『古』訂35,『今』訂6,『立』訂65,『勛』訂6,『業』訂3,其中4沒有用到,按北曲本腔的使用,可以減腔,不可添加本腔於不是本腔的音群內(這是廣義本腔,含衍生腔在內之後,不可再自我作主張亂添音,但有時原格本腔在某填詞時襯字過多,且發生在本腔之前,此時要添腔,即讓本腔再滋生新衍生腔,則依曲牌之不同,各有其法,本集粹曲譜若遇處會予以說明其法).故依本腔角度來看,葉堂的配置本腔並無差失,但就另一方面,以平上去聲韻的角度來看,就有問題了,『想』訂65今上聲字唱成高位置腔.今改訂之後,不但合本腔,且把北曲平上去聲行腔的佈腔,也一併求其雙全,如下:今取本腔的全部3, 5, 6, 543, 5, 63,把『想』訂3,『古』訂5,『今』訂6,『立』訂453,『勛』訂5,『業』訂63,則上聲字最低,平及去聲可平可高可低,不違北曲聲韻佈腔了.由此例亦可以看出主腔說的虛妄了;這些主腔論者,不明北曲格律,而取一句的幾個音,尤其句子結尾處的幾個音,當成一定的主腔,即便不小心真把自造的音,萬中一幸,會某些時候,等同一句真正本腔的後面幾個音,那才可能矇對了,再加上其他的就隨心去『連絡主腔』(王季烈語),做個音的接龍的把戲,一看北曲的每一句的本腔,與之對照之下,可知其所謂主腔外的該句其他各音,都是亂配腔,北曲格律至嚴,該句配腔,即若有一音不合本腔,唱得就不是這一句應有的唱腔,因此,主腔論者以不一定之腔作為主腔,而對其他的腔的處置態度就看輕之,而無其所謂了,也就是其所配出的北曲之腔,都因之而成其不合北曲應有之格律之自造腔,成了不知所唱何腔何物的偽北曲.而今本曲牌內的『那裡有』『五』、『漢』、『兩』、『相隔』、『早數』、『不復』、『恰又早這般老』、兩句『(請)開懷(來)飲數杯』(全句都不合本腔)、『只』、『要』、『可便醉也』都不合本腔,今正,使之下腔下在本腔上,以合北曲聲腔之格律;而『會』字葉堂所配21761,其中末音1為其所加小腔,非本腔,今刪之,以合九宮大成北曲原味.
●北曲【沽美酒】第一句的疊句裡的『韻悠悠』、『慘』、『滿捧』、『馬上』第一及第二個『我就』、『刀』、『錦』、第一個『嚇』、『嚇得他馬上喫驚人似癡呆』『不』不合本腔,今正,使之落腔回到本腔上.
●北曲【慶東原】的『把你』、『兒』、『你將那筳宴宴來』、『今弔古分甚麼』、『俺跟前使不得』、『乎』、『也』、『云』、『但聞言只教你掩口截舌』、『有意孫劉目下反成吳越』葉堂之腔,與本腔未合,今胥為之正.
●北曲【雁兒落】及【太平令】的『憑着恁』、『無情鐵』、『子敬』、『暢好』、『日』腔,與本腔未合,今胥為之正.(本曲牌葉堂之腔合本腔者為此齣中最多者).
●北曲【攪箏琶】的『鬧』、『三軍列』、『把俺擋』、『劍』、『血』、『那裡』、『躲藏者』、『好好送俺到和恁慢』都不合本腔,今正,使之落腔落在本腔上,以合北曲聲腔之格律.
●北曲【煞尾】的前兩句的配腔,葉堂全部不合應有的北曲聲腔之本腔之格,今為之斧正之,使合乎北曲格律:第三句的葉堂之腔皆合乎本腔,第四句的『切』、『漢家』腔不合本腔,今正;而『不』字葉堂所配21,其中末音1為其所加小腔,非本腔,今刪之,以合九宮大成津津所守之正宗北曲原味.(劉有恒)

=========================
《掃秦》錯腔校正:

本譜之配腔係採自清皇室乾隆時期的聲腔格律譜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內所收入的《掃秦》全譜,由於該譜是聲腔格律之譜,每個訂出的工尺配腔,都是做為曲師配腔造譜時的配腔的範例教材,故曲牌裡每一個字的配腔俱係十分精準正確的崑曲聲腔,故凡此九宮大成有收錄者,比對其他各譜,足以正後出葉堂納書楹譜以自己的綺想好惡,亂予自行改腔取竉取巧,而違反崑曲聲腔格律之失(讀者有志於崑曲聲腔之學者,不妨把納書楹裡葉堂自行亂改的掃秦和此譜比對,或後來遏雲閣,集成等譜,細理之,可見其他後世各譜襲誤之跡),而其曲詞完全依九宮大成所據者.

按中國第一本最早的純粹崑曲折子戲曲譜的沈起鳯的吟香堂曲譜,行世比葉堂納書楹還要早三年,曲譜中凡九宮大成有收入者,悉依九宮大成,此為真正懂崑曲曲譜聲腔格範的行家必會如此,不像後來葉堂把崑曲當其改腔遊戲的場所,隨恴改掉正確的譜子而自行發揮自創不是崑曲正腔的異流,尚聒不知恥,大罵承續魏氏依鉢的當世『俗工』(葉堂對他們的蔑稱),讓魏良輔及歷代曲師都要抱恨於地下,並且還在納書楹曲譜裡,對於他改腔行徑不認同,而提出了葉堂違背了魏良輔的崑腔聲腔格律,而『杜撰一格』的那些承傳蘇州派曲師的乾隆時期的『俗工』(等同現在的各職業崑劇團裡的曲師).老羞成怒,筆之於書,加之以身份的侮辱他們是『俗工』,及大罵他們『豈不可笑』,但又說不出豈不可笑的道理在哪裡.而以高高在上,一副用身份壓死你們,一副用筆寫之於書,讓後世不求真知又不去學,只會學舌鸚鵡之士跟著納書楹起舞,都罵你們這些俗工之見.(詳見本集粹曲譜《題曲》曲譜之後註裡的詳細引述葉堂的虛妄自大的話),按崑曲於葉堂之際雖衰,但多虧還有真正存世的這些精通魏良輔這一在葉堂眼中的『俗工』,所傳承的崑曲正聲,他們卻可以看出葉堂曲譜的虛妄,再看看當下,崑曲界內稱頌葉堂者,看看那些葉堂所看不起的俗工都能看出葉堂曲譜的『杜撰』問題,葉堂不是守的魏良輔的崑曲正腔之『格』,而是自己亂搞的『杜撰一格』!為何現在一些被人云亦云所吹捧的所謂的曲學大師及一些曲家曲師,著書大談聲韻,卻連納書楹裡滿坑滿谷的聲韻錯誤都看不出來;著書大談崑曲格律,卻連納書楹及後世曲譜裡滿坑滿谷的聲腔格律錯誤都看不出來,還極口稱節,襲前人書冊裡的人云亦云,繼續要一代代人云亦云下去.凡有志於崑曲未來的有心愛崑人士,如果人人都能曉得一些分辨真偽崑腔的基本方法(在本曲譜內將分別介紹),則世之假偽之崑學崑曲崑劇,就不能存在了,這才是崑曲健康的永續的必要條件;如果繼續讓偽學泛濫,去指導排出一齣齣不堪一聞的,不知何宮何調何曲牌的非崑曲正聲旋律的所謂的新崑劇以愚世,則崑曲這一塊淨土,不就腥羶不可聞了,不具備存續的條件了.

另本齣採用於本折內的劇本及說白等,係以清乾隆年間出版的《綴白裘》為準,以完整體現乾隆盛世當時的崑曲正聲演唱及演出的完整面貎.按綴白裘收錄乾隆時之戲場演出本裡,此齣其中並無【耍孩兒】曲牌,後來道光年間的遏雲閣曲譜亦無,可見傳統崑曲戲場上並不演唱此曲牌,而後來清曲系的集成、與眾等譜從清曲的葉堂納書楹曲譜加上此曲,但今之戲場仍以依傳統崑曲傳世之規,刪去此曲牌為是,故九宮大成雖亦有收此曲牌做為配腔範例,今不取.又首隻【出隊子】,納書楹未收,遏雲閣曲譜始見,此為戲場伶人自加,且遏雲閣只乾念數板,而未配唱腔,後來集成曲譜始配腔,與眾襲之,今從遏雲閣,以數板方式,較協於戲場演出及對劇情之刻劃.(劉有恒)

=========================
《稱慶》錯腔校正:

〔並舉基腔正誤辨別例〕本譜依清末民初的曲師殷溎深的《崑曲大全》(簡稱殷譜)為底本,併校葉堂的納書楹曲譜校訂之,其中的【寶鼎現】及第一隻【醉翁子】和【尾聲】,於聲腔格律譜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內收錄正確唱腔譜;而第一隻【錦堂月】及第一隻【僥僥令】,於聲腔格律譜的南詞定律內收錄正確唱腔譜,今併從其曲辭與曲譜;其餘曲牌,則以聲腔格律譜的南詞定律及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簡稱聲譜、腔譜,或聲律譜)內規定的基腔及各腔格,以校正殷譜及葉譜的聲腔格律之誤,並及校正其於陰陽八聲的錯誤;並一併校正被王季烈不知格律,隨心亂予塗改劉富樑原稿後出版的集成曲譜的錯誤處;而【瑞鶴仙】於葉譜未收,並併校被王季烈塗改後的集成曲譜的不合格律之處;
●【瑞鶴仙】的『親燈』基腔在2,殷譜誤以3為基腔,王季烈照抄亦誤;『火』殷譜作6123非不謂錯,但如依聲律譜上聲字作2123則更符格式,王季烈於此仍是照抄殷譜;『才絕』殷譜訂6, 6都訂在基腔下方三個音的極低音域,全都唱陽平入聲為上聲腔,而王季烈照抄仍誤,又『學』基腔3,殷譜訂成1,王季烈照抄仍誤;『聘』上聲字,殷譜作6,按此句末字基腔3,聲律譜並無範例顯示上聲字時可以下收至6,故應從基腔3,訂腔23或2123,而王季烈不明格律,照抄殷譜仍是錯;『一』為陰入聲,殷譜配成北曲入作上聲腔,王季烈仍是不明陰陽八聲之誤而照抄亦誤;『膝』陰入聲字,殷譜配成陽入聲腔,王季烈照抄亦誤;『旨』殷譜誤訂陰平聲字為上聲腔,劉富樑己改正;『之』基腔2,殷譜誤訂基腔於1處,而王季烈不明格律仍照抄而誤;
●第二隻【錦堂月】(換頭)的『怕』陰去聲字,殷譜訂腔於基腔5的上方,作65是也,葉堂訂成5,正在基腔上,唱成了陽去聲腔的自基腔出腔起音而誤,王季烈抄殷譜故矇對;『不』基腔在1,三譜都訂成232,把此陰入聲字的基腔等同當成是2了,皆誤;『奉』三譜都做56535,末有一連綴下一字起音的5,但查聲律譜,此處應唱斷不連,只唱作5653 始為行家之格;『箒』上聲字,殷譜誤訂在基腔5上,唱成陰平聲字,葉譜則是正確的作35,低於基腔低唱的3而上行至基腔5的正確上聲腔格;『惟願取』殷譜基腔全錯,葉譜正確在基腔5上調腔,但葉譜有贈,作35, 54, 35,而殷譜的戲場本則是唱一板三眼,故應改如3, 5, 3以合板式,而王季烈因不明格律,這次亦二以自由心證任選一,挑用了殷譜而跟著誤;『偕』基腔在5,殷譜誤訂1,葉譜正確,作565的贈板繁腔,今依殷譜一板三眼,故應作5即是,而王季烈仍是抄殷譜故亦錯;而『老』因上聲字,故葉譜作353或殷譜作61都可.因都是訂於基腔5的下方(王季烈這次抄殷譜);『夫』基腔2,而殷譜正確把陰平聲字『夫』訂23,即是基腔在2,但葉堂擅移,腔作565,即知,是把基腔擅移至5,故誤(王季烈這次抄殷譜故對);『長侍奉』殷譜作61, 2, 212即是把三字的基腔皆訂在1,故陽平聲字『長』,訂於基腔1下方一個音的6,再回基腔,呈陽平聲腔格;『侍』陽去聲字,本自基腔1出腔起音,但此同陰去聲訂腔,即訂於基腔1上方的2的陰去聲腔如殷譜,而『奉』陽去聲字,亦如訂如陰去聲,訂在基腔1上方的2出腔起音,呈212似北曲去聲字的腔格,但訂陽去聲如陰去聲腔,此為聲律譜於此未見允許之例.而葉譜則訂成612, 35, 3212,一看就知道,『長』作612,基腔同殷譜在1,但『侍奉』作35, 3212,是把基腔提高到3,因為標『侍』以35,即是陽去聲聲腔的標示法,把3做為出腔起音的那個陰平聲腔位,即基腔了,而再上行至5呈陽去聲腔格,而『奉』則從基腔出腔起音,再加上仿北曲去聲行腔式之一的3212,故此二字經分析,葉堂的棊腔是等同訂在3,而非是正確的1的基腔,兩譜都錯,而這次王季烈選擇了殷譜,故又猜錯,兩陽去聲字都應訂腔於基腔1上出腔起音才正確;『暮年』基腔有三組皆可選用,即殷譜使用的3, 3及葉譜使用的5, 3,尚有5, 5這組可用,故殷譜因選用3, 3,故配『暮年』作3, 232,即3為基腔,陽去聲字『暮』自基腔3出腔起音,而『年』陽平聲字,自基腔3下方一個音的2出腔起音,作232 (末音2為連綴音,連綴下一字的首音的1),而葉譜『暮』作51653,自基腔5出腔起音上行至1呈陽去聲腔格,餘腔653為飾腔及連綴音,『年』作2321亦同殷譜的行腔式及基腔;故由此些例子,可以分析查找出基腔及察出昔譜是否合於聲腔的格律,而此處,王季烈是照殷譜抄;而『姑舅』亦有兩種基腔可選,一為殷譜所選的1, 1,一為葉譜所用的2, 2,而王季烈抄殷譜;末三句,全同於第一隻,南詞定律有收錄,但此隻戲場唱的一板三眼,而非用贈板(葉譜用贈板),故以基腔及相關腔格逕核殷譜,全合聲腔之格,王季烈因照殷譜抄,故也無誤;
●第二隻【醉翁子】的『論做人』基腔全在2,而三譜皆本於葉譜作1而誤;『光前』基腔應2,三譜全本於葉譜而誤;『早當馳驟』四字的基腔及調腔,葉譜才是正確的,殷譜反而全誤,而王季烈因猛抄殷譜,故也跟著錯;『田園』基腔應5,三譜全本於葉譜而誤;『必』陰入聲字,三譜全誤譜成北曲入作去聲字腔去了;至於末三句,曲辭全同於第一隻,其配腔九宮大成有收入正確唱腔譜,今從之;
●第二隻【僥僥令】的『好』應從葉譜始合律,殷譜及照抄殷譜的王季烈皆誤,而『廝』基腔應從葉譜作1始合律,殷譜作5而誤,王季烈照抄亦誤;『守』句末上聲字,依聲律譜,應作6收,葉譜作53,而殷譜及照抄殷譜的王季烈作3皆誤;『久』三譜本於葉譜而作3可,但檢視聲律譜知作23更佳;『坐對』雖為襯字,但前陽去,後陰去,殷譜作6, 6,葉譜作1, 1雖可,但以從劉富樑改6,1為更適合表達去聲的陰陽有別,出腔起音上,陰去高於陽去;『兩』基腔5,而葉堂配高於基腔5的1,殷譜依葉譜,都唱成去聲腔,而王季烈改6,仍是高於基腔,仍把上聲字唱成去聲腔,應改如53始當;『山』基腔在5,故殷譜訂此陰平聲字為5,在基腔上,正確,而葉譜訂6,顯把基腔訂成6,唱成去聲腔,而王季烈改1,更高,把陰平聲字唱成更高的去聲腔,皆誤;『闥』聲韻上,古有作陰入或陽入聲,而葉譜訂6,為陰入聲訂腔,殷譜作56,為陽入聲訂腔,王季烈抄殷譜;『水』上聲字,葉譜訂在基腔1 下方的6,為低唱的上聲腔格,是也,殷譜訂腔在基腔1上,訂成1,是把上聲字唱成陰平聲腔而誤,王季烈仍是平上不分,照抄殷譜襲誤不查;『護』陽去聲字,葉譜作1訂於基腔1出腔起音呈陽去聲腔格是也,而殷譜誤訂成陽平聲腔而誤,集成從葉譜;『流』陽平聲句末字,基腔1,葉譜訂於基腔下方一個音的陽平聲腔位上,作6是也,殷譜低於基腔兩個音的5出腔起音,作56,訂腔太低,誤唱上聲腔,而王季烈照抄殷譜故亦誤.(劉有恒)

◎比馮道還要老奸的六朝遺老—王季烈

歷史上有個馮道,深喑明哲保身之道,為官改朝換代,仍舊冠帶事新朝,歐陽修在《新五代史》裡大罵他是「不知廉恥為何物」;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裡罵他「乃奸臣之尤」.不過,在清、民國(北洋)、滿州國、民國、日偽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六朝,依然出了個馮道第二的王季烈,身歷六朝,如走馬:
1.于清季,任學部郎中兼教員及監督.
2.民國成立,又到北洋政府交通部任職,而心中實心向滿清,謀復辟,既心向滿清,尚食民國之粟,人間誠有此不忠之人乎.
3 滿州國期間,與侵華關東軍成哥倆好,為日本人傳聲,要溥儀聽命於日本人,連臣下要見聖上溥儀的名單都要事先擬好送關東軍批淮.(註)
4 但不能盡忠於溥儀,溥儀被日人挾為傀儡後,王季烈又開始明哲保身了,於是又逃回民國地界,又當起中華民國的良民了.
5 當日軍侵華開始,王季烈沒有像吳梅隨國民政府西遷而忠於民國,又甘心停留于他的好友日本人治理下的北京天津等地,逍遙和日人結交,搞搞古玩,搞搞崑曲,過足日本統治下的風雅的山河歲月,好好當個日本治下的日皇順民.
6 到了日本失敗,於是王季烈還是又重當民國順民,沒有被揭發附逆當通譯幫辦,真是民國政府失察之甚.
7 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季烈透過友人,又想在新政府下撈個國史館工作,不料,老天終於看不下去了,於是,全身癱了喪命.

(註)依據《鄭孝胥日記》所述,於1932年2月19日,於大連,有一段事後的日記裡云:『2月19日:王季烈來云,可以開列五十人名單,得到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批准後,方可覲見溥儀。』 (見『國賊鄭孝胥旅大行事心跡考實』作者:孫海鵬)

=========================
《規奴》錯腔校正:

本齣以清末民國初年的曲師殷溎深的《崑曲大全》為底本,前三隻【祝英臺於清康熙末年的崑曲聲腔格律譜的《南詞定律》內收有正確唱腔譜,今併從其曲辭及曲譜,【祝英臺近】,於清乾隆初年的崑曲聲腔格律譜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內收有正確唱腔譜,今併從其曲辭及曲譜,而第四隻【祝英臺】則並校清乾隆末業餘周旋於清客及戲工間的俗唱工葉堂依曲師本隨心自改的《納書楹曲譜》(簡稱葉譜),及集成曲譜的文字助理王季烈,盜改主編劉富樑訂成的曲譜原稿後,所出版的《集成曲譜》,併及於原訂譜者劉富樑主編的原先訂正葉堂及俗譜之誤而幸未被王季烈塗改掉者;今依聲腔格律譜所訂每曲牌每一字的基腔及各種腔格的規定,來校正之.凡云三譜皆誤處,即指殷譜抄了葉譜而誤、王季烈因抄葉譜或它譜,故錯也同錯,而致三譜錯處相同:『好』基腔2,故殷譜作1為上聲腔,葉譜作16亦為上聲腔;『沒』基腔2,故葉譜配陽入聲字於基腔下一個音的1是也,殷譜配6唱如上聲腔;『由』句末字基腔1,應依聲律譜的格作61,而葉譜作612,殷譜襲之,亦誤,劉富樑改正之;『分』陰平聲字基腔6,應訂6,而殷譜作1而唱成陰去聲腔而誤,葉譜6正確;『首』句末字基腔1,應依聲律譜的格作61,而葉譜作612,殷譜襲之,亦誤,劉富樑改正之;『妳』殷譜配於基腔5上,上聲字唱如陰平聲腔而誤,葉譜配3為低唱的上聲腔格是也;『不比』句首二襯字,殷譜作1, 6或葉譜作2, 16皆可,因皆以下一正字『塵』1基腔2為基腔,葉譜『不比』皆以2為基腔,殷譜『比』依基腔2,『不』依陰陽八聲比較與『比』之腔,陰入聲字訂比上聲腔高,上聲字『比』訂6,故訂高於6的1,可;『侍』各譜皆作2321而誤,依聲律譜的格,此句末字應訂如36532,以2收,各譜皆誤‧(劉有恒)

=========================
《囑別》錯腔校正:

本譜依清末民初的曲師殷溎深的《崑曲大全》(簡稱殷譜)為底本,併校葉堂的納書楹曲譜校訂之,其中的【謁金門】、第一隻【忒忒令】、【臘梅花】、第一隻及第二隻【園林好】、第二隻【五供養】、第二隻【玉嬌枝】,於聲腔格律譜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內收錄正確唱腔譜;而第二隻【江兒水】,於聲腔格律譜的南詞定律內收錄正確唱腔譜,今併從其曲辭與曲譜;其餘曲牌計:第二隻【忒忒令】、兩隻【沉醉東風】、第一隻【江兒水】、第一隻【五供養】、第一隻【玉嬌枝】、兩隻【川撥棹】及【尾聲】,計九隻曲牌,則以聲腔格律譜的南詞定律及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簡稱聲譜、腔譜,或聲律譜)內規定的基腔及各腔格,以校正殷譜及葉譜的聲腔格律之誤,並及校正其於陰陽八聲的錯誤;並一併校正被王季烈不知格律,隨心亂予塗改劉富樑原稿後出版的集成曲譜的錯誤處;而【瑞鶴仙】於葉譜未收,並併校被王季烈塗改後的集成曲譜的不合格律之處,而三譜皆誤,是葉譜先誤,殷譜襲之亦誤,王季烈又照抄而誤;
●第二隻【忒忒令】的『他』殷譜作6,乃以基腔為6,誤,應從葉譜此字作5,此句首襯字應以下一正字『鬧』的基腔5為基腔,王季烈抄殷譜亦誤;『來』的基腔3,陽平聲字的腔格在基腔下方一個音的2出腔,三譜皆誤123,即,唱成了上聲腔而誤;『爹道』基腔應1,即,應配如12, 1,三譜作23, 21以基腔作2,1,且把陽去聲字『道』唱如陰去聲腔21而誤;『婚』句末字,應收3,而三譜作321,收於1,不合聲律譜;『逆』基腔2,陽入聲字應配1,而三譜作61,乃唱如上聲腔而誤;『貪妻』基腔序列3, 2,故應配如332,23,三譜作56, 5,乃以基腔作5而誤;『愛』句末陰去聲字,應收至3,三譜再收至2,作6532而誤,應作653始合聲律譜之格律;
●第一隻【沉醉東風】的『得』三譜作12165的末音5,依聲律譜的格應為1音;『只一字』於『一』上;應有一迎頭板,如葉譜,殷譜缺一板,王季烈照抄殷譜亦誤;又『只』基腔在5,而葉堂作356,乃把陰入聲字作北曲入作上聲腔而誤,殷譜作配5,乃正確的陰入聲腔(王季烈抄殷譜);『道』基腔1,陽去聲字應作如15216,而三譜作35216,乃以基腔移3而誤;『我不賢』基腔序列作5, 3, 3,故應配如323, 5653, 23,如葉譜,而劉富樑作323, 565653,23乃有加花,而基腔正確,故無誤,而殷譜作5356, 1216, 56,乃以基腔序列移1, 1, 6而誤;『要將伊』基腔為1,即應配如32, 1, 121之屬始合基腔,而葉譜作165,3, 321,而王季烈抄之,乃以基腔成了3而誤,殷譜作2165, 3, 321把首陰去聲字『要』更高腔,但此三字基腔亦從葉堂作3而誤;『不悲』的『不』三譜作1212的末音2,為一經過音,但聲律譜無此種行腔法,故應刪;『為』不論殷譜作56或葉譜及劉富樑作516其實一也,皆陽去聲腔格也,出腔於基腔5的平出去收腔格也;第一個『淚』依聲律譜,陽去聲字譜作62165為範格,而殷譜及劉富樑作51653亦無誤,因出腔於基腔5為平出去收腔格,但葉堂作121653則以基腔移1而誤了;第二個『淚』基腔5,應出腔於基腔5作平出去收的陽去聲腔格,即葉譜之565321,而殷譜作1321,乃以基腔作1而誤,王季烈照殷譜抄而誤;『意上』為殷譜之曲辭,而其配腔1, 3上下顛倒,應改正為3,1始正確;
●第二隻【沉醉東風】的『孩兒』殷譜作35653, 23,葉譜及劉富樑作353,23,基腔序列皆5,3,故皆正確,只是行腔有別;『怎』殷譜作535,葉譜及劉富樑作5356,皆上聲腔格,故皆正確,只是行腔有別;『爹』殷譜作53,葉譜及劉富樑作5653,基腔皆5,故皆正確,只是行腔有別;『怨』陰去聲字,三譜配3,作陽去聲腔配於基腔上出腔皆誤;『有誰』基腔1,應配如6, 6之屬,而三譜配1, 565,把上聲字『有』配在基腔上,唱成陰平聲腔而誤,又把『誰』陽平聲字訂腔於基腔下方兩個音的5出腔,唱成了上聲腔而又誤;『看管』的『看』,葉譜作陰平聲字配於基腔2上,殷譜及劉富樑作陰去聲字,配於基腔上方的陰去聲腔域內的321,其實依各人解釋,作陰去聲或陰平聲解皆不可斷之必非;『夫妻』基腔5,應配56, 5之屬,三譜作232,1,乃以基腔序列作2, 1而誤;『恴』陰去聲字,應配於基腔1上方,如2,而三譜作1,乃唱成自基腔出腔的平出去收的陽去聲腔格而誤;
●第一隻【江兒水】的『膝下嬌兒』的基腔序列為1, 1 ,1,1,或1, 1, 6, 5正確的配腔應作如12, 132, 121,6121665,而葉譜作12, 32, 121, 6121665,一見即知其基腔序列作第一組的1, 1 ,1,1,但『下』為陽去聲字,葉譜又配成陰去聲腔的32,應改自基腔1出腔起音的如1321之屬的陽去聲腔格,殷譜作56,56, 565,3565356,乃以基腔序列作5, 5, 5, 5而從第二組基腔序列,但前三字的基腔乃誤,王季烈全抄殷譜故亦誤,如依第二組,則應作12, 1321, 6165, 3565356;『堂堂』基腔5,故應配如3,3,三譜作2,2,乃把陽平聲字唱如低腔的上聲腔格而誤;『眼巴』基腔5,故如葉譜作32,5,殷譜作23, 5,或劉富樑作32,56皆正確合基腔,只行腔有別;『望著』的基腔序列可以是1, 6,也可以作5, 5,故可以配成13216, 56,亦可配如5165,3,而葉譜即作13216, 56,即其基腔序列可以看出是正確的第一組的1, 6,而殷譜作51653,23,可以看出,其基腔序到用第二組但第二字的基腔是錯的,或『著』字訂腔低成了上聲腔,王季烈抄殷譜故亦誤;『冷清清』基腔為5,故應配如2123, 5, 565,今三譜皆作1612,3, 321,乃以基腔移至3而誤;『倚』基腔5,故應配向低於基腔行腔的上聲腔,如3565,即葉譜之腔,而殷譜作612,亦可,因上聲腔本可極低亦不違反上聲腔應低於基腔之律(王季烈抄殷譜);『定』不論殷譜作3532或葉譜作36532皆只行腔有別而合於聲律譜自3出腔的陽去聲腔格;『教』基腔5,故應配如565,即葉譜之腔,殷譜配2321乃移基腔至2而誤,王季烈抄殷譜故亦誤,『如』殷譜及劉富樑作3532,葉譜作356532,基腔皆5,故皆正確,只是行腔有別;
●第一隻【五供養】的『貧』三譜皆訂在基腔1下方兩個音的5,唱成上聲腔而誤;『此』三譜皆訂在基腔1上,未再下行呈平出上收或低唱的上聲腔格,却唱成陰平聲腔而誤;『強』三譜皆訂在基腔6下方兩個音的3,唱成上聲腔而誤;『恁』不論葉譜作65或殷譜作653,皆為依聲律譜出腔於6的陽去聲腔格(王季烈抄殷譜);『你爹娘』基腔5,故應配如3, 5, 353,而三譜作2, 3, 23乃以基腔下移3而誤;『間』陰平聲字,故葉譜配於基腔1上,乃陰平聲腔格也,而殷譜作陰去聲腔的3,王季烈又不明格律,又一味在抄或亂改,此處是二任意挑一,去抄了殷譜而誤;『伴』句末陰去聲字,葉譜作216收可,殷譜作2收可,劉富樑作21,亦可,完全合聲腔之律如此一看,崑曲每句的結音不一定必得相同,怎會在句末生出不變的主腔來,又顯見『主腔說』的虛妄了;『丈夫非無淚』葉譜作3, 5, 5, 35, 51,腔全錯,因為亂移基腔,而殷譜作2,2, 1, 61, 216則只:一、第二字腔有誤,而不是基腔誤,而是把陽去聲配成陰去聲腔了;二、句末216的6依聲律譜應刪;如此看來,雖葉堂因亂改曲師本,但後世的戲工仍是可以發現到一些葉堂的亂改腔,而不是一味拿葉譜當聖經,一如後世吳梅、王季烈、許之衡、楊蔭瀏、王守泰、鄭騫、洛地等,那些所謂有學問教養的清工全不明格律,以葉堂及其信徒及隨心塗鴨的清工之譜,當神在拜,一些後世的戲班的戲工仍不會全然如整批清工那樣,對聲腔格律一概無知;『別』上有迎頭板,三譜誤為截板,又『灑』為襯字,葉譜配2是也,而殷譜配5高於下一正字『別』的基腔3,成了陰去聲腔之嫌了,王季烈又是抄殷譜故亦誤;『間』基腔3,應配3,三譜作5乃誤;『骨肉』基腔2,故應配2, 12,三譜配5, 3乃以基腔作5而誤;
●第一隻【玉嬌枝】的『別離』基腔5,故葉譜作32, 3532是也,而殷譜配2, 232,以基腔移3而誤,不明格律的王季烈照抄亦誤;『豈不』基腔1,故葉譜作16, 12是也,殷譜配1, 2乃把上聲字『豈』唱在基腔上,唱成陰平聲腔了,又把『不』陰入聲字唱成陰去聲腔,而王季烈不明腔格,也是一味抄了殷譜而誤;『要』陰去聲字,應配於基腔1上方,而三譜配在基腔上,把陰去聲唱成陽去聲了;『是』陽去聲字,應配於基腔5上,而三譜配在基腔上方的65,把陽去聲唱成陰去聲了;『宮』陰平聲字,應配於基腔5上,如葉譜及劉富樑所譜,而殷譜誤作陽平聲腔3而誤;『須』基腔5,故應配5,而三譜作2,乃把基腔作2而誤;『怕』陰去聲,三譜作陽平聲配在基腔3下方的2;『草』上聲字,應配於基腔1下方作6等,而三譜配在基腔上,唱如陰平聲而誤;又末二句乃與第二句末二句同曲辭,依九宮大成第二隻唱腔;
●第一隻【川撥棹】的第一個『有日』基腔1,應配如6, 6,三譜作1, 1乃以基腔作2而誤;第二個『有日』基腔5,應配如53, 5,如葉譜,而殷譜作5, 5乃以基腔作6而誤;『由』葉譜配於基腔1下方一個音的陽平聲腔格上,是也,殷譜作5於此處亦可,因聲律譜於此亦有陽平聲字可配5之特例,故可允之;
●第二隻【川撥棹】的『埋怨』基腔5,故應配如35, 6,而三譜作2, 3,乃以基腔作3,且把陰去聲字『怨』當陽去聲字在配而誤;『怎』基腔5,故葉譜作53的平出上收的上聲腔格是也,殷譜作5,乃唱成陰平聲腔,王季烈又抄殷譜而誤,但此處以作3的低唱式的上聲腔格,行腔較佳;『盡』陽去聲字應配於基腔5上出腔,三譜作653乃唱如陰去聲腔而誤;第二個『的』陰入聲字,應配如葉譜自基腔1出腔,如作12,而殷譜作2,乃唱如陰去聲腔而誤,王季烈抄殷譜仍誤;第一個『妳』三譜訂在基腔1上,唱成陰平聲腔而誤;第一個『寧』及第一個『來』陽平聲字,應訂於基腔1下方一個音的6,如葉譜,而殷譜作5,則唱成上聲腔格,王季烈照抄殷譜亦誤;第一個『怨』陰去聲字,應訂如聲律譜之陰去聲時之格,作216,三譜作6皆誤;第二個『妳』三譜訂在基腔5上,唱成陰平聲腔而誤;第二個『寧』及第二個『來』陽平聲字,應訂於基腔5下方一個音的3,如葉譜,而殷譜作2,則唱成上聲腔格,王季烈照抄殷譜亦誤;第二個『怨』陰去聲字,應訂如聲律譜之陰去聲時之格,作653,三譜作3皆誤;『把我』的『我』葉譜作23,低於基腔5,為低唱的上聲腔格,是也,而殷譜作5,乃唱成陰平聲腔而誤,王季烈照抄殷譜亦誤;『娘』基腔1,故應如葉譜作6,訂於基腔下方一個音的陽平聲腔格處是也,而殷譜作16,乃唱成平出上收的上聲腔格了,王季烈不明腔格,抄殷譜亦誤;
●【尾聲】的『生』基腔5,故應如葉譜訂於基腔5上,殷譜作65唱成陰去聲腔而誤,劉富樑亦如葉譜;『別』陽入聲字,應如葉譜訂於基腔1下方一個音的6處,劉富樑亦如葉譜,而殷譜作5乃唱成上聲腔而誤;『望你』基腔1,故應配如1, 6如殷譜,而葉堂反而作2,1,乃移基腔至2而誤;『名』陽平聲字,應如葉譜訂於基腔1下方一個音的6處,劉富樑亦如葉譜,而殷譜作5乃唱成上聲腔而誤;『登』陰平聲字,應訂於基腔1上,如葉譜,而殷譜配6乃把基腔作6而誤;『高』基腔5,三譜皆譜2,乃把基腔移2而誤;『衣』做動詞用,作陰去聲字,因基腔1,故配如葉譜521,或殷譜21皆可;『還』基腔2,故應配如1232,三譜作3532乃以基腔作5而誤‧(劉有恒)

=========================
《南浦》錯腔校正:

本齣裡的第二隻及第三隻的【尾犯序】,聲腔格律譜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收有正確配腔譜,以供曲師們做為譜曲正腔的範例之,今從之,而曲辭依九宮大成所引者.而第一及第四隻的【尾犯序】,則以清道光年間的遏雲閣曲譜為底本,並綜以葉堂的納書楹曲譜與劉鳯叔的集成曲譜並參(但基本上,遏譜及集成都係抄自納譜),並以由魏良輔創腔,而由蘇州派集大成之聲腔格律譜南詞定律,以及乾隆時期皇室集當時崑曲人材擴編完成之聲腔格律譜九宫大成南北詞宮譜,(其二書係用來釐正錯腔,返回魏良輔崑腔崑腔正聲之正確聲腔格範書)校訂及正譜.第一隻的【尾犯序】,『別』字各譜依葉堂都太低,聽似把陽入聲字譜成上聲;『一』陰平聲的基準腔位為Mi,各譜從葉堂之擅改都移到Sol ,但從第二隻同位置上的『難』的基腔葉堂配Mi,第四字的同位置上的『甘』字基腔也在Mi,可知本來應配Mi係此字的基腔所在,只是在第一隻牌子由,葉堂隨心改掉了正確的腔,而轉成某一別隻曲牌去了.從這裡去比對同隻曲牌,可以比對出葉堂擅改某處,這也同時可以印證了,崑曲裡的各字的有一定的基腔的存在,當葉堂沒有想要亂改的時候,他仍是依照魏氏基腔(只是他不自覺,且不曉得聲腔格律之理:基腔不可以隨心動,不然就不是原本曲牌的旋律了).不像是哪些當世的主腔論者,不去審視曲譜的實際,還拿著有錯誤的譜,如集成曲譜,憑誤幻想結構,為證其說,不惜不把和其說法不合的譜例都一併列出,讓大家看明白主腔的不存在.『公』的基腔在Mi,也被葉堂擅改為Sol,但第二隻同位置上的『如』,第三隻同位置上的『知』,第四隻同位置上的『相』,基腔全部葉堂都是依魏良輔所訂的Mi,沒有擅改,所以此四隻【尾犯序】就算是把葉堂的訂譜拿來相互比對,也可以找出葉堂自己擅改基腔之跡,像是劉鳯叔如此有心正崑曲之腔之士,也沒有詳細對勘葉堂之各譜,而只是直抄,實是可惜.『旦』字,葉堂譜在陰平聲位上,聽如唱成『擔』字.第四隻【尾犯序】的『待等』葉堂的行腔大有問題,按『行』字基腔在La,『等』字基腔在Soli或La.,而有依聲腔格律譜來看文字格律譜,此【尾犯序】的第一句五字句的末一字必得要填平聲字(或與平聲字配同腔的入聲字),但《琵琶記》的高明填制這四隻曲辭時偏偏這第二句就填了個上聲字;按依南詞引正,魏良輔要大家熟唱崑腔的琵琶記,當然必定為琵琶記譜全譜,以做為大家習唱之本,不然未定出此崑曲新聲,如何大家唱得.當然,他也為此第二隻訂了腔,但是未能經由南詞定律及九宮大成把它傳承下來,也就是說,以聲腔格律譜而言,南詞定律所收譜體太少固眾盡皆知,但九宮大成所收譜例很多,但並不如一般從事曲學研究,光從文字格律譜角度看九宮大成,認為又一體太多,反而以聲腔格律譜角度來看,九宮九大成所收譜法的體數太少,很多腔格後世再也無法訂下,這是因為九宮大成對於某字的配腔,像是只訂平聲字或上聲時之配腔,未訂去聲字或上聲字時應配何腔;反之亦然,等等.這樣一來,後世崑曲己衰,懂崑曲聲腔格律的訂南詞定律及九宮九成的那些葉堂友人王文治口中的“老教師”不再存世,只剩下一些戲班循師口傳的曲師,因為知識水平低,不會拿筆寫書,只要一出聲表示魏氏聲腔被葉堂『杜撰』(見本曲譜《題曲》齣的後註)或『所收曲文,不分出正儭,,貽誤後人不少』(梁廷枏為王文治所寫雜劇所撰跋文),馬上就被自鳴精音律通聲韻,如何地了不得而筆之於書,讓後人看笑話的葉堂及又梁廷枏等輩,葉堂講不出不同意的道理,而梁廷枏則舉極其可笑的歪論(本曲譜另有專文評之),都極口詬罵,使之沉寃沒名地終老而死去,隨崑曲退出中國戲場主流,淪亡而後繼無人.真正的崑曲聲腔格律就只存在於南詞定律及九宮大成,就看後世子孫有沒有出息去繼承了.也因為兩本惟二的聲腔格律譜裡沒有列完全,篇幅太小,就根本再也無法訂出某曲牌裡某字在陰陽八聲某聲位上的腔.因為,兩本聲腔格律譜都沒有對其的譜法存世;以此來看,坊間研究者講什麼格律譜每隻曲牌都訂一體即可,或還舉九宮大成什麼幾大缺點,都是主題沒有拿正,從文字格律去看,而不是從做為曲師制譜訂腔之用的聲腔格律譜之理則上去看,而做出和事實大有出入的學術結論,以文字格律做考古而不切崑曲制譜參考之用的案頭學問的角度固可(如吳梅的《南北詞簡譜),或鄭騫的《北曲新譜》),但以聲腔格律譜角度來看,因九宮九成沒有再多許多倍的篇幅變成像四庫全書那樣鉅大文庫,以列盡所有曲牌內每一字的不同陰陽八聲下的逐一的譜法,而所列體數太少了,後世譜法上造成會有紛爭不定的情形產生.而此【尾犯序】之聲腔格律譜之譜例太少,雖九宮大成列出五體,但都是正常應譜第一句末字填標準的平聲字(或入聲字亦同)的應配何腔的譜例(其所舉各集曲所列涉及此曲牌第一句的譜例也沒有上聲字時的譜例),沒有列出若係上聲字時如何才係正譜,於是只能以崑腔常格之行腔來判斷之.以行腔來看,葉堂把『待』此一陽去聲字配在基腔上,沒有從基腔向上行,形成516, 6216,或從陽平聲位的3,向上行形成36. 316(數字下的雙線,表高八度音程)等陽去聲字的行腔,而直接下行,接下一上聲字,此分明乃陰平聲配腔的行腔,唱似『呆』字的發音了;下一上聲字『等』的基腔既為Sol,且此一第一句的收末字的腔至Sol音,故葉堂配21違反了【尾犯序】第一句末字的收腔法,遏譜及集成俱襲鈔之,應正之;『梗』字葉堂等各譜配如陰平聲腔,應改正為上聲腔格;『怕』上聲字,雖係襯字無基腔,但要注意行腔,葉譜譜如陰平聲腔,和上一陰入聲的『只』同腔,各譜襲之,當改正;『音』基腔在Mi,葉堂擅改為Sol,各譜襲誤;『離』字葉堂基腔正確遵守,但行腔太低聽似上聲字『裡』,各譜皆沿之,今為正之;去聲字『奈』、『下』葉堂配在陰平聲位上,此又非襯字,應嚴格守聲律之格,各譜承襲俱誤;『從』字及第一個『盈』字,葉堂譜法,及襲鈔葉堂的各譜基腔正確符合南詞定律及九宮大成的老教師之格,但行腔則不符,今改為王文治口中所崇尚的九宮大成的老教師們之行腔之格(另定律亦然),以正王文治口稱九宮大成,為葉堂參訂納書楹曲譜,卻對葉堂未遵老教師之處未加指正的失誤予以補正之.而末隻【鷓鴣天】,係引子做尾聲用,納書楹未譜腔,而始於遏雲閣曲譜,加上了由戲班演出時自加的配腔,和聲腔格律不合者很多,今為其重新釐正之.(劉有恒)

==================================
《與眾曲譜》,是於日本佔領中國領土期間,由崑曲愛好者王季烈,在敵偽佔領區,拿以往的他擔任文字助理期間,盜改了主編劉富樑所訂譜的《集成曲譜》裡,挑選其中的一些折子,一音都未動,找曲師高步雲訂少數的增添的折子及散曲,加上了念白的抑揚符號,及再添入王季烈其個人的一些習作的心得的曲談,在1940年于北平所出版的崑曲工尺譜;因其對於其在《集成曲譜》成書階段,擔任文字助理之職期間,卻背地隨心塗改主編劉富樑原稿,造成觸目驚心的腔格的錯誤,十多年來仍都因譜學連如何入門亦沒有增長,而仍無法查覺有誤,故而一音都沒改正,所以其中錯腔錯得連連(連同高步雲新訂數折亦錯腔不少),但因為在臺灣此地,是少數有翻刻的以往傳統的崑曲工尺譜之一,故此全面的錯腔訂正過的版,應可與原譜並參,而錯腔訂正版對每一錯腔都有說明為何不合格律,或若有,則以聲腔格律譜《南詞定律》及《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裡有收錄的正確曲譜取代,以利曲友對照可明白錯腔改正後的正確的唱腔是該是如何唱的,亦可以從而邁往崑曲聲腔格律的堂奧.並亦可從而瞭解到王季烈不明崑曲格律,及錯到己不是用手民,或一時疏忽,或閃失,所可為其緩頰的,而是可瞭解一個曲界不堪回首的一段誤人的秘辛,即:王季烈實為完全不明如何才可以訂對譜的真相,卻可以誤導曲界的認知近百年的事實,歷歷並陳於眼前,也可以明瞭到,沒有真正真才實學,而以損劉富樑為手段,毀人而利已,以獲得的虛名假礜,總有一天會被拆穿的天網恢恢的事實.(臺北,劉有恆)
==========================================
( 興趣嗜好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uhuuhang&aid=8500950